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旅游英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
作者:丁大剛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9月
定價:25.00元
《旅游英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通過大量實例和文本討論,從旅游廣告、網(wǎng)站宣傳談起,著重探討了旅游英語的語言特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語言學也隨之不斷發(fā)展,翻譯理論在語言發(fā)展的基礎上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20世紀70年代,功能翻譯理論開始被德國的一些學者提及,他們認為從語意到語體體現(xiàn)原文信息才是最合理的。當從一種語言轉移到另一種語言,翻譯者最應該注意的是所譯語句在功能上必須與原文相符而不應該僅僅拘泥于形式上與文章類似。
我國不僅旅游景點眾多,旅游文化豐厚,而且我國的語言文字也富有極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更進一步,就要求翻譯人員有良好的英語功底和漢語理解能力,能夠在介紹景點特征的基礎上還能舉一反三,對我國相關的歷史文化加以闡述。就目前我國旅游業(yè)的情況來看,此類人才十分緊缺。為了促進我國旅游產(chǎn)業(yè)更好的發(fā)展,相關人員想出了很多具有創(chuàng)意的點子去解決這一問題。
景區(qū)公示語對于參觀景區(qū)的人來說是十分精致且可愛的,除了能夠及時告訴游客一些關鍵提示語外,還能通過精巧的設計表達一些基本的文化訴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這些景區(qū)提示語的時候我們需要正確使用英語,切勿出現(xiàn)一些基本的語法錯誤,或者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情況。同時注意英文的行文習慣,不要因為此類情況而達不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或者誤導游客。就目前我國對旅游英語的重視程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旅游中對于英語翻譯的需求,但是如果想要全面了解英語,能夠熟練地在不同的語言中進行轉換,進行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還是需要加強有關旅游文化方面的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我國軟實力的表現(xiàn)。從事旅游英語翻譯工作的人員除了要在旅游的過程中學會和他人交流溝通、熟悉景區(qū)景點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說等以外,由于是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工作人員還需要熟練地掌握各種語言文化下的文化背景,懂得文化與文化之間的轉化,從而產(chǎn)生文化美感。此外,為了使得翻譯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翻譯更具有本土氣息。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一些文化常識甚至連中國民眾也不是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使我們所說的文化內(nèi)容被外國人所理解接受,不僅需要講解者擅于闡述,更需要講解者在講述的時候適當增加翻譯內(nèi)容,以擴展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背景和含義,這不僅更能符合目的法則,而且也能更加連貫,易于理解。不同于英語表達的直白淺顯,中國文化向來含蓄婉轉。中國文化對于文字描述有著自己的境界和追求,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想象,動人的歷史典故常常用來對游區(qū)景點的優(yōu)美風景進行贊美和頌揚。但就這些歷史典故與繁多修飾來說,雖然文采斐然,能讓文章顯得精美,但對于內(nèi)容的理解來說并沒有太多的幫助,反而增加了翻譯的難度,使外國人在理解方面增加了困難。在不改變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文章稍加刪改,增加文章的連貫性,體現(xiàn)了翻譯的忠實忠誠原則。
很多人在中英文語言的互相轉化過程中并不能正確地掌握中英文語法結構的不同,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中式英語出現(xiàn)。由于不懂英語的語法結構,翻譯的時候就死板地照著英語單詞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句子翻譯不通順、詞不達意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如果我們學會先對句子進行結構翻譯,適當?shù)匕言姓Z序打亂,根據(jù)文章意思對單詞進行重組,以外國人熟悉的形式把完整的文章呈現(xiàn)出來,這樣就會更加順暢,更加容易理解。改寫的原則是在保證文章意思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字句進行整合、改變。旅游英語翻譯不同于單純的單詞記憶,不只是對字與字的理解,也不僅僅是對詞與詞的理解,語言的翻譯體現(xiàn)了文字的交流性、便捷性等特點,反映出翻譯人員對雙方文化的熟悉程度,對雙方的思維方式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