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國
交通設施建設不但為經濟發(fā)展增速,也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捷,而道路橋梁工程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戰(zhàn)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級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下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與此同時,道路橋梁設計中的安全性與耐久性受到了廣泛關注,原因在于部分道路橋梁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路面斷裂、橋梁垮塌等不幸事件見諸報端,究竟是人為因素還是質量不過關,這是當下亟待論證的問題,應當站在設計角度來對路橋安全性重新評估。
路橋設計體系對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干預力度不言而喻,特別是對路橋施工和使用期限的設計,可以直接影響到安全性,設計體系在這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間。路橋設計體系首要任務并非節(jié)約工程造價或者進行成本控制,而是應從經濟角度去分析路橋結構方案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各部分構件連接能否讓路橋發(fā)揮應有性能,規(guī)范內的安全系數用什么辦法來實現,可靠性指標在設計中的依據是什么,一旦路橋發(fā)生安全問題,誰應當對此負責。所以,路橋設計體系不同于一般建設工程,它必須考慮更多的結構組件安排以及施工工藝,但是當前某些設計人員明顯沒有對安全性和耐久性進行全面考慮,設計思維片面,橋梁結構整體延續(xù)性不足,或者冗余度過低;道路長寬計算模式以及受力路線模糊,造成道路容易被壓出坑洼,抗壓強度無法發(fā)揮。設計人員責任心不足,導致了路橋整體耐久性不佳,而專業(yè)水平則直接與安全性掛鉤,必須謹慎應對。單說道路設計方面,常常道路使用不到2年時間,就已經發(fā)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反復維修造成交通擁堵,出行不便,這是道路橋梁耐久性所面對的現實問題。究其原因,在道路橋梁設計階段沒有將構造與材料相結合,看待問題的角度過于短淺,理論上的結構耐久性無法滿足顯示需求,設計人員的僵化思維難以和不斷發(fā)展技術進行對接,道路橋梁的使用效果在不同環(huán)境下反差較大,設計體系所給出的構造與布局對施工工藝和施工材料的兼容能力低。當前路橋設計單位雖然可以讓預案符合相關規(guī)范,但僅僅是大體無誤,對細節(jié)的追求缺乏進取精神,再周密的設計規(guī)范也不可能代替現實應用,難以應對道路橋梁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因為理論基礎的更新速度遠不及材料和工藝的發(fā)展,以及車流量與車載重的動態(tài)變化等。
當前的路橋設計主要停留在靜態(tài)階段,其現狀表現為數值計算精確、符合設計標準、應用效果一般、耐久性嚴重不足。設計人員的服務能力仍然沒有形成共識,招標方與設計單位的裙帶關系明顯,實際性能表現與使用期限經常不符合約定要求,但對于設計單位的責任追求案例卻極為罕見,這說明其中可能存有不恰當的合作關系。從經濟角度來說,對于成本控制力度過深,導致了維修成本的增加與使用壽命縮短,得不償失,所以真正行之有效的路橋設計除了符合規(guī)范要求之外,還必須強調設計人員具有堅實的專業(yè)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經驗豐富的路橋設計工作者參與其中,將設計理念和設計思想傳達給其他設計人員,從而提高路橋設計整體水平,提高安全性與耐久性。
之所以我國經常出現路橋安全性差、耐久性低的案例,這通常與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有關,而這兩方面所折射出的另一個現狀,則是監(jiān)管體系腐敗現象嚴重,這是無法回避現實,幾乎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所以,監(jiān)管體系腐敗程度可能沒有外界推測的那樣嚴重,但絕對存在一些不正規(guī)操作,拿橋梁垮塌舉例,任何設計都不可能會出現垮塌效果,必然是施工質量存在不足,但究竟是誰放縱了施工隊伍,或者說施工隊伍得到了誰的授意,在野蠻施工、豆腐渣工程的背后,監(jiān)管體系墮落是不言而喻的現狀。
