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遠(yuǎn)
手藝
寧 遠(yuǎn)
服裝工作室搬了新地方,一樓要做成公共空間。我畫了圖,請來木工,整個一樓成了臨時的工房。
整整一個月,工作室都彌漫著木頭的香味,這香味干冽、清爽又直接,通過滿地的木屑和刨花散布出來,塞滿了整棟小樓。這混合的、時有時無的聲音以及木頭本身的香味讓人安定,尤其在雨天,有種“甜蜜而古老的暖意”。
兩位木匠一老一少,都很沉默。他們每天待在一樓低頭做事,在一堆木料和刃器之間勞作。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里的事物上,語言就顯得多余了。這沉默讓我對他們的技術(shù)有了最基本的信任——我有偏見,很難想象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同時是一個好匠人。
這沉默意味著一個手藝人的尊嚴(yán)。
我對一切依靠手藝生活的人充滿敬意。“不管世界如何糟糕,努力的人總有獲得”,這句話放在匠人身上毫無疑問?!敖橙恕痹谌毡痉Q為“職人”。江戶時代(1603~1867),人們對職人就有“職人氣質(zhì)”的描述,“職人氣質(zhì)”意味著工匠的性情多半倔強、偏執(zhí),這也是對他們專注、勤勞的人格魅力的肯定。
為了找到這兩位木匠,我花了不少工夫。我需要的是能做出一整套家具的木匠,而不是家具廠里流水線上的一個工種。因為后者隨處可見,工人們可能待在一家工廠里一干七八年,年復(fù)一年只做一件事情,也只會做一件事情,比如,給木頭噴漆或釘釘子。這是現(xiàn)代化的流水線,人的身體正成為機(jī)器的一部分。
我辦服裝工作室時一直反對流水線上的成衣制作,所有的車工必須學(xué)會獨立完成一件衣服。
作家鹽野米松說:“傳統(tǒng)的勞作需要身體、思維和體驗的共同參與,全身心地在這個過程中。從事傳統(tǒng)手藝需要讓你的身體先恢復(fù)到能夠做手藝的狀態(tài),就像騎自行車,這項技藝無法通過書本習(xí)得,一定得靠身體記憶,這是一個記憶的過程。愉快的感受一定和記憶有關(guān),手藝能幫助我們建立與記憶的關(guān)系。”
(摘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