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建成
有感于光澤崇仁的『樟樹王』
文/ 王建成
遠望,高大挺直,濃蔭密布,影影綽綽。
近看,樹冠如蓋,樹干數抱,錯節(jié)盤根。
來到閩北光澤縣崇仁村,在村中古街后頭臨河岸邊處,會發(fā)現立有一棵古老高大的香樟樹,讓你不禁會發(fā)出驚嘆:“好大一棵樟樹!”
說起這棵香樟樹,可不簡單。樹高至少50米,樹干直徑三四米,樹冠遮護在一畝田地左右,樹齡為1204年。在名木古樹日益稀少今天,生態(tài)保護的任務日益繁重。而在這里還能保留有一棵古老而原始的“樟樹王”,不由地讓人眼睛一亮。
光澤縣崇仁村是個千年歷史的古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民風淳樸,民俗獨特,是該縣最古老的村子之一,2007年獲“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標號。“樟樹王”位于崇仁村中老街的街尾,崇仁河的西岸。樹身高大,郁郁蔥蔥,猶如巨傘,遮罩著村后的街道房屋。這里為崇仁古街沿河之后,視野開闊,遠遠就可望見這棵高大的古樟,如同村中一景。老樟樹根處盤根錯節(jié),突出地面,樹干根節(jié)處形成大洞,人可鉆進去。但不影響樹身的生長,枝葉的茂盛。樹干上皮膚開裂,斑斑駁駁,有如老人的皮膚,預示著樹的年久歲月。樹枝粗大,縱橫交錯,枝繁葉茂,綠蔭一片。除頂部一大樹枝枯狀伸出頂端,其樹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老樟樹寄托了人們心中美好的愿望,當地人對樹無限崇敬。這里有春秋祭樹之舉,初一十五燒香祀樹之俗。還在旁邊建有廟宇,來保佑老樹,保佑村莊和人們的平安。當地人認為,樹旺保佑了村旺人旺,保佑了村子安定,家家平安。保佑了地方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們已用石砌圍住突出地面的樹根,用水泥固住樹干的底部進行保護。村子也有鄉(xiāng)規(guī)民約要求不得損壞樹的一枝一葉,在這里,破壞“風水樹”是人人忌諱的事情,如掘人家祖墳一樣為人所憎。在這里,老樟樹已被賦予了許多神話的色彩,人人都會說出幾個有關老樹的故事。流傳最多的是說很早以前,有外人對崇仁村人日子富足而眼紅,聽說是村尾的老樟樹保風水,由此心生嫉恨。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來放火燒樹,想燒死老樟樹,破掉當地的風水。沒想到火燒時把樹底燒了一個洞,從洞中竄出一股大火,當場就將放火人燒死在樹下。這故事說起來有點玄虛,但樹底那個火燒的大洞確確實實地在那里。還有說有一年有人上樹把枝枒砍了回去當柴燒,這一年夏季時崇仁河就發(fā)大水。淹去了周圍的田地,搞得糧食顆粒無收,人們餓死無數。就是在“文革”那些非常歲月,有人批判封建迷信,要想砍倒老樟樹。全村的人提刀拿鋤要與砍樹人拼命,砍樹人嚇得逃之夭夭。這些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都有很震撼人心的作用,產生無形的效果。所以當地民風如此,也是這樹能保護下千年的重要因素。
人們對這棵老樟樹充滿了感情,樹的旁邊是古街的民房,人們隨便走到這里,看看樹,摸摸樹干。中午晚上鄉(xiāng)鄰們端著飯碗來樹下,邊吃邊聊天。平時老人端坐在這樹底下,對著浩浩流動的河水,感嘆人世間滄桑歲月,惋惜著流逝的時光歲月。孩子們經常在樹底下玩游戲,調皮的孩子鉆進樹洞里“裝鬼”嚇人,引得一陣陣尖叫。還有人們陰天雨季沒有勞動,在這里休息,談笑,打牌,節(jié)日在這里舉辦鄉(xiāng)俗活動。最是夏日的夜晚,樹下早早圍坐著一群人,聽村里的老人在樹下“講古”,邊聽邊趁涼。樹外星光點點,河風陣陣;樹內人頭攢動,熱鬧聲聲,烘托一種濃濃的鄉(xiāng)野村風情趣。讓人想起原始的鄉(xiāng)愁,記憶里的童年,陳年的往事,一種人生的懷舊之情由心而生。
我在這棵老樟樹下徘徊很久,撫摸樹干上開裂的樹皮,心中感觸萬分。一棵老樟樹見證了多少世事滄桑,蘊含了多少代人的故事,人們保護它的行動中,也折射出多少人生的哲理。村中的老農民邱端恒說,他小時就聽父輩告訴這是“風水樹”,關系到全村人的命運,要愛護好這樹。老人當時囑咐他的嚴肅神情幾十年后的今天還在眼前。他從小在這樹下玩,都不敢損壞樹,也不敢亂采枝葉,更不敢刀砍火燒。如今,他將當年先人的這些話原原本本地說給孩子們聽,用這樸素的道理來教育年輕人,讓他們也一樣愛護好這棵老樟樹。
光澤崇仁的這棵“樟樹王”,昂然屹立到今天,是民間一代代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見證,將給現代人多少啟迪和教育,也成為當地人心中“鄉(xiāng)愁”,成為當地歷史文化和美麗鄉(xiāng)村的一個景觀。人們來到崇仁,來到這里,看看這棵保護完好的名木古樹,感受一下樹下當地鄉(xiāng)風民俗的氛圍,亦是一件人生快事。
(作者單位:福建省光澤縣醫(yī)院)
責任編輯/洪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