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培環(huán),張秀花,蘭蓮蓮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 青島,266300)
腹股溝疝是常見病,以老年患者最為常見[1]。腹腔鏡疝修補術自1990年開展以來,已得到飛速發(fā)展,目前應用最多的是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具有患者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康復快等優(yōu)點[2]。但老年患者常伴有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疾病,加之胃腸功能減弱、術后限制活動,極易導致術后腹脹、尿潴留、便秘等并發(fā)癥,不僅使患者感到不適,還會影響切口愈合,增加術后復發(fā)率。為探討最佳護理方法,現(xiàn)回顧性分析我院為120 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鏡疝修補術的臨床資料,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行腹腔鏡疝修補術的60 歲以上老年患者120 例,其中男112 例,女8 例;60~81 歲,平均(70.5 ±8.5)歲;大專以上學歷12 例、初中至高中學歷29 例、小學及以下79 例,單側腹股溝疝93 例,雙側腹股溝疝27 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13 例、前列腺增生39 例、便秘39 例、長期吸煙史36 例、糖尿病史6 例、高血壓史12 例。
1.2 方法 患者均成功完成TEP,無一例中轉開放手術。硬腰聯(lián)合麻醉109 例、全身復合麻醉11 例?;颊呔邢鄬潭ǖ呢熑巫o士進行術前、術后健康教育與護理,以及出院前指導、出院后隨訪并記錄。本組均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手術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住院(5.2 ±1.5)d。術后隨訪12~22個月,無一例復發(fā)。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老年人尤其文化層次低的患者,由于接觸新事物的機會與途徑局限,對腹腔鏡相關知識知曉甚少,因此恐懼疑慮心理較重,護理人員應從患者入院開始熱情接待并予以詳細的入院宣教,簡明扼要地講解腹腔鏡疝修補術的優(yōu)點,手術室巡回護士、麻醉師于術前1 d 及時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態(tài)度應和藹可親、值得信任,使患者認識并了解麻醉、手術過程,以及護士、麻醉師,介紹手術、麻醉及護理有關信息及手術的安全性,使患者盡快熟悉環(huán)境,了解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消除其恐懼疑慮心理,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1.2 周密的術前準備是手術成功的前提 院感規(guī)范要求,術前手術區(qū)域毛發(fā)脫毛時間距手術時間越近,術后切口感染的幾率越小,因此應于術前2 h 內脫毛備皮。腹腔鏡手術對患者臍部皮膚清潔度要求較高,而部分老年人因思想保守不會自行清洗臍部,致使臍內污垢集聚成團難以清除,此時萬不可強行摳出,應先用石蠟油浸泡臍內污垢團10 min,再慢慢將其清除。
2.1.3 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接到手術醫(yī)囑后,責任護士應認真做好患者的術前護理評估,詳細了解患者對術前準備、配合技巧的知曉程度及既往慢性病史等。對于小學、文盲等接受能力與理解力較差的患者,應采取示范或病員間互動的指導方法,使其熟練掌握配合技巧;對于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或因臨時戒煙綜合征咳嗽的患者,除按醫(yī)囑對癥處理外,應重點教會其腹式呼吸、胸式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小便困難的患者,應及時通便,并訓練床上排便的技巧,以免因術后便秘腹壓增加而影響切口愈合;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伴發(fā)病,控制血壓、血糖在適宜手術的水平。
2.1.4 術前重視患者心肺功能的評估 腹腔鏡手術氣腹的建立及體位的改變對老年患者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術前應詳細評估患者的心肺功能,明確其心肺情況,加強心肺功能的調節(jié),為手術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
2.2 術后護理
2.2.1 臥位及飲食護理 腹腔鏡疝修補術最大的優(yōu)點之一是生命體征平穩(wěn)的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 h 即可取半臥位并進流質飲食,24 h 后即可下床活動、進普食。因此責任護士應及時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但活動時應避免增加腹壓的姿勢與動作,如下蹲或長時間站立。多食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的飲食,避免術后因便秘而增加腹壓。
2.2.2 切口護理 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確保切口敷料清潔干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因年老體弱不愿經常沐浴更衣,導致腹股溝區(qū)衛(wèi)生欠佳,發(fā)生切口感染的幾率偏高,因此,應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敷料,敷料潮濕或脫落者及時更換。對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術后應按醫(yī)囑嚴密監(jiān)測血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遵醫(yī)囑處理,以免血糖過高影響切口愈合。對于合并慢性氣管炎、有吸煙戒斷綜合征咳嗽頻繁的患者,應協(xié)助其胸式咳嗽,并遵醫(yī)囑予以止咳藥物。
2.2.3 密切觀察有無皮下氣腫、高碳酸血癥、尿潴留及鎮(zhèn)痛泵藥物反應等相關癥狀。術后患者有胸背部或肩部疼痛等皮下氣腫癥狀時,應立即予以低流量吸氧4~6 h,改善氧飽和度,促進腹腔內CO2的排出。有頭暈、惡心嘔吐等鎮(zhèn)痛藥物反應時,應立即關閉鎮(zhèn)痛泵。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難的患者,可予以膀胱區(qū)熱敷、腹部按摩、聽流水聲等物理方法誘導排尿。本組術后8 例發(fā)生尿潴留,經以上方法刺激后7 例自行排尿,1 例因前列腺增生嚴重予以留置導尿。
2.2.4 積極預防腹部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患者容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因此,除加強衛(wèi)生宣教、限制探視外,術后應經常性協(xié)助患者翻身扣背、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并早期下床活動,必要時予以霧化吸入。
2.2.5 腹脹 是老年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常見的護理問題之一,我們除采取常規(guī)護理與指導方法外,還根據(jù)周淑芹報道的早期穴位按摩預防老年疝修補術后腹脹的方法[1],對本組患者進行了穴位按摩,效果良好。本組120 例患者中僅7 例發(fā)生腹脹,經及時下床活動1 d 后緩解。
2.3 出院指導 腹腔鏡疝修補術具有無需拆線的優(yōu)點,患者一般術后3 d 即可出院,為確?;颊叱鲈夯丶液竽茼樌祻汀⒈苊鈴桶l(fā)及并發(fā)癥,科學有效的出院指導至關重要。囑患者術后3 個月內應避免增加腹壓的活動與因素,如長時間站立或蹲位運動及工作,呼吸道感染、咳嗽頻繁時及時治療,多進粗纖維食物,養(yǎng)成按時排便的習慣,積極治療前列腺肥大,保持小便通暢。
[1]周淑芹.早期穴位按摩在預防老年疝修補術后腹脹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8):74-75.
[2]閔凱,吳彪,任俊,等.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后并發(fā)癥的分析(附309 例次報告)[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18(10):7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