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文,李 豐,陳國平,陳志彬,郭福泰
(1.福建省漳州市農科所,福建漳州 363005;2.漳州市農業(yè)局,福建漳州363000)
雜交水稻要獲得較高的產量和效益,是根據(jù)每個品種特定的高產目標制定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措施。好的品種其栽培技術不配套,就會影響優(yōu)良種性的顯現(xiàn),要實現(xiàn)與良種良法相配套,其重點在于抓好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1〕。它的目的是發(fā)揮優(yōu)勢、揚長避短,提高產量和品質。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良種良法,由于各地農業(yè)生態(tài)條件和生產條件以及品種類型、熟期均不同,因此各個品種必須要有相應的栽培技術。創(chuàng)新栽培技術就是為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發(fā)揮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撐,才能發(fā)揮出生產潛能。
雜交水稻新品種特優(yōu)107是漳州市農科所選育,于2012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雜交水稻新品種。為了更好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發(fā)揮特優(yōu)107的增產優(yōu)勢,2013年筆者承擔了漳州市科技計劃專項“優(yōu)質雜交稻特優(yōu)107高產栽培模式研究與推廣”項目(ZZ2013040),通過多因子栽培技術研究,摸索特優(yōu)107的主要栽培技術,及時總結經(jīng)驗,根據(jù)特優(yōu)107的生產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當?shù)厣a實際的高產栽培技術,積極與各縣(市)種子、農技推廣部門協(xié)作,指導示范片生產。從2013年起,分別在龍海、漳浦等市、縣建立百畝高產示范片,把配套栽培技術和示范推廣相結合,使特優(yōu)107雜交水稻的增產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F(xiàn)將特優(yōu)107栽培模式技術研究及在各個示范片的產量和主要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及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中國雜交水稻取得的輝煌成就,栽培技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水稻產量優(yōu)勢的發(fā)揮,離不開高產栽培技術,因此,探討水稻配套栽培技術措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2-6〕。對此,筆者在漳州市農科所的水稻試驗基地對特優(yōu)107早、晚季配套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和提高,通過“不同基本苗和分期播種等多因子栽培技術配套研究”〔7〕得出:特優(yōu)107大田生產增加基本苗數(shù),可以縮短生育期1~2 d;播種期與苗數(shù)的變化主要引起穗粒數(shù)和穗數(shù)的變化;通過適宜的播期與適宜的苗數(shù),在足夠穗數(shù)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數(shù),可以提高其增產潛力;在中肥水平條件下,在閩南種植,最適宜的播種期早季是2月中旬末,晚季是7月中旬初,每667m2基本苗插3.78萬左右,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結合特優(yōu)107高產模式分析結果及各地種植推廣經(jīng)驗和性狀表現(xiàn),該品種的高產栽培技術,應主攻有效穗和每穗總粒數(shù),在足穗、大穗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從而獲得高產。先后在龍海市和漳浦縣建立示范片,漳州市農業(yè)局多次組織專家,選擇代表性的一類、二類、三類田各一塊進行了實割測產。
在龍海市福建省現(xiàn)代農業(yè)水稻產業(yè)技術體系核心示范片新品種展示點〔8〕,2013年早季面積3 hm2,實割加權平均干谷產量8 757 kg/hm2,比宜優(yōu)673(CK)增產6.79%;2013年晚季面積3.9 hm2,加權平均干谷產量7 687.5 kg/hm2,比宜優(yōu)673(CK)增產4.04%;2014年晚季在龍海市海澄鎮(zhèn)東埭示范片,面積7.07 hm2,加權平均干谷產量8 367 kg/hm2,比宜優(yōu)673(CK)增產6.13%;2014年晚季在漳浦縣官潯鎮(zhèn)示范片,面積8.33 hm2,加權平均干谷產量8 436.7 kg/hm2,比博優(yōu)253(CK)增產5.67%;
2014年晚季,特優(yōu)107在龍海市海澄鎮(zhèn)東埭村百畝示范片,7月13日播種,8月1—2日插秧,始穗9月28日,齊穗10月3日,全生育期122 d。與同時播種的宜優(yōu)673生育期相當;在漳浦縣官潯鎮(zhèn)示范片,7月15日播種,8月5—7日插秧,始穗10月1—2日(遲插秧生育期拉長1 d),齊穗10月7—8日,全生育期平均123.5 d,比同時播種的博優(yōu)253(CK)生育期長1 d。
對龍海市海澄鎮(zhèn)東埭村示范片進行調查,特優(yōu)107田間群體整齊,株型適中,長勢良好,后期轉色佳。每667m2基本苗4.1萬,最高苗數(shù)28.38萬,有效穗18.38萬,成穗率64.38%;平均株高112.6 cm,穗長23.6 cm,每穗總粒數(shù)131.8粒,結實率88.40%,千粒重27.2 g。
