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進賢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山西 大同 037000
高壓氧輔助治療骨折不愈合21例臨床觀察及護理
門進賢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山西 大同 037000
目的:觀察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高壓氧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4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高壓氧輔助治療及護理干預,治療半年后,觀察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并在治療后的第30、60、90、120、150、180d評定兩組患者的骨痂質量。結果:治療半年后,觀察組的治愈率為57.14%,治療總有效率95.24%,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9.05%和57.14%;觀察組的骨痂愈合情況也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折不愈合患者實施高壓氧輔助治療,并結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骨折不愈合;高壓氧輔助治療;骨痂;護理干預
骨折不愈合又稱骨不連,是骨折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是指骨折端因受到某些條件的影響而停止愈合,骨折端已形成假關節(jié),X線片顯示骨折端互相分離,間隙較大,骨折斷端硬化,萎縮疏松,髓腔封閉,無論固定多久,骨折部位也無法連接[1]。本次研究對我院21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實施了高壓氧輔助治療及護理措施,收效較好,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均為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將其分為觀察組21例與對照組21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6例,年齡17~68歲,平均年齡(47.1±5.8)歲,平均病程(10.5±1.6)月,骨折類型中脛骨骨折14例,橈骨骨折3例,股骨骨折3例,尺骨骨折1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5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7.8±5.2)歲,平均病程(10.6±1.7)月,脛骨骨折13例 ,橈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3例,尺骨骨折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經均衡性檢驗,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如骨提取物、中頻電刺激、抗炎藥物、康復訓練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高壓氧艙治療,空氣加壓,升壓15min;穩(wěn)壓階段吸氧20min,然后休息5min,反復3次后降壓出艙,吸入醫(yī)用純氧,吸氧一個小時,治療時壓力為0.2MPa。1次/d,20次/療程。連續(xù)2個療程后停10d,再開始下一療程,共進行3~4個療程。在此期間做好護理干預:①基礎干預:高壓氧治療前需了解病患自身對治療的知曉程度,同時再次檢查其受損部位的滲血狀況。協(xié)助患者更換治療專用衣,存在石膏外固定者需要嚴格觀察其石膏內墊情況,保證為醫(yī)用純棉或脫脂棉。將病患的各種引流管給予有效固定,開放后檢查通暢情況,避免扭曲、反折,同時將其患肢變換為功能體位。②加壓干預:操艙方案依據(jù)病患實際情況來制定,根據(jù)個體差異開展適宜的加壓方法,壓力水平在0.04MPa前需確保速度緩慢,同時與病患進行良好溝通,及時了解病患機體狀況和自覺感受,避免不良反應發(fā)生。③治療配合干預:穩(wěn)壓過程還需嚴格觀測病患機體表現(xiàn),如存在明顯的抽搐、暈眩、面色異常及局部疼痛癥狀需迅速減壓并出艙。治療配合期間護理均需掌控有效安全范圍,自身表現(xiàn)不佳的患者切勿逾越安全范圍。給予間歇性吸氧措施,在吸氧間隙期采用抗氧化劑藥物口服干預,以提高其治療的耐受力,防止氧中毒事件。④出艙期干預:給予減壓的過程中保證漸進式操作,待壓力降低至0.03MPa時暫停5分鐘,嚴防減壓危害病患機體。成功出艙后保證持續(xù)的體征檢測,記錄病患的各項臨床表現(xiàn),給予適當體位干預并確保引流管通暢。
1.3 療效評價[2]治療半年后,評價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痊愈:局部無壓痛和縱向叩擊痛、無骨折端反?;顒?,X線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xù)性骨痂通過骨折線,患肢能夠完成一定強度的運動練習,連續(xù)觀察兩周骨折處不變形;有效: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但未達到痊愈的標準;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傆行?痊愈率+有效率。
1.4 骨痂形成程度評分[2]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的第30、60、90、120、150、180d各拍攝骨折部位正側位片,然后對骨痂影像進行統(tǒng)一評分,0分:骨折斷端邊緣模糊,無放射學骨痂可見;1分:斷端邊緣模糊,骨膜反應淺淡,骨痂量少,密度較差,邊緣不整齊;2分:斷端邊緣接近消失,骨膜反應較深,骨痂增多,但尚未填滿缺損,密度加深,邊緣較清;3分:斷端邊緣完全消失,骨膜反應密度接近骨影,骨痂填滿缺損,與骨皮質密度相同并相互連接。
治療半年后,觀察組的治愈率57.14%,治療總有效率95.24%;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9.05%和57.14%;組間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觀察組的骨痂愈合程度也均好于對照組,兩組X線評分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例(%)]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X線評分變化對比±s,分)
注:與治療前對比,①②P<0.05;與對照組對比,③P<0.05。
骨折愈合的快慢及愈合程度主要與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有關。全身性因素主要指機體的健康狀況、新陳代謝速度、營養(yǎng)補充、活動量等,也有研究顯示吸煙也會影響骨折的愈合。局部因素是指軟組織的損傷程度、傷口感染情況、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骨折端軟組織嵌入及治療方法等,如反復的手法復位、切開復位時對骨膜的剝離和軟組織的切開、固定不牢固、骨牽引過度、功能鍛煉不恰當、開放性骨折清創(chuàng)時摘除碎骨過多等。以往研究報道顯示采用高壓氧治療時能夠充分增加病患血氧分壓,對損傷組織的缺氧、缺血狀態(tài)進行有效緩解;并能改善血管內部狀態(tài),提高血管內膠原纖維及內皮細胞等的生長速度,為骨折斷端修復起到基礎保障;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吞噬細胞功能,保證局部壞死組織的迅速清除[3],最終達到良好的愈合效果。并且在治療期間給予良好的護理干預,能有效增進治愈效果,減少危險程度。
本次研究通過對21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實施高壓氧治療及相應護理,結果觀察組的治愈率和治療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觀察組的骨痂愈合情況也好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骨折不愈合患者實施高壓氧輔助治療,并結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顯著的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1]王海東,楊智權,張平,等.沖擊波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長骨骨折不愈合的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4):385-388.
[2]顧惠珍.高壓氧用于治療四肢骨折延遲愈合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4):356-358.
[3]劉智,張敏.高壓氧(HBO)對bFGF促進創(chuàng)傷愈合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4,(03):83-84.
R683.1
A
1007-8517(2015)07-0121-02
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