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輝志
有句流傳很廣的俗話,“老貓房上睡,一輩留一輩”。這話再明白不過了,你今天對老人如何,明天你老了,你的兒孫大概也會學你的樣,像你對待老人那樣對待你,一輩留一輩。
與這“一輩留一輩”的俗話相映成趣的故事也不少。有個老漢,早年喪妻,既當?shù)之斈铩:貌蝗菀装褍鹤永洞?。給兒子娶了媳婦,指望能過上舒心的日子。誰知兒子不孝順,兒媳婦不賢惠,對老爹冷言冷語,有時還不給飽飯吃。一天,老漢見兒子兒媳抱著他們的兒子逗著玩,觸景生情,想起自己往昔疼愛兒子的事,一聲嘆息,競打心底流出一首詩來:“隔窗看見兒抱兒,想起當年我抱兒;我抱兒來兒餓我,日后他兒餓我兒?!边@話被小兩口聽到了,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懷中的兒子,頓然省悟。“一輩留一輩”,我不孝順老人,來日孩子怎能孝順我呀?從此,對老人倍加孝敬。
國外也有類似的故事。小彼得看到爸爸真的要把爺爺打發(fā)走了,家里新出現(xiàn)的那條雙人毛毯,就是爸爸買回來給爺爺?shù)乃蛣e禮物。小彼得很傷心,強忍住眼中的淚水,跑回屋里,拿來剪刀,冷冷地對爸爸說:“爸爸,還是讓我把這條毛毯一分為二吧。一條單人毯子,對于一位將被打發(fā)走的老人來說,已綽綽有余。留下的半條會有用的,當你年老的時候,我好用它把你打發(fā)走呀!”一輩留一輩,立竿見影,爸爸的心震撼了,祖孫三代抱在一起,燦爛的笑容上還掛著喜悅的淚水。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們常說的“老貓房上睡,一輩留一輩”這句俗話,大概也是希望將孝順老人這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一輩留一輩”地傳下去,到自己老的時候,能夠美美地享受到子女對自己的孝順,在和美的家庭里,過上舒心快樂的日子。
孝道,“一輩留一輩”,其意義不僅在于養(yǎng)兒防老,到了老年能過上舒心快樂的日子;孝道,還關乎到國家的昌盛,社會的安定與風俗的淳厚。古人常常這樣說,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本,所謂“務本莫貴于孝”、“千經(jīng)萬典,孝義為先”、“孝心一片動天下”,父慈子孝,家和事興,而“正家,天下定矣”。這大概就是古人強調(diào)以孝治國的原因吧?拋開這些名言警句,也不說歷史上的陳跡舊事,回過頭來,將目光集中在時下一些尋常百姓家,也是哪個家庭養(yǎng)老敬老,對老人懷有一片孝順之心,哪個家庭便和睦、溫暖、百福自集,充滿著祥和、興旺、蓬勃發(fā)達之氣象。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家孝敬父母,戶戶敬重老人,由此也會使這個地方人心純正,民風淳樸,社會秩序井然安定。孝,確實如《孝經(jīng)》所說,是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心也自然應該“一輩留一輩”。
“老貓房上睡,一輩留一輩”,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為國家,記住這句言簡意賅的俗話。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從我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讓孝道發(fā)揚光大,讓孝道之風吹到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讓每個老人都沐浴在孝道的陽光之中。
【編輯:修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