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方案:教學前期的有效預習*
——以《智取生辰綱》為例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學 廖素娥
預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要設計具體可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自學課文的學習活動。預習方案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預習方案要具體可行的設計,適時采用課外預習與課內預習,調整教學時間與預習時間的矛盾。
預習方案;課外預習;課內預習;教學時間;預習時間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有一條鮮明的教學理論:以學定教。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牢牢定位于學,學生學先于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若課前沒有準備,聽課時就抓住那些重點、難點,復習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反之,如果學生課前有預習好,聽起課來就主動了,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教師的啟發(fā)性問題的反應就快,學習的效果就會好。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這個環(huán)節(jié)也都重視不夠,平時布置的預習任務流于形式,或者只限于一些簡單的抄寫作業(yè)。那么,怎樣做到讓學生有效地進行預習,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呢?
預習是語文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起點。充分的預習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減少課堂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習的效益。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案,更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因此,當前的語文教學活動應抓好學生規(guī)范性的預習,這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非常有必要。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做好預習,就必須有相應配套的預習方案,從而讓預習成為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自學課文的學習活動,進而養(yǎng)成學生規(guī)范的預習習慣。
在設計預習方案時,可圍繞四個步驟:一讀;二查;三標注;四質疑來設計問題。
1.讀標題,讀課文
設置問題(1):讀標題,嘗試從標題中讀出閱讀期待。
很多時候,標題易被同學忽略。其實標題往往是作者的觀點、情感或文章內容所在。讓學生學會先讀標題,學生就會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出發(fā),推測猜想作者的感受,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對比,在下面的閱讀中進而加深多層次的理解。
設置問題(2):默讀課文,形成第一次的閱讀體驗。(注意劃出關鍵語句、關鍵字詞)
學生第一次默讀課文,對課文有整體感知,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課文的內容,獲得整體印象和初步感受,形成第一次閱讀體驗。在教師講解之前,這種預讀是學生的最本真的感受,,最能夠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可允許學生的不同狀態(tài),回歸本真。
2.查字詞典故,查相關的背景資料、文學常識、文體特征
設置問題:給生字詞標音,并查找本課需要的相關的背景資料,文學常識、文體特征。
要通讀課文,須掃清閱讀障礙,如影響理解文章內容的生字、詞、典故以及背景材料及相關的文體常識、文體特征等,達到知其大略的程度。其中了解文體常識、文體特征就是要求學生認識并重視文章的形式,明確文章的類別及特征,從而在類型上掌握文章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3.標注課文段落和層次,歸納段意和主要內容
設置問題(1):標注課文段落,嘗試劃分文章層次,寫出劃分依據,并思考作者側重哪一部分的介紹?
通讀課文之后,如果預習就結束,很多學生就有可能流于形式不肯深入思考,所以,還必須逼他們動手,要求再讀課文,給每個段落標上序號,嘗試劃分文章層次,寫出劃分依據,并思考作者側重點說在。這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要深入文本,通過層次的劃分,了解作者的思路所在。理清思路、歸納大意,是感知課文具體內容過程中重要一步。
設置問題(2):嘗試概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文本要讀得懂,最好是感知作者的情感所在,并嘗試進行與作品與作者的對話。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前面的幾次嘗試之后,再次提升學生的感受,形成閱讀個性化的模式。
4.學會質疑
設置問題:通過本次預習,請寫出我的疑惑之處。
學貴有疑。學生的閱讀疑惑不僅能讓教學化被動為主動,在預設與生成中幻化新的高度,而且這種因學生的真實需要而進行的教學能最好地體現課堂的本真意義。
當然,這些僅是我們預習方案的模板,在具體操作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以便更好的達到預習的目的。這套預習方案從標題到課文內容,從初步的瀏覽到深入文本的思考,并在讀書——思考——質疑中提升學生的自讀能力。若能長期堅持,學生的預習習慣不但可以養(yǎng)成,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筆者執(zhí)教了兩個班,采用課內預習和課外預習兩種方式進行對比教學。經過多次的實驗發(fā)現:不管是哪個班采用了這套預習方案比沒用預習方案,效果要好很多。特別是采用課內預習時,效果更為顯著。下面就以我執(zhí)教市級公開課《智取生辰綱》為例分析:
