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灝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左氧氟沙星與莫西沙星治療耐藥性肺結核的療效對比
陳灝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目的:比較左氧氟沙星與莫西沙星治療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治療的83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莫西組(43例)和左氧組(40例),在基礎抗癆治療上左氧組患者加左氧氟沙星,莫西組加莫西沙星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3個月后,莫西組患者痰菌轉陰率30.2%,稍高于左氧組的20.0%(P>0.05),但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6個月后,莫西組患者痰菌轉陰率45.0%,明顯高于左氧組的30.0%(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2個月后,莫西組患者痰菌轉陰率93.1%,明顯高于左氧組的75.0%(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莫西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1%,顯著高于左氧組的75.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耐藥性肺結核患者在抗癆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可以可促進患者痰菌轉陰,顯著提高臨床治愈有效率,在藥物選擇上,莫西沙星治療效果更優(yōu),值得臨床推廣。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藥性肺結核;療效
耐藥性肺結核主要是指對兩種及以上抗結核藥耐藥的肺結核患者,相關報道[1]指出,我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發(fā)病率占肺結核患者總例數(shù)的1/4以上。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的增加成為的結核病發(fā)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固探討如何更好的有效治療耐藥性結核病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2]。筆者對耐藥性肺結核患者在抗癆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治療的83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入選標準:(1)經(jīng)多種抗結核藥物正規(guī)治療6個月以上,痰菌復查結核菌均呈陽性;(2)患者痰結核菌藥物敏感試驗均顯示對抗結核藥物中至少兩種藥物產(chǎn)生耐藥,包括利福平、異煙肼、鏈霉素及乙胺丁醇等。排除標準:排除肝、腎、心等功能不全及合并糖尿病及矽肺的患者。
將83例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莫西組(43例)和左氧組(40例),莫西組男性29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齡(25.37±8.93)歲,20例浸潤型肺結核,23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左氧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患者平均年齡(26.43± 9.12)歲,18例浸潤型肺結核,22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X線結核分型程度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左氧組40例患者予以抗癆藥物加左氧氟沙星治療,基礎抗癆藥物包括利福噴丁、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及丙硫異煙胺。利福噴丁:空腹或餐前1h口服,每次0.6g,每周1-2次;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頓服,每次0.3g,每周2-3次;丙硫異煙胺:口服,每次250mg,每天2-3次;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劑量為每次0.4g,每日1次。莫西組43例患者給予基礎抗癆藥物加用莫西沙星治療,基礎抗癆藥物與對照組用法用量相同,莫西沙星的使用劑量為每次0.4g,使用次數(shù)為每日1次,持續(xù)治療12個月,每月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
3.觀察及評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治療后臨床療效和3、6、12個月的痰菌轉陰情況。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痰結核菌檢查結果提示轉陰,X線檢查結果提示結核病灶明顯吸收且空洞完全閉合。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顯著改善,痰結核菌檢查結果提示轉陰,或痰結核菌指數(shù)明顯低于治療期痰結核菌指數(shù),X線檢查結果提示結核病灶未出現(xiàn)明顯改變;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出現(xiàn)惡化,痰結核菌檢查結果提示持續(xù)呈陽性,X線檢查結果提示病灶與治療前相較出現(xiàn)明顯進展。(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由SPSS 19.0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莫西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1%,顯著高于左氧組的75.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3個月后,莫西組患者痰菌轉陰率30.2%稍高于左氧組的20.0%(P>0.05),但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6個月后,莫西組患者痰菌轉陰率45.0%,明顯高于左氧組的30.0%(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2個月后,莫西組患者痰菌轉陰率93.1%,明顯高于左氧組的75.0%(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段的痰菌轉陰情況對比[n(%)]
臨床治療耐藥性肺結核的難度導致治愈率低,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往往亦增高。有報道[4]提出采用氟喹諾酮類藥物與其他敏感化療藥物進行治療,可提高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
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在抗癆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分別給予左氧氟沙星與莫西沙星進行治療,均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說明氟喹諾酮類藥物對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療效顯著。另外,與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相較,應用莫西沙星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考慮主要是由于莫西沙星為第四代喹諾酮類藥物,可作用于NA旋轉酶A亞單位部位,對患者細胞內外肺結核桿菌起到有效的殺傷作用具有相關性。而左氧氟沙星為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其主要是作用于結核桿菌遺傳物質DNA復制過程中的起始階段,為臨床較為廣泛應用的二線抗結核藥物,但單獨應用左氧氟沙星具有可能造成結核菌旋轉酶亞基結核區(qū)產(chǎn)生基因異常突變的可能,造成肺結核患者產(chǎn)生高水平耐藥,并且由于莫西沙星組織結構之中具有甲基側鏈,故可有效增強藥物抗菌作用,提高藥物殺菌生物學活性作用。同時,莫西沙星不僅具有吸收良好、藥物作用濃度高、及組織滲透性強的優(yōu)勢,也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
綜上所述,耐藥性肺結核患者在抗癆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痰菌轉陰,顯著提高臨床治愈有效率,在藥物選擇上,莫西沙星治療效果更優(yōu),值得臨床推廣。
[1]孟素艷,范夢柏,王晶晶,等.肺結核患者結核病耐藥性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2):241-242.
[2]黃春合,李天資.抗癆免疫與中藥聯(lián)合治療耐藥性肺結核療效機制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38-39.
[3]古麗巴哈爾.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耐藥性肺結核的療效對比[J].海峽藥學,2015,27(5):178-179.
[4]陳 妍.莫西沙星聯(lián)合抗結核藥治療耐藥性結核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2):309-311.
R521
A
1002-1701(2015)12-0133-02
2015-09
陳 灝,男,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