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月宏
(集美區(qū)園博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1)
進入21 世紀,綜合性學習第一次進入我國的中小學語文新課程。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必然經(jīng)常性地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打破課程界限,體現(xiàn)為語文與藝術的綜合、語文與科學的綜合、語文與地方課程的綜合等,[1]但由于不少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缺乏正確認識,致使實施過程中語文本體性迷失,走向“非語文”和“泛語文”。新課程實施十多年,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去語文化”現(xiàn)象十分嚴重,如一味地獲取數(shù)據(jù)、十八般武藝表演、人文說教、聲像俱全,或是淺嘗輒止,面面俱到,導致學生說不好,讀不進,不善寫等現(xiàn)象。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課程的準領域,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其根本宗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是為了拓寬語文學習途徑,綜合而全面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就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本體性,這使它清楚地區(qū)別于綜合實踐課程。那么,筆者認為如何在跨越課程界限時保持語文課程本體性?活動中貫穿聽說讀寫,隨機進行聽說讀寫,不失為確保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味”的有效策略。
語文素養(yǎng)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而每一維度都有多種要素。其中,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這就是貫穿聽說讀寫確保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本體性的根本原因。傾聽、表達、交流等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重要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孩子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絕不僅僅在口語交際課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就可以滲透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由語文綜合性學習特點所決定。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又具有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本C合性學習,從主題確定、活動策劃、小組合作、活動開展到經(jīng)驗交流、成果展示、評價建議等,都要相機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這是體現(xiàn)語文本體性的重要舉措之一。
語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而語文綜合性學習特別需要借助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本C合性學習的跨領域、跨界限往往讓學習任務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學生很難獨立完成,合作學習就成為必需,這也就為滲透口語交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應充分利用這一條件,讓學生在合作中展開口語交流。比如在以“我的課余生活”為主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在小組里輪流發(fā)言,記憶的閘門在思維的碰撞中打開。只要從游戲娛樂活動、課余學習活動、家務勞動、參觀游覽活動等幾個方面對交流的內(nèi)容給予提示,在每個人都必須發(fā)言的要求下,即使是那些平常懶于張嘴的小朋友也禁不住小組同學的期待。實在無話可談的同學,可以轉述小組同學的談話內(nèi)容,這同樣達到口語鍛煉的目的。
語文與生活天生結緣,語文教學必須走向生活,這是當下的普遍共識?!皶緦W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重要特點,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將其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的初衷之一。訪問調(diào)查是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生活的重要途徑。訪問調(diào)查法,也稱詢問法或訪談法,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與人際交往能力。如,在“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主題活動中,為了完成調(diào)查表格,孩子們嘗試著走向不太熟悉的人,詢問小區(qū)的環(huán)境情況,搜集意見和建議。這對學生而言是挑戰(zhàn)和考驗。在訪問調(diào)查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怎么物色合適的訪談對象,怎么與人攀談,怎么應對遭人拒絕等等,也就是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言,“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即便他們訪談得到的信息未必盡如人意,但努力嘗試與陌生人交流的過程卻是孩子們成長的一個重要經(jīng)歷。
聽說讀寫并列為語文四大能力,但深究起來,閱讀能力更舉足輕重,具有特殊地位。因為,閱讀能力不僅是一種獨立的語文能力,而且是獲得其他各種語文能力的基礎,甚至可以說,它是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最重要的源泉。閱讀是語文活動,構成語文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也便是最重要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只要在各種形式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更多地加入閱讀和思考活動,就能保證它不至于陷入“去語文化”的泥沼。在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方案時,一方面可以在各種主題的活動中把閱讀作為重要內(nèi)容,另一方面可以開展以主題性的探究閱讀活動,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保證它的語文本體性。綜合性活動中的閱讀,主要體現(xiàn)為將閱讀課文中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主題性閱讀中,常見的有兩種類型:
