謝宛君,李曉菲,陳凱佳(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
桂枝湯歸屬初探
謝宛君,李曉菲,陳凱佳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針對桂枝湯歸屬眾說紛紜的問題,通過溯源考證,對桂枝湯方藥組成、證型分析、作用機理和方后注釋等進行探討,論證桂枝湯歸屬補益劑,同時商榷桂枝湯屬“解表劑”“和解劑”的說法。
桂枝湯;《傷寒論》;歸屬;解表劑;和解劑
桂枝湯歸屬問題歷來備受爭議,目前主要認為其有解表劑、補益劑、和解劑三種歸屬,到底哪個觀點較科學、合理呢?在此問題上,筆者認為桂枝湯屬補益劑。本文意在溯源求證,參考《傷寒論》成書前的文獻資料,結合中醫(yī)基礎理論及臨床相關知識,從桂枝湯的方藥、證候、作用機理和方后注釋等方面論證其屬補益劑,并對“解表劑”“和解劑”觀點提出質疑。
1.1 桂枝湯方藥組成及功效
劉渡舟老先生曾言:“‘經方’源于神農之藥,發(fā)展而成‘湯液’之方,又發(fā)展而成仲景之論?!侵倬氨疽烈?,伊尹本神農之經?!盵1]可見《傷寒雜病論》中方劑組方用藥受《神農本草經》影響頗大。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生姜、大棗和炙甘草組成,《神農本草經》中五者功效分別是:桂枝[2]“……溫。主治上氣欬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芍藥[2]“……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癥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生姜[2]“氣味辛;微溫,無毒。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大棗[2]“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甘草[2]“主五藏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腫,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由上可知,五者并無發(fā)汗功效而補益功效明顯。
縱觀《傷寒論》全書中方劑,桂枝、甘草同用者有73首,芍藥、甘草同用者有24首,生姜、大棗、甘草三者同用者有30首,《傷寒論》中溫陽化水之方都含桂枝、甘草,可知兩者合用意在通陽;《傷寒論》中含芍藥、甘草諸方中均有益陰之功效,可知兩者合用意在養(yǎng)陰;而含生姜、大棗和炙甘草的絕大多數(shù)方劑具有補益功效,如小建中湯。再者,《傷寒論》中桂枝湯類方涉及證候多樣,但有其共性,如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甘草湯、桂枝附子湯等,其主證均有陽氣虛損,芍藥甘草湯、桂枝加附子湯、當歸四逆湯和桂枝加芍藥湯等均有補益陰陽功效。由上可知,經桂枝湯化裁而成的諸方均有補益功效,桂枝湯無疑也為補益劑。
1.2 桂枝湯證候分析
通讀《傷寒論》中涉及桂枝湯的條文,筆者認為書中第2條、第12條、第53條、第54條對于我們正確分析桂枝湯證候有重要意義,分析如下:
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第2條)。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第12條)。
“衛(wèi)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衛(wèi)氣虛則腠理不固,外邪侵犯而成外感病(太陽病);正氣抗邪于表,衛(wèi)氣浮盛于外(陽浮),邪正相爭故發(fā)熱;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機體衛(wèi)外不固,以致營陰外泄(陰弱),故汗出;“惡風脈緩”,為衛(wèi)失溫煦,且玄府開張,不耐風襲,“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等均為其表現(xiàn);營陰外泄則氣血不足,脈道不充故脈緩;邪氣外襲,肺失宣降,則鼻鳴;肺胃同主肅降,肺氣不利,胃氣上逆,故干嘔。由上可知,太陽中風證為虛證,正氣不足,損及營陰,營衛(wèi)互損,最終使營衛(wèi)兩虛。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wèi)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復發(fā)其汗,榮衛(wèi)和則愈,宜桂枝湯(第53條)。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fā)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wèi)氣不和也,先其時發(fā)汗則愈,宜桂枝湯(第54條)。
