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成英?梁國毅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直接教育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與學生的交談是必不可少的,要成功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應當真心把學生當朋友,在與學生交談的過程中,注意掌握交談的藝術(shù),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與理解學生。自尊、自重、自信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學生如果被老師尊重,就愿意向老師傾吐內(nèi)心的思慮、惶恐、苦悶。被他人理解,意味著受到他人的關注,從而對老師產(chǎn)生信任,也可以令學生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
一、尊重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交談環(huán)境
與學生交談是師生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人格的碰撞,班主任要改變一貫的神圣不可侵犯、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和維護所謂“師道尊嚴”的觀念,應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消除師生間的“等級觀念”,乃至用愛的情感、平等的視角、交友的心態(tài)去和學生溝通,尊重他們的人身權(quán)利與人格尊嚴,這樣才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
1.營造輕松交談氛圍。學生總是懼怕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交談時持有緊張情緒,而班主任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態(tài)。首先要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談話氛圍,拉近心理距離,減少學生的思想壓力,讓他們可以放寬心情來交談,講出心理話。比如拉來一張凳子,請他就坐;其次,也可以對他表示關心,比如:“詢問家庭情況?”、“需要什么?”、“平時最喜歡什么?”等,先了解他的家庭、朋友、業(yè)余愛好等等,然后逐步引導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學會樹立信心,再慢慢引入正題。
2.選擇感興趣的話題。交談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圍繞他們關心的實際問題來進行,根據(jù)學生的性格、興趣等,因人而異,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使談話成為學生自覺的需求。例如:一個學生學習非常勤奮刻苦,但成績卻不理想,當他表露出煩躁或無奈的情緒時,班主任可以直接問他:“你是不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無論自己多努力都沒用?”等,一句話就會使學生感到說中了心事,即刻產(chǎn)生共鳴,覺得遇上了知己。接著再追問他:“是不是在學習方法上運用不當?”然后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如何改變學習方法,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對班主任的信任。
3.用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他們的益友,無論學生遇到任何困難,在班級中表現(xiàn)如何,都應滿腔熱情地幫助,心平氣和地交談。交談是師生間的互動過程,無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來的觀點和感受是怎樣的,都要盡量理解,并體會他的感受。不能因為他的觀點錯誤就訓斥,更不能挖苦、諷刺和羞辱,而是要容忍。一旦學生的觀點正確就要及時肯定,滿足他的自尊;如果他的觀點有誤,要容許他充分地表達,然后用委婉的語言去點撥或暗示,以正確的引導。只有師生關系融洽,方能獲得良好的互動效果。
二、鼓勵學生,使其發(fā)揮主體作用
奉獻是教師的天職,班主任更應具有這種優(yōu)秀品質(zhì)。鼓勵學生并對他們持有融融的師愛,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tài)度、熾熱的情感、無條件的體諒和關懷,才能贏得學生的好感,真正弄清楚問題所在。在交談中要面帶微笑,要有足夠的耐心,用鼓勵的目光注視學生,和藹而親切的聆聽,并頻頻點頭表示“我理解”,“請繼續(xù)”等意思。這樣,班主任既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鼓勵,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把信心留給學生。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有些班主任習慣于扮演主角,說的多聽的少,這就很難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交談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時需要班主任轉(zhuǎn)變角色,多聽少說,堅持以學生為主。此時,班主任應使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原來這樣”,“還有嗎?”等,并且不時點頭、微笑給學生一種被理解的感覺。把信心留給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2.把愛心獻給學生。班主任要承認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無論性格活潑或內(nèi)向,學習優(yōu)異或差劣,脾氣粗暴或柔順,都予以充分關心,并把愛心獻給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無論在班級中表現(xiàn)如何,應毫不猶豫、滿腔熱情地關心,并號召全班同學齊心協(xié)力,讓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
3.恰到好處地誘導。與學生交談時,充分信任鼓勵他們,利用每一個學生內(nèi)心渴望上進或得到老師贊許的心理特點,正面引導,激勵鞭策他們,不斷克服少數(shù)學生自私、優(yōu)越感、懶散等不良習性。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且文娛、體育方面拔尖的學生,可適當給予贊揚;對于某些性格暴躁,喜怒無常,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同學,有時甚至于校紀班規(guī)而不顧,在同學中頗有影響的“人物”,可進行嚴厲批評,只要因勢利導,寬嚴有度,就能使交談順利。
三、對待學生,巧妙運用溝通技巧
班主任與學生的交往最密切,對學生的影響也最大。學生們甚至會摹仿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待人處事,以至于業(yè)余愛好、書法字跡。因此,班主任除了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外,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以實際行動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巧妙運用溝通技巧,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正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甚至此時無聲勝有聲,事半而功倍。
1.集中精力耐心“傾聽”。在交談中班主任應集中精力耐心傾聽學生的講述,給學生充分、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講完要講的話,讓學生把自己真實想法宣泄出來,并表現(xiàn)出足夠的同情和理解。耐心傾聽本身就會起到積極的安慰作用,學生通過講述,宣泄心中的不快和苦惱,使自己的精神壓抑得以解脫。在學生的講述中,班主任不要輕易插話,否則會適得其反。這樣就封住了學生的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宣泄個人心中苦惱和壓抑的機會,只能使學生加劇心理的不平衡,找不到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知音。
2.適當運用“共情”方法。在與學生談話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運用“共情”的方法,盡量像學生那樣去認知和感受世界,不但要理解學生明確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感受,而且要覺察出學生故意回避、或以隱喻形式透露出來的深層含義,并把對他主要觀點的理解簡要地概括出來,使他感受到班主任對他的理解和接納。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消除其精神顧慮和負擔,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范,真正打開心扉,并對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作更自由的、深入的探索,使交談取得良好的效果。
3.靈活運用“沉默”手段。有時在感覺觸及到了學生心靈傷口或者他不想甚至是不敢講的敏感問題時,老師應當耐心地等待,不要催促,而應巧妙運用沉默,因為沉默是有效的潤滑劑,可以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整理自己的思路;有時沉默片刻之后可以轉(zhuǎn)移一下學生的注意力,然后由班主任坦誠的談談自己類似的經(jīng)歷,給學生以信賴感,再引出他的話題。要注意有時出現(xiàn)的沉默也可能是由于班主任在會談中太直率,評價批評太多,導致學生反感,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調(diào)整說話的語氣和方式,努力使學生從交談中得到肯定和支持。
與學生交談是班主任進行思想教育最常用的一種形式,交談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共同營建學生成長的良好人際環(huán)境。只有在交談中“以人為本”,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使學生敞開心扉講心里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調(diào)動其內(nèi)部認知機制,使交談收到預期的效果,達到教育和幫助學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