群文閱讀教學,是指在一個單位時間內(nèi)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lián)的多篇文章的活動。群文閱讀教學不僅是各種主題綜合性活動的一部分,它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信息的交匯和融合,群文閱讀本身也具有相當?shù)木C合性。[2]例如,在“橋梁文化”活動中,筆者開展了兩次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第一次,以《飛奪瀘定橋》《盧溝橋》《北京的橋》《盧溝謠》《看橋人》《橋之思》為群,分別從橋的歷史故事、橋的歌曲、橋的趣話來了解更多的橋文化;第二次,以《水調(diào)歌頭·游泳》《七律·長征》《天凈沙·秋思》《商山早行》《寄揚州韓綽判官》《烏衣巷》《卜算子·詠梅》《斷章》《再別康橋》等為群,從這些詩歌中感受詩人眼中橋的意象,或恢弘,或悲壯,或感傷,或贊美,或懷念,然后利用每日課前三分鐘背下這些詩句。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決定它極少能在短時內(nèi)完成,即它不是瞬時性的學習活動,而往往是或往往被設計成跨越一定時段的歷時性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獨立或合作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在其中融入探究性閱讀活動,也可以讓活動充滿“語文味”。如“橋梁文化”主題活動中,筆者推薦學生閱讀書籍《橋梁史話》(茅以升)《建筑文化解讀叢書——橋》。雖然讀來生澀,但等各組定下專題研究項目時,學生開始覺得這兩本書遠遠無法滿足閱讀的需要,還得上網(wǎng)搜集整理有關橋的資料,觀看橋的紀錄片《中國橋梁》。此外,還從學校借來《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橋》《中國古代橋梁》《風雨橋》《寶帶橋》《中國橋梁史綱》等書籍各組輪流閱讀,這是專題性、探究性的閱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橋梁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聽說讀寫四項能力中,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最重要標志,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要確保語文課程本體性,就決不能讓寫缺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寫大有用場,制作觀察記錄表、寫觀察記錄、寫采訪提綱可以用到寫;記錄相關主題的調(diào)查結果或是訪談過程可以用到寫;介紹與家長、同伴合作中出現(xiàn)的趣事可以用到寫;敘述活動的點點感受和心得也可以用到寫。一句話,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需要寫的參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結果需要寫來表達。值得一提的還有,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寫,是因需而寫,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寫,更能體現(xiàn)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3]概而言之,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寫的用途極為廣泛,幾乎時時可寫,處處可寫。
綜合性學習經(jīng)常需要調(diào)查、搜集資料。教師不能滿足于布置任務了事,指導性、輔助性工作越細致,學生越能順利完成任務。可以設計好參觀采訪記錄表、搜集資料記錄表等等,讓學生學習過程中填寫。這些表格發(fā)揮著指導作用促進學生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而且完成表格的過程也是寫作的過程,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多讀心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奔磿r記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是良好的寫作習慣。文豪托爾斯泰平時有一個習慣:隨時記下腦子里的奇思妙想,隨時刻錄下心頭的瞬間感動。語文綜合性學習也需要及時記錄。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常常需要觀察。觀察到的內(nèi)容如果沒有及時記錄,往往轉瞬即逝。在“感受父母的愛”主題學習中,筆者讓孩子們每天記下父母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和一句話,不求長,只要一百字左右都可以。經(jīng)過兩周時間的堅持,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隱藏在脫口而出的嘮叨之中、無窮無盡的瑣碎之中、一向被學生所忽視父母之愛。這樣做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良好習慣。
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跨時長,且多為學生自主性的實踐活動,親歷其中,學生往往有許多感受、體驗或心得。與活動相配合,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或心得,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從而也保證了活動過程的“語文味”。如,在“走進童話世界”活動中,學生買童話書,親子共讀,童話劇排練到表演,童話知識競賽,在長達兩個月的學習中,孩子們感受無比深切,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姓“語”。不管是哪一種主題的綜合性活動,不管綜合程度有多高,也不管跨越課程界限的程度有多大,它都應該依然是語文學習,其目標仍是“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其目的是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這才是語文綜合性學習之“本”。
[1]祝傳武.出版業(yè)信息[EB/OL].[2011-09-19].http://www.edu888.net/lw/ywlw/13063.html.
[2]吳敏而.多文本閱讀的教學研發(fā)[A].學會閱讀,享受閱讀[C].廈門: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13.
[3]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