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否有訣竅?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幾則關于寫作的逸聞,便幽默地道出了絕妙的寫作方法。
成立“寫作公司”
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一生寫了大量的作品,僅小說就有104部。有謠言說他有一個“寫作公司”,公司里雇傭了不少作家和科學家,而凡爾納只不過是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罷了。因此有個記者特地去采訪凡爾納,決心弄清這個問題。凡爾納聽說記者的來意后,微笑著把他領進自己的工作室。小小的工作室里,除了一張寫字臺和一把椅子外,其他地方都被大柜子占據(jù)了。
“喏,我為什么在短時間內(nèi)能寫出那么多作品,確實是因為我有一個‘寫作公司’?!?/p>
記者一頭霧水。他打開柜子一看,只見里面分門別類地放滿了卡片,每張卡片上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從書報上摘錄下來的科學技術資料。記者算了一下,僅這個柜子就大約有兩萬多張卡片。平均每天收集十張,要將近六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材料,凡爾納才構想出了一個個科幻世界,寫出了一部部享譽世界的作品。如果沒有這些卡片,沒有平時積累的素材,凡爾納就不可能有這么多作品。它隱含的意思是:有了豐富的積累,就不愁寫不出豐碩的作品。
“餓著寫”和“站著寫”
海明威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有位記者向這位作家求教:“你作品中的語言如此簡潔,請問有何秘訣?”海明威告訴他:“有時我餓著寫,肚子餓得咕咕直叫;有時我站著寫,而且只用一只腳踮著地;有時我在寒冬故意只穿一件單衣,一邊寫一邊凍得瑟瑟發(fā)抖。這些非常不愉快的感覺使我不得不盡量少寫多余的話!”很明顯,不吃苦中苦,寫作就難得有至高的境界。
吃一條鯨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收到一位初學寫作的青年的來信。寫信人一直有這樣一個困惑:聽說魚骨里含有更多的磷質,而磷有益于補腦,那么要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作家,就必須吃很多很多的魚才行,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實際。他問馬克·吐溫:“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魚?吃的又是哪種魚呢?”馬克·吐溫風趣地回信寫道:“看來,你得吃一頭鯨才成?!边@則逸聞告訴我們:寫作不能迷信,它是一項創(chuàng)造,必須付出艱巨的勞動,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一股泉水
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寫作速度十分驚人,他一生活了68歲,晚年自稱畢生著書1200部。有人問他:“你苦寫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很有精神呢?”大仲馬回答:“我根本沒有苦寫過?!薄澳悄阍趺茨軐懙糜侄嘤挚炷??”“我不知道,你去問一股泉水它為什么總是噴涌不盡吧!”可見,當寫作成為一種快樂,奇思妙想便會因你的熱情而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