國內路橋設計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半數問題都與設計單位有關,這證明了許多設計人員水平不足以及管理能力低下,所制作的圖紙無法適應施工條件,因為許多細節(jié)都沒有注明,而施工隊伍竟然還能按照不全面的圖紙來施工,實在令人膛目結舌,這種情況下竣工的項目如何能有出色安全性和耐久性。鑒于國情,許多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為了讓設計和施工雙方領會路橋工程主旨,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多學習其中行之有效的設計辦法,在完善設計水平的同時,也能夠讓路橋性能得到提升。一些歐洲發(fā)達國家,比如丹麥、德國等,對于橋梁結構性能設計十分重視,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把握結構內容中的各項細節(jié),例如結構裂縫、變形、振動、美觀、耐久性、抗壓能力等,甚至對戰(zhàn)爭期間的橋梁堅固程度都會做出一定假設,所以在歐洲,橋梁設計安全性是設計工作當中的基礎,幾乎不用單獨強調,讓橋梁符合安全指標,這是最起碼的設計要素。除了卓越的結構設計,橋梁耐久性和使用效果也有很高的要求,由于丹麥地處北歐,氣候十分寒冷,所以特別注重橋梁質量控制,包括橋梁使用壽命、高寒地帶應用效果、外形藝術美感等。歸根結底,歐洲發(fā)達國家的路橋設計與我國存在本質的不同,而且服務太多和設計態(tài)度差別更為明顯,國外設計人員要利用大量時間來分析路橋性能弱化原因所在,如何避免這些規(guī)律一再應驗,不斷探求新的結構設計方法與概念,所以國外路橋設計理論基礎相比我國,更加貼合耐久性與安全性等特點,甚至能分神來構思橋梁外觀,讓建筑藝術融入其中。
但這并不說明國外路橋設計在各方面都優(yōu)于我國,原因在于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包括路橋在內的交通基礎設施薄弱,拿丹麥來說,二戰(zhàn)期間丹麥在遭受德國軍隊進攻的第一天便被迫投降,期間也未經戰(zhàn)爭洗禮,基礎設施保存完好,發(fā)展起點比大多數國家要高。
道路橋梁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會受到環(huán)境影響,其中包括氣候影響和化學物質的腐蝕,還有經受自然災害、超載、密集車流量及其它因素的考驗。完善路橋設計,必須將所有因素涵蓋在內,做到事無巨細,形成一套設計思維,習慣性地將各種干預耐久性與安全性的因素綜合考慮,分析可能對橋梁或公路造成劣化或損傷的外部原因。盡管我國橋梁垮塌事件很少,但仍不能放松警惕,據資料顯示,現今存有記錄的橋梁垮塌事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換而言之,除了自然災害導致的橋梁垮塌,其余大部分都是車輛經過時所發(fā)生,因此極易造成人員生命財產損失。大量的自然災害案例也表明了,除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影響路橋安全性與耐久性的決定性因素,還是歸咎于結構缺陷。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設計人員始終追求對結構計算的研究,進而對細節(jié)把握不夠,忽視細節(jié)處理對結構總體的干預能力,加強和完善細節(jié)處理能力,是完善路橋設計的關鍵途徑。
完善路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耐久性,應當從實際角度出發(fā),提升道路橋梁使用期限,嚴格監(jiān)督設計階段的細節(jié)問題。不能盲目追求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速度,進而忽視對路橋耐久性和安全性的相關測試,不能對配套檢測維護很好的落實。
[1]錢曉良.城市道路設計要素的合理選擇與造價控制[J].建筑,2012(10).
[2]薄韜.對居住區(qū)內道路路網技術性能評價指標的討論[J].林業(yè)科技情報,2012(04).
[3]牟建華.上海市區(qū)某大型頂管工程引起道路沉降的有限元分析與監(jiān)測[J].工程勘察,2013(02).
[4]佟奇,張雷.淺談城市道路中的工程質量控制及管理[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