衛(wèi)氣行于脈外,具有御邪、調控腠理和溫暖全身作用;營氣行于脈中,營養(yǎng)全身,化生血液。如衛(wèi)氣衛(wèi)外功能失常,營陰不能內守,則為“衛(wèi)氣不共營氣諧和”,以致汗出?!安∪瞬責o他病”暗示機體臟腑無恙,而“時發(fā)熱自汗出而不愈者”,非臟腑所致而為營衛(wèi)失調所致。
以上論述說明,桂枝湯證為營衛(wèi)不和、外邪侵犯而致之表虛證,治當“虛則補之”,即通過扶助正氣、調和營衛(wèi)以解表邪。
1.3 桂枝湯作用機理
“營衛(wèi)出于中焦”,故營衛(wèi)二氣盛衰與否間接反映脾胃運化功能?!瓣柤佑陉幹^之汗”,汗液產生是體內陽氣鼓動陰液蒸騰、氣化的結果,汗孔開口開闔由衛(wèi)氣調控。故津液充足和衛(wèi)氣旺盛為人體出汗的必備條件,脾胃功能間接影響汗液生成和排泄。桂枝湯證病位在表,“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而汗的生成需要脾胃健運、衛(wèi)氣旺盛以及陰液充足,故仲師所言“以汗解之”,實為扶正以祛邪。患者服桂枝湯后汗出,為脾胃得調而營衛(wèi)氣血得以化生,正氣恢復,使無形之邪氣隨有形之汗液排出體外的結果,而非桂枝湯本身具有發(fā)汗的功效。
1.4 桂枝湯方后注
后世不少醫(yī)家對桂枝湯條文,或斷章取義,隨文解釋,或人云亦云,把桂枝湯歸為解表劑,筆者以為此舉實為不妥?!秱摗分猩婕肮鹬臈l文里,“發(fā)汗”“汗解”等似乎暗示“解表”的字眼出現(xiàn)頻率不低,如“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第42條)”;“傷寒發(fā)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shù)者,可更發(fā)汗,宜桂枝湯(第57條)”等。而筆者認為,“當以汗解”不過是因“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言太陽病治則罷了。桂枝湯證屬太陽病范疇,“當以汗解”,而到底通過何種途徑“出汗”又需別論了?!秲冉洝穼⒁园l(fā)汗療疾的方法稱為“開鬼門”,太陽中風證本身是虛證,受外邪侵襲而傷及衛(wèi)陽,衛(wèi)外不固、營陰外泄而致津傷,豈能言汗?
清代王晉三明確指出桂枝湯屬和解劑,其于《傷寒古方通》中云:“桂枝湯,和方之祖,故列于首?!盵3]但分析時卻云“辛甘化陽,助太陽融會肌氣”“酸甘化陰,啟少陰奠安營血”,又顯示桂枝湯為補益劑。近世金壽山老先生認同桂枝湯屬“和劑”,但又言“……甘溫除熱之方,首推桂枝(湯)……以桂枝湯為基礎,加減用藥可用于治虛勞?!辈⑽捶穸ü鹬a益之功?!斗絼W》將我們目前所說的“和解劑”定義為:“凡具有和解少陽、調和肝脾、調和寒熱等作用,治療傷寒邪在少陽、肝脾不和、寒熱錯雜的方劑,統(tǒng)稱和解劑?!盵4]同時,在和解劑使用注意事項明確指出:“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陽,或邪已入里,陽明熱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劑?!盵4]桂枝湯既不能治療和解劑對應證,而其邪在肌表屬和解劑禁忌證,可知不能將其歸入現(xiàn)代意義上的和解劑范疇。
綜上所述,桂枝湯非解表劑或和解劑,而屬補益劑,具有調理脾胃、化氣生血、調和營衛(wèi)的功效?!秱摗窞樽鎳t(yī)學史上一朵奇葩,需要現(xiàn)代中醫(yī)人科學解讀其真正內涵,并將其應用于臨床實踐中,為人民群眾的健康奉獻力量。
[1] 劉渡舟.“經方”溯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9(1):7-9.
[2] 王子壽,薛紅.神農本草經[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 虞舜,王旭光,張玉才.四庫全書傷寒類醫(yī)著集成 [M]. 第5冊.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
[4] 李冀.方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7.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5-01-09
謝宛君(1992-),女,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在讀生,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學。
R289.5
A
1673-2197(2015)11-0059-02
10.11954/ytctyy.2015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