龍海示范片地處閩南沿海地區(qū),風力大,往年白葉枯、細菌性條斑病等病害發(fā)生均比較嚴重,特別是生長后期碰到臺風暴雨,如果防治不及時,稻田葉片基本全部枯黃,嚴重影響結實。而2014年下半年臺風少,風和日麗,基本未出現(xiàn)不良天氣影響作物生長。示范片相鄰稻田,除個別品種外,整個晚稻生長白葉枯、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病害發(fā)生較往年輕。特別是特優(yōu)107葉片小,示范片現(xiàn)場未發(fā)現(xiàn)白葉枯、細菌性條斑病等各種病害,生長后期表現(xiàn)比其他品種(包括對照品種)轉色好,獲得當?shù)剞r戶好評。
根據(jù)特優(yōu)107高產栽培模式研究結果,晚季7月中旬初播種,每公頃基本苗插56.7萬左右,能獲得較高的產量。示范片播種期根據(jù)當?shù)厣a季節(jié)安排7月13日播種,為培育“三叉壯秧”,秧田播種量15 kg/667m2,大田用種量1.25 kg/667m2左右,8月1—2日插秧,秧齡控制在20 d以內。秧畦整完后,每667m2秧田施25 kg水稻秧苗專用肥撒施畦面作基肥,隔1~2 d,整平畦面后播種;采用浸種催芽、濕潤育秧,2葉前秧畦保持濕潤,2葉期后灌水,保持淺水層,根據(jù)秧苗長勢,適當施三元復合肥和尿素各5~10 kg/667m2作斷奶肥;插秧前5 d左右施尿素10 kg/667m2作送嫁肥,促新根早生快發(fā),插后返青快;注意秧田病蟲的檢查與防治,做到秧苗帶藥移栽,防治螟蟲危害產生枯心。采用插秧前1~2 d用400倍液20%三唑磷乳油和800倍液9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作送嫁藥進行噴霧。
3.2.1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特優(yōu)107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高產栽培上要盡量早插、淺插,應以多穗、大穗并重奪高產。根據(jù)龍海示范片田間調查,插秧規(guī)格23 cm×23 cm,基本苗1.26萬/667m2,插秧后15 d莖蘗數(shù)達到l6.03萬/667m2,20 d達到19.61萬/667m2,25 d高峰苗達到28.38萬/667m2。
3.2.2 合理施肥,科學管水 根據(jù)特優(yōu)107品種特性和示范片土壤肥力水平以及高產栽培的需肥規(guī)律、田塊供肥性,因地制宜,選擇科學合理的搭配。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基肥、追肥、穗肥的比例為7∶2.5∶0.5?;室远逊屎蛶实扔袡C肥,追肥以碳酸氫銨、過磷酸鈣等速效化肥為主,以達到促進早生快發(fā),協(xié)調群體,達到既促進生長,又避免生長后期貪青徒長,誘發(fā)病蟲害的目的;孕穗以后根據(jù)各田塊生長狀況,適量補施復合肥、氯化鉀,促進大穗、大粒,提高結實率。本田氮、磷、鉀的施肥比例一般為1∶0.6∶0.8,用量和比例根據(jù)示范片現(xiàn)場稻田表現(xiàn)確定肥料種類、用量、比例。
管水上采取“淺水促蘗,夠苗后適時排水烤田,濕潤促灌漿”的原則,插秧20 d后排水擱田,控制無效分蘗,以促進根系深扎,群體協(xié)調生長;分化期以濕潤調氣促根旺;抽穗期以淺水調濕促揚花,確保根系活力,達到控水促根、濕潤強根;生長后期采用干濕交替方法,滿足根系對水分與氧氣的需求,促進灌漿和提高結實率。
3.2.3 注意防治病蟲害 病蟲防治做到以防為主,綜合防治。龍海等沿海地區(qū)是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高發(fā)區(qū),特別是臺風帶來的暴風雨,2種病害危害特別嚴重;近幾年水稻生長后期稻飛虱危害逐年嚴重,所以也特別注意防治稻飛虱。
根據(jù)病蟲害預測預報、近期的氣候,注意檢查病蟲發(fā)生情況。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防治分蘗期和抽穗期的螟蟲、稻縱卷葉螟。其主要防治措施是:在分蘗期和抽穗前后,當發(fā)現(xiàn)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蟲的初期,應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如殺蟲單粉、阿維素菌、撲螟瑞、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等幾種農藥單獨或者混合液輪流噴霧各兩次,以防治枯心、卷葉、白穗;抽穗后期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稻瘟病。
[1]朱鴻.超級稻特優(yōu)627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福建稻麥科技,2008,26(3):1-3.
[2]郭玉春,梁義元.超級稻分化特性研究初報[J].福建稻麥科技,1997,l5(1):13-17.
[3]陶謝頓,馬均.雜交中稻超多蘗壯秧超稀栽培高產原理探討[J].西南農業(yè)學報,1998,11(水稻栽培專輯):37-43
[4]楊春獻,向邦豪.超級稻豐產栽培試驗示范簡報[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0(2):21-22.
[5]楊惠杰,李義珍,黃育民,等.超高產水稻的產量構成和庫源結構[J].福建農業(yè)學報,1999,14(1):1-5.
[6]楊惠杰,楊仁催,李義珍,等. 水稻超高產的決定因素[J].福建農業(yè)學報,2002,17(4): 199-203.
[7]郭福泰.不同播種期和插秧苗數(shù)對特優(yōu)107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1):104-108.
[8]黃水龍.水稻新品種特優(yōu)107在龍海種植表現(xiàn)與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 2014(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