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妹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qū)寺家莊鎮(zhèn)中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能讀書的培養(yǎng)
梁曉妹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qū)寺家莊鎮(zhèn)中學
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建構(gòu)的過程,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文本總是存在著某些“空白”和“不確定性”,因而讀者閱讀鑒賞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能動性,存在著自由發(fā)揮的極大空間。西方諺語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國古人也有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詩無達詁”的說法,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自能讀書。
何謂自能讀書,當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依靠學生自己的能力來讀書。按照葉老的觀點,自能讀書當屬學生“不待老師講”、“達到不需要教”的讀書活動。這“你待老師講”、“達到不需要教”的豐富而深刻的內(nèi)蘊是什么?葉老并不明示。筆者認為,從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讀書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相機啟導下,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以讀促思,自能通解,積極主動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獲得語言文字綜合訓練的閱讀實踐活動。自能讀書包含以下四個要義:
1.是以“書”為本。
訓練學生閱讀理解技能和語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據(jù)和憑借是“書”,即課文,離開了課文,閱讀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無論什么閱讀方法,都必須以課本為本,并將此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全面把握,綜合理解。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放棄書本(課文),而圍繞著教師從課本中抽出的三五個問題打轉(zhuǎn)轉(zhuǎn),雖然偶爾也能讀讀課文,但卻是七零八碎點綴式的,學生無法整體感知和綜合理解。這樣的教法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性閱讀能力的。
因此,強調(diào)自能讀書,首先必須堅持以“書”(課文)為本,而不能以“題”(閱讀思考題)為本。
2.是以“讀”為主。
學生閱讀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徑是“讀”,自能讀書更應該堅持以“讀”為主?!白x”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讀”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chǔ)。多讀能迅速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多讀能促進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透理解,多讀有利于識記生字、釋詞析句,多讀可以領(lǐng)悟譴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
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是一味的講和問,而是引導學生多讀書,知道學生讀好書,學生不應該是一味地聽和答,而是要多讀勤思,熟讀精思。
3.是突出“自”。
自能讀書突出學生學習的個體性、自主性和自為性。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都是通過自己的大腦,運用一定的讀書方法和思維方法,獨立地學習課文,理解內(nèi)容,獲取知識并形成技能。
在閱讀實踐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自主意識、自控意識得到強化。其讀書活動雖然也有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但主要還是由學生自讀自思、自我感悟、自問自解、“自求得之”。
4.是體現(xiàn)“能”。
這里的“能”是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是自能讀書的核心,是學生的閱讀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閱讀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關(guān)鍵性因素。它包括閱讀的基本技能(讀的技巧,思的方式)、閱讀的內(nèi)化因素(感知、頓悟、深究),還包括積極思考的習慣、主動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識等等。
1.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主導”功能。
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閱讀教學中,主導往往錯位于主體,主導變成了不分難易的面面俱“導”。強調(diào)自能讀書,一方面,主導的重要意義更為突出,學生自能閱讀中的“導”比教師控制閱讀中的“導”自然更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導的功能能夠得以充分體現(xiàn)。
在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在最需要引導時加以引導,在最需要點撥處進行點撥,在最困惑的問題上解難答疑,像這樣服務于閱讀主體而又恰到好處的教學指導,才是“主導”的最佳位置和最好體現(xiàn)。
2.能有效地訓練閱讀技能。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閱讀的技巧和方法總是裝在教師的心中。教學中,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教案設(shè)計去完成一篇篇課文的閱讀理解,學生得到的是教師制作的“現(xiàn)成飯”,一旦離開教師,學生恐怕就得“挨餓了”。
“自能讀書”則是學生在教師是提示和指點下,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實行閱讀理解的自信悟,從而掌握一定的學法,而在自我勞動實踐中悟出的結(jié)論、學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則是最為管用的,切將在學生的頭腦中深深扎根。
3.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講解、沒有思考價值的連環(huán)設(shè)問、少數(shù)尖子生“壟斷”課堂、表面上的氣氛活躍,造成了閱讀教學的少慢差費,事倍功半。
“自能讀書”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學效率。這是因為,自能讀書改變了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轉(zhuǎn)變了教師的教學職能,激活了學生的內(nèi)在動因,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的教學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變牽著學生走為服務于學生的學;學生的閱讀變被動的“聽”和“答”為主動的“讀”和“思”,變少數(shù)學生發(fā)言表演為人人自覺參與自主學習。這樣的閱讀教學,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學生自能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準確把握并及時溝通學生的學路,讓學生之間產(chǎn)生閱讀理解的“互感”。如在檢查閱讀效果時,當學生對某一個閱讀問題作出解答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能談談你是怎么理解的嗎?”)這類追問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維過程,不僅便于教師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路,及時反饋信息,調(diào)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其他同學從發(fā)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啟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學生“豁然開朗”,從而學到閱讀分析的正確思維方法。
在新課程背景之下,老師能一如既往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種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習慣,這將能使學生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