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歐陽群,吳小宇
(宜黃縣中醫(yī)院,江西 撫州 344400)
?
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探析
李 梅,歐陽群,吳小宇
(宜黃縣中醫(yī)院,江西 撫州 344400)
目的:探討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方法:將76例中風所致便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小承氣湯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厚樸三物湯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結(jié)果: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6%,組間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恢復排便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恢復腸鳴音時間、恢復排氣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小承氣湯與厚樸三物湯藥方組成相同,配比不同,臨床應用也不同,相比之下,小承氣湯治療便秘療效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風;便秘;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藥理作用
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均是張仲景的傳世名方,兩方均由厚樸、大黃、枳實三種藥物組成,但不同的組方原則,也就決定了其臨床應用的不同。小承氣湯側(cè)重于瀉下實積,主要用于陽明腑實證,可治療慢性胃炎、腸麻痹、粘連性腸梗阻等;厚樸三物湯側(cè)重于行氣,主要用于里實氣滯證,可治療腸粘連、麻痹性腸梗阻等。同樣的三味藥,通過每味藥劑量的增減,使同一藥方在不同情況下發(fā)揮不同的效果,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治療的特點。本研究分析比較了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6例中風所致便秘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急性期,病程3~7天,中風前無便秘癥狀。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1例,年齡52~70歲,平均年齡63.5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13例,年齡53~71歲,平均年齡64.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小承氣湯治療,方劑組成為厚樸6g、大黃12g、枳實9g,以水煎取,去渣,取200mL湯藥,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對照組患者采用厚樸三物湯治療,方劑組成為厚樸24g、枳實15g、大黃12g,用藥方法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記錄患者恢復排氣和排便時間、恢復腸鳴音時間、排便情況。
治愈:患者每日排便,無腹痛、腹脹、排便困難等臨床癥狀;顯效:每周排便至少3次,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或基本消失,便質(zhì)變軟;無效:1周內(nèi)排便次數(shù)小于3次,腹痛、腹脹癥狀無緩解,或排便困難??傆行?治愈+顯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6%,組間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恢復排便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26,P<0.05);對照組患者恢復腸鳴音時間和恢復排氣時間略短于觀察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shù)(n)恢復腸鳴音時間恢復排氣時間恢復排便時間觀察組3818.6±2.424.1±3.240.3±5.4對照組3817.3±2.223.4±3.549.6±6.1
小承氣湯是《傷寒論》中的著名藥方[1],具有攻下通腑、輕下熱結(jié)之良效,其組成為厚樸、枳實和大黃,通常取4升水煎煮,去渣后分次服用,主要治療陽明腑實證[2]。從藥方組成來看,大黃味苦而微澀,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之功效;厚樸味苦、辛,性溫,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下氣除滿、燥濕消痰之功效,對腹脹便秘、食積氣滯、痰飲喘咳具有良好效果;枳實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之功效,可用于大便不通、積滯內(nèi)停、瀉痢后重、痞滿脹痛的治療。諸藥合用具有瀉熱通便、除滿消滯的作用,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臨床多采用小承氣湯治療腸梗阻、外科手術(shù)后患者胃腸功能異常、膽道蛔蟲病、慢性肺源性肝病[3]、急性病毒性肝炎、胃切除術(shù)后排空延遲癥、兒科疾病和食管癌等,可取得顯著療效。相關(guān)研究顯示,小承氣湯對于低熱乏力、頭痛失眠、口臭煩渴同樣具有良好效果。
厚樸三物湯出自《金匱要略卷》[4],藥方組成與小承氣湯相同,但配比不同,重用枳實和厚樸,其主要功效為行氣除滿、去積通便,主治氣滯不行、大便不通、實熱內(nèi)積、腹脹腹痛,臨床治療氣滯便秘療效確切?,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厚樸三物湯用于小兒毒性腸麻痹的治療也能取得顯著效果。
中風以突然出現(xiàn)口眼歪斜、語言騫澀、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多由患者機體陰虛陽亢、氣血虧虛、痰熱內(nèi)盛導致。中風后便秘是中風常見并發(fā)癥,由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紊亂、腦部功能障礙,無法形成排便反射,加之患者長期臥床休養(yǎng),飲食、排便習慣以及排便姿勢發(fā)生改變,也影響了患者的排便功能。此外,患者多由于陰虛導致腸道失潤,腸蠕動減弱,從而引發(fā)便秘,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大便燥結(jié)、腹脹腹痛、口舌生瘡、口臭、苔黃厚膩,給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治療中風所致便秘的關(guān)鍵是通腑瀉熱,合理應用通腑藥物,有利于降低顱內(nèi)壓,避免腦水腫。本研究采用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治療中風后便秘,均取得了明顯效果,患者臨床癥狀得以緩解,說明兩方均具有通便除滿之功效。
兩方均為張仲景名方,均能充分體現(xiàn)中醫(yī)辨證理論的特點。雖然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所用藥物相同,但由于藥物劑量、主輔位置不同,因此所起到的功效也有顯著差異。大承氣湯旨在攻實蕩積,因此以大黃為主,以泄實積;厚樸三物湯旨在行氣泄?jié)M,因此以厚樸為主,主要作用為行氣消積,兩方各有其適應證。本研究以兩方進行對比試驗,其治療的物質(zhì)基礎(chǔ)為大黃中含有的蒽醌類成分[5],是大黃發(fā)揮瀉下功效的有效成分,而結(jié)合型蒽醌的效果又遠強于游離型,小承氣湯的作用機制正是結(jié)合型蒽醌含量較高。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的消脹、止痛、通便效果與藥物中的鈣、鎂元素含量有關(guān)。鈣、鎂能夠與蒽醌物質(zhì)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促進腸蠕動,刺激平滑肌收縮,從而達到消除腹痛、腹脹的效果,兩方的行氣作用與其鈣、鎂含量成正比,而厚樸三物湯中鈣鎂含量更高,因此行氣效果優(yōu)于小承氣湯。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恢復胃腸功能時間更短,說明小承氣湯治療便秘效果顯著,瀉下功能較厚樸三物湯更強,但厚樸三物湯的理氣效果良好,兩方均無副作用,容易取材,價格低廉,有助于促進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在實際臨床應用中,應結(jié)合具體病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
[1] 寇俊萍,禹志領(lǐng),龔樹強,等.小承氣湯、厚樸大黃湯及厚樸三物湯藥理作用[J].中成藥,2004,26(1):57-59.
[2] 李廣彬.小承氣湯的現(xiàn)代藥理與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6(15):135-136.
[3] 張曉東,顧群浩,蔡照弟,等.厚樸三物湯治療不完全性腸梗阻52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2,34(6):852-853.
[4] 張啟榮,袁杰,李莉.大承氣湯與小承氣湯對兔胃底條平滑肌運動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7):1672-1673.
[5] 沈亞紅,童樹洪.小承氣湯與厚樸三物湯的藥理作用分析和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藥業(yè),2013,22(6):122-123.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2-26
李梅(1971-),女,江西省宜黃縣中醫(yī)院主管中藥師,執(zhí)業(yè)中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臨床藥理。
R285.6;R256.35
A
1673-2197(2015)12-0111-02
10.11954/ytctyy.20151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