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邦一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黔陶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
城口鱄魚學名多鱗白甲魚(Onychostoma macrolepis)屬鯉科(Cyprinidae),鲃亞科(Barbinae),白甲魚屬(Onychostoma),在山東被稱為“泰山赤鱗魚”,在重慶城口被稱為“城口鱄魚”,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漢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水水系,伊河、漯河、山東泰山及北京拒馬河流域,是生活在海拔300~1500m的山澗水溪中的一種名貴小型經(jīng)濟魚類,它以其肉質細嫩,味美奇佳、營養(yǎng)豐富及獨特的藥用保健價值而聞名于世,曾經(jīng)與春江鰣魚(Macrura aeevesi Richardson)、青海裸鯉(Gymnocyprisprzewlskii)、大理裂腹魚(Racoma argentatus)和異華鯪(Parasinilabeo assimilis)等并稱為中國五大名魚[1-3]。
據(jù)四川魚類志記載,多鱗鏟頜魚在城口被俗稱為“鱄魚”,是城口縣內主要河流——仁河的主要經(jīng)濟魚類,城口鱄魚占仁河漁業(yè)捕撈量的60%[4]。城口鱄魚是城口縣的特色魚類,而如何開發(fā)這一物種成功打造“城口鱄魚”這一品牌對于城口縣漁業(yè)資源恢復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與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相結合,成為城口縣農民的又一新的增收點。本試驗選擇市場上較普遍的六種飼料原料對城口鱄魚進行食物選擇性試驗,得出城口鱄魚的食物選擇性參數(shù),從而為城口鱄魚的人工養(yǎng)殖提供餌料資料,為其進行配合飼料提供一些參考。
試驗魚的來源為重慶城口仁河水產養(yǎng)殖有限公司人工繁殖的,選擇同一批繁殖、外觀上沒有異常現(xiàn)象和疾病、體質健壯、規(guī)格基本一致的個體作為試驗材料魚,平均體長為6.88 cm,平均體重為2.74 g。將魚進行隨機分組,設五個重復試驗組,每組10尾。試驗前將魚放在魚池中暫養(yǎng)1~2 d以適應試驗環(huán)境,期間不投餌、不充氣。
飼料原料為市場上普通的六種:魚粉、肉粉、玉米麩、花生餅、小麥麩和豆粕。其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飼料原料的常規(guī)營養(yǎng)含量Tab.1 The routine nutritional contents of tested foods
試驗在重慶市榮昌縣西南大學榮昌校區(qū)水產系漁業(yè)技術綜合實驗室蠡園進行。試驗時間為2011年3月至4月,試驗期間水溫變化范圍為16~17℃,試驗用水為經(jīng)曝氣24 h的自來水,pH值7.0~7.5,溶氧量為 6.0~6.25 mg/L,馴養(yǎng)池為1.4m×2.3m,深度為95 cm,試驗所用池子為1.3 m×1.2m,深度為80 cm。用于試驗的設備儀器有電子天平、烘箱、干燥器、燒杯、培養(yǎng)皿等。
1.4.1 馴養(yǎng) 先進行對試驗魚的馴養(yǎng),使魚適應新環(huán)境并消減人和環(huán)境對于其攝食的影響程度,讓魚可以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自然地的選擇食物,從而達到試驗效果[5]。馴養(yǎng)過程持續(xù)1個月,每天分早中晚三次進行喂食,每次待魚不搶食時為止。
1.4.2 試驗
1.4.2.1 試驗組
取六只燒杯,裝滿水,六種飼料原料于浸泡水中3個小時,使其碎屑及其他漂浮物浮于水面濾掉,以減小誤差,取沉于燒杯底的飼料作為試驗品。預試驗得出結果為取7.0 g左右飼料為宜。之后將稱取的飼料置于培養(yǎng)皿內,放入烘箱中,在50℃下烘烤2個小時,再放入干燥器冷卻半小時,再進行稱量,確認培養(yǎng)皿內飼料為5.0 g,將多余的飼料去除。平穩(wěn)得將培養(yǎng)皿放入試驗池中(池內水深40 cm),然后將一組10尾試驗魚放入池中,待2個小時后,取回培養(yǎng)皿,去除培養(yǎng)皿內多余的表層水分,同樣在放入50℃烘箱中烘干2小時,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卻半小時,進行稱重,記錄數(shù)據(jù),共計5組重復試驗。