《智取生辰綱》備課時,筆者考慮到《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名著,學生通過欣賞影視作品或閱讀文本,對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內容基本能整體把握。所以我想,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停留在對課文情節(jié)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從而使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呢?認真地研讀課文和相關的教學研討,筆者發(fā)現可以另辟蹊徑確定分析楊志的性格特點作為這篇文章的教學目的。這樣做,既分析了小說中人物性格也分析歸納了小說的情節(jié)。但是若是把分析楊志作為重點,卻與文章的標題“智取生辰綱”不符。在課題組長李新華老師的指導下,筆者擬定這篇文章從課后的習題入手,引導學生從楊志的角度給課文擬一個新標題,從而促進學生從新的角度進行思考和嘗試。
老課文新教法,角度是新的,但是怎樣在有效的時間中發(fā)揮更有效的效率呢?這是當前課堂存在的一個老問題,這也是我們課題小組要試驗的一個內容。若能充分發(fā)揮預習的作用,也許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吳用等七個好漢智取生辰綱的情節(jié)不難,同學梳理并歸納,預習時就可以解決,而有關楊志為何失去生辰綱的部分可設定為難點,先預習再在課堂上解決。所以圍繞課文內容,筆者設計了兩大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扣住楊志的“智”與“不智”,若能從中找到其性格上的弱點,也就找到了他失陷生辰綱的主要原因。
于是,筆者圍繞課文內容,設計了新的預習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1.嘗試從楊志的角度給課文擬一個新標題。如:楊志__生辰綱
2.默讀課文,歸納故事情節(jié)。
3.查找有關楊志的故事情節(jié)。(了解楊志性格形成的原因)
4.分析楊志的性格特點,并從課文中找出依據。(要求畫在課文中并批注)
1)歸納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從故事情節(jié)入手②從人物的言行舉止入手
2)認真閱讀課文:
①從文中找出楊志的智謀表現,并歸納他的性格特征。
②從文中找出楊志失敗的原因及具體表現,并歸納出其性格特征。
5.請寫出自己的疑惑之處。
為了更好的開展課題研究,筆者對自己所執(zhí)教的兩個班級采用對比教學。
初三(3)班授課前筆者把預習方案以考卷的形式發(fā)給學生,布置學生課余時間完成。第二天上課時,筆者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發(fā)現學生雖有預習,但課文中的標注都較隨意,有關性格特點的評注不夠具體明確。事實上,分析楊志的性格特點是筆者在這一課所設置的教學重點。若沒有認真研讀課文,就無法深入分析。所以,那節(jié)課學生的主動性不夠,課堂基本上是筆者在主導,教學時間很緊。課后,筆者做了調查,了解到學生預習的時間不夠是主要原因。如果沒有具體的預習方案還情有可原,但是設計的預習方案應該是比較具體的,為何還不能落實到位呢?怎樣才能有效的利用預習,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當時課題小組曾提出兩種方案,一是把預習放在課內,二是把預習放在課外。鑒于這次課外預習的不成功,筆者決定改變預習策略。在初三(2)班采用課堂預習,以一課時來完成預習方案的內容。課堂上,同學或自主完成或互相討論,我邊巡視邊指導。下課時,預習方案基本都能完成。第二天上課,著重完成預習方案的第1點和第4點所設置的問題,這是重難點。其間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揣摩楊志的心里,筆者再次采用多媒體,播放楊志中了蒙汗藥之后的一段視頻,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歸納、表達。一節(jié)較充分的課堂預習,再經過課堂的引導講解,我發(fā)現大部分同學能夠從課文中仔細且有效地找出楊志的性格特點,歸納他的性格缺陷,總結出楊志失敗的原因所在,特別在判定自己或同學所擬定的標題優(yōu)劣時都能說出較充分的理由。本來要用三節(jié)課完成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只用了兩節(jié)課就圓滿結束。上課時能做到收
放自如地完成設置的教學目標。特別讓人欣慰的是在上完這篇文章后,筆者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反映的效果是好的。由此可見,充分有效的利用預習方案,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磨刀不誤砍柴工,事半功倍。
后來筆者在執(zhí)教小說這一單元時,將《孤獨之旅》的教學重點設為景物描寫,將《心聲》的教學重點設為人物的心理活動,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重點設為人物的語言動作,都采用課內預習的方式,從而讓學生系統(tǒng)地完成小說中人物塑造方法的系列學習,讓學生更好地再次領會人物多種的刻畫方法并融會貫通于寫作中。
當然,針對不同的課文,也會相應的采用不同的預習方式??傊A習絕對不能口頭說說而已,而應該用預習方案落實到實處?!墩撜Z·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币肽軌虬咽虑樽龊?,就必須要先做好準備工作。而在語文教學中,預習充分,實際上不僅決定著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完成,而且也決定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預習方案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
預習方案的設計一定要落到實處。作為教師首先一定要明確哪些是重難點,哪些是學生容易掌握的,哪些是學生一定要掌握的。教師對課程的設計應了如指掌,心中有數,對于預習方案中的學生掌握情況,教師要心中有數,這樣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從長遠來看,預習若能夠有一整套的相對完整的預習方案,持之有恒的訓練,必將有益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閱讀能力。預習方案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好預習方案,用好預習方案,必將事半功倍。
(責任編輯:石修銀)
*本文系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預習習慣,促進語文高效課堂形成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JJKXB13-01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