1.4.2.2 空白組
空白組試驗其他過程與試驗組相同,但是在將培養(yǎng)皿放入試驗池中后,不放入試驗魚,試驗重復做5次。
1.4.3 數(shù)據(jù)處理 用選擇指數(shù)和F檢驗兩種方法處理。
選擇指數(shù):E=ri-Pi/ri+Pi(其中E代表選擇指數(shù);ri代表食物中某一成分百分數(shù);Pi代表食料基礎上同一成分的百分數(shù))。當E=0時,表示沒有選擇性或稱隨機選食;介于l與0之間則具有正選擇性,介于-1與0之間則為負選擇性[6]。
F檢驗:假定城口鱄魚沒有選擇性時,攝食掉的原料比例應與試驗準備的原料比例一致,依此求出理論攝食量。然后檢驗實際攝食量和理論攝食量的差異顯著性,若顯著則具有選擇性,反之無選擇性。
食物選擇指數(shù):將六種飼料原料的被攝食量減去空白組損失量,消減自然與人為誤差,得出原料實際攝食量,依此算出飼料原料所占比例,根據(jù)公式E=ri-Pi/ri+Pi,將數(shù)據(jù)代入,得出選擇指數(shù),結果如表2。
F檢驗:假設城口鱄魚沒有選擇性,從而算出理論攝食量,將理論攝食量與實際攝食量,用Excel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結果如表3。
使用Excel工具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F檢驗,得出魚粉的實際攝食量與理論攝食量差異顯著性大小,其P概率為3.2E-7,同理肉粉P概率為1.03E-5,玉米麩 P概率為7.01E-8,花生餅 P概率為0.01292,小麥麩P概率為0.00047,豆粕P概率為0.000861,從而可以看出它們差異的顯著性大小。
表2 城口鱄魚的食物選擇性指數(shù)Tab.2 The food preference index of Onychostoma macrolepis
表3 城口鱄魚食物選擇性試驗的F檢驗Tab.3 The food preference of Onychostoma macrolepis by F test
從食物選擇性指數(shù)上看,魚粉、肉粉、豆粕為正數(shù),大于零,城口鱄魚對于它們的選擇具正選擇性;玉米麩和小麥麩為負數(shù),具負選擇性;花生餅接近為零,具無選擇性或稱隨機選食。從F檢驗上看,差異性最大的為玉米麩,其次是魚粉、肉粉,接下來是小麥麩和豆粕,差異性最小的是花生餅。
本試驗使用選擇指數(shù)和F檢驗兩種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選擇指數(shù)計算簡單,反映直觀,但缺乏統(tǒng)計學處理;而F檢驗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但只能反映選擇性的存在或強弱,不能區(qū)分正負。所以在評價魚類食物選擇性時,同時用這兩種指標效果較好[7]。
本實驗研究表明,城口鱄魚對于魚粉、肉粉、豆粕為正選擇性,選擇強弱程度為:魚粉>肉粉>豆粕;城口鱄魚對于花生餅無選擇性,為隨機攝食食物;城口鱄魚對于玉米麩和小麥麩為負選擇性,且程度為玉米麩>小麥麩。
在自然條件下,多鱗鏟頜魚以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多以水生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如搖蚊幼蟲、蜉蝣稚蟲等,也常用鏟狀下頜刮食石壁上的藻類,有時還會躍出水面捕捉空中飛蟲,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能很好地吞食配合餌料,但更喜歡攝取枝角類等動物性餌料,拒食草類餌料[8]。從中亦可猜想,城口鱄魚喜食動物性食物,所以其對于魚粉、肉粉的喜好性最高,對于其他的植物性飼料的喜好程度相對差得多。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城口鱄魚對于這些飼料原料的喜好程度為:魚粉>肉粉>豆粕>花生餅>小麥麩>玉米麩。
魚粉最受城口鱄魚喜好。魚粉是目前公認的一種優(yōu)質飼料蛋白源,蛋白質、能量、微量元素等含量較高,且必需氨基酸比例顯著高于植物性飼料,達50%以上。鑒于魚粉的營養(yǎng)價值及適口性,配合飼料中應該大量應用,以滿足城口鱄魚營養(yǎng)及感官方面的高需求[9-10]。而如今魚粉價格持續(xù)堅挺,所以應考慮其他飼料原料代替,從試驗數(shù)據(jù)上看,城口鱄魚對于肉粉及豆粕的喜好性也較好,可以考慮用這兩種飼料原料來代替。
肉粉對于城口鱄魚來說喜好程度位列第二,從城口鱄魚的食物選擇性看,魚粉較肉粉勝過兩成左右,但是肉粉的價格較低,為魚粉的40% ~50%,由此看來肉粉的性價比較高,城口鱄魚的配合飼料,可以使用一些肉粉來代替魚粉,從而減少成本,以的到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11]。
豆粕的營養(yǎng)價值高,選擇性也較好,尤其價格很低,可以用其代替一部分魚粉,從而減少成本增加經(jīng)濟效益[12-13]。使用豆粕做蛋白源還需注意一些問題:豆類中含有一些抗營養(yǎng)因子或毒素,可用焙炒法去除,注意把握溫度,過低無法破壞抗營養(yǎng)因子,過高則降低蛋白利用率;豆粕中蛋氨酸含量較低,應搭配使用其它蛋白飼料;植酸含量較高,可以使用微生物發(fā)酵法進行減弱[14]。
城口鱄魚對于花生餅無選擇性,對小麥麩的不喜程度也較高,而玉米麩最為城口鱄魚所不喜。這三種飼料原料且不論營養(yǎng)價值的多寡,就適口性方面,對于城口鱄魚來說非常不適合,不宜作為城口鱄魚的飼料組成。
本試驗選取了六種常見原料飼料來進行城口鱄魚的食物選擇性研究,通過對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整理,最終得出城口鱄魚對于它們的喜好程度為:魚粉>肉粉>豆粕>花生餅>小麥麩>玉米麩。這為城口鱄魚的配合飼料的開發(fā)提供了參考依據(jù)。魚粉最受喜愛,可以作為城口鱄魚飼料的主要蛋白源的候選,而肉粉與豆粕因為價格低且喜好程度也較高,可以適當?shù)拇骠~粉而不會降低太多的適口性,建議飼料中可以添加喜好程度高的飼料原料,增加適口性。
[1]宋 卉,王樹迎,彭克美,等.多鱗鏟頜魚性腺分化發(fā)育的組織學研究[J].中國水產科學,2006,13(5):723-731.
[2]徐紹剛,王躍智,田照輝,等.多鱗鏟頜魚肌肉營養(yǎng)成分分析與品質評價[J].水產科技情報,2011,38(5):258-261.
[3]楊曉飛,徐紹剛,張春香,等.多鱗鏟頜魚RPL34基因3’端序列的克隆與表達[J].水產科學,2012,31(8):485-489.
[4]丁瑞華.四川魚類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344-347.
[5]莊 平,張 濤.史氏鱘南移馴養(yǎng)及生物學的研究:Ⅲ.仔魚的開口攝食[J].淡水漁業(yè),1999,29(4):8-11.
[6]蘇錦祥.魚類學與海水魚類養(yǎng)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5:294-295.
[7]郭先武,周 潔,楊 靈.圓尾斗魚食物選擇性的實驗研究[J].湖泊科學,1995,7(2):173-177.
[8]宋憬愚,岳永生,丁 雷,等.泰山赤鱗魚的生物學特性及養(yǎng)殖技術[J].水利漁業(yè),1997,1:35-37.
[9]董麗敏.飼料魚粉的營養(yǎng)特點及常見問題[J].農村科學實驗.2007,12:35-35.
[10]岳永生,王 慧,曾勇慶.泰山赤鱗魚人工配合餌料研究初報[J].水產學報,1995,19(4):354-357.
[11]郭林英,王宇鋒.雞肉粉替代魚粉對鯉魚生產性能影響研究[J].河南水產,2009,4:32-33.
[12]劉素杰,關乃朋,閆海濱.大豆粕的營養(yǎng)價值及其品質評定[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09,10:30-32.
[13]Ahou Rachel Koumi,Boua Celestin Atse,Lucien Patrice Kouame.Utilization of soya protein as an alternative protein source in Oreochromis niloticus diet:Growth performance,feed utilization,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organoleptic characteristics[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9,5(5):091 -097.
[14]高美云,張 通,劉 賓,等.豆粕抗營養(yǎng)因子及其生物改性的研究[J].中國飼料,2010,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