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探究喬灌組合栽植對植株生長的影響,試驗研究了4種組合林地(欒樹和金銀木、白臘和金銀木、金葉槐和金銀木、國槐和榆葉梅)內(nèi)喬木和灌木植株的年輪數(shù)、年平均株高和莖粗增長量、葉幕厚度,并與同種類的喬木、灌木單獨栽植的純林地作比較。結(jié)果顯示:除國槐和榆葉梅組合林外,其他3組喬灌組合林的郁閉度均比其喬木對照林的郁閉度低8%~26%,而各年均株高和莖粗均高于其對照9%~45%和9%~37%;3組喬灌組合栽植使其林地的郁閉度高于對照,并使其林中的灌木植株的年均株高降低了9%~72%(白臘和金銀木組合除外);喬灌組合林中灌木的葉幕厚度低于對照,降低了7%~36%??傊?,組合栽植林影響林地的郁閉度,而郁閉度又明顯影響著林地植株的高度生長和粗度生長。喬灌組合栽植的郁閉度較同種類的純喬木林低,比同種類的純灌木林高;且郁閉度越高,植株的高和粗生長量越小,反之,則越大。
關(guān)鍵詞 鹽堿地;林地;喬灌組合栽植;郁閉度;生長量
中圖分類號:S728.5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3-029-04
知網(wǎng)出版網(wǎng)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605.1900.015.html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5/6/5 19:00:33
隨著世界土壤鹽堿化的日趨嚴(yán)重,針對鹽堿地的改良已探索出諸多方法,其中通過遵循植物的“適地適栽”原則,根據(jù)鹽堿地土壤的種類,選擇栽培適宜的耐鹽植物,是進(jìn)行鹽堿地植物栽培的主要途徑[1-4]。此外,通過喬木與灌木的合理搭配種植,可以有效地改善鹽堿地中林地的生態(tài)群落穩(wěn)定性,增加林地的生態(tài)效益與經(jīng)濟(jì)效益;可以加快鹽堿地的綜合治理與開發(fā)利用[5-7]。
郁閉度是反映林地中結(jié)構(gòu)和密度的重要指標(biāo),具體是指林地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以林地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來表示。研究表明當(dāng)杉木林下套種紅豆杉,在郁閉度為0.55~0.60 時,對其生長最為有利。研究發(fā)現(xiàn),郁閉度為0.60~0.80的毛竹林,其林下套種多花黃精時,其生長指標(biāo)最優(yōu)[8-11]。然而,目前對喬灌組合栽植的郁閉度與生長關(guān)系的研究報道較少[12]。為了進(jìn)一步了解鹽堿地中喬灌組合栽植對林木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我們選擇了4種喬灌組合栽植方式,通過測量比較其年均株高生長量、年均莖粗生長量、葉幕厚度等指標(biāo),探討喬灌組合栽植中郁閉度與生長之間的關(guān)系,為鹽堿地林地中的樹種和栽植方式的選擇以及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jì)效益的提升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試驗地位于天津市靜??h綠茵景觀工程公司苗圃園中的欒樹林、欒樹和金銀木混栽林、白蠟林、白蠟和金銀木混栽林、金葉槐林、金葉槐和金銀木混栽林、國槐林、國槐和榆葉梅林混栽林。各林地植株栽植株行距均為3 m×4 m。金葉槐為5年生植株,其余均為10年生植株。栽植地的土壤為壤土,含鹽量0.25%,pH=8.2,統(tǒng)一常規(guī)管理。
各林地均隨機(jī)選擇667 m2林木分布較均勻的地塊為樣地,每處理重復(fù)3次(即每種林地選擇3個樣地)。采用“Z”字形取樣法在各樣地中選擇4處樣方進(jìn)行郁閉度調(diào)查(植株行間),每個樣方中選擇3株樣株進(jìn)行生長指標(biāo)的測定,分別測定各樣方的株高、莖粗、年輪數(shù)、葉幕厚度。本研究于2014年10月8號上午(晴天)進(jìn)行測定。株高用HILTI手持高精度激光測距儀測定。年輪用生長錐儀切取樹干橫截面,然后在體式顯微鏡下觀測年輪數(shù)量。莖粗分為胸徑和地徑,喬木量取胸徑(距地面1.2 m高處的樹干直徑),灌木量取地徑(距地面10 cm處的樹干粗度)。灌木的葉幕厚度采用卷尺測定葉片集中分布區(qū)的高度。郁閉度的測量采用樹冠投影法,調(diào)查時先將林木按照上述方法定位,然后從幾個方位測量各株樹的樹冠邊緣到樹干的水平距離,按一定比例將樹冠投影標(biāo)繪在圖紙上,最后從圖紙上計算樹冠投影總面積與林地面積的比值。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喬灌組合栽植喬木植株年均株高與郁閉度的關(guān)系
由圖1可知,與喬木單獨栽植相比,喬灌組合栽植的林地郁閉度降低(國槐除外),但是喬木的年均株高增加。其中,欒樹+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5%,欒樹林的郁閉度為73%;欒樹與金銀木的組合栽植相對欒樹單獨栽植的郁閉度降低了8%,欒樹的年均株高增加了0.11 m。白臘+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48%,白臘林的郁閉度為63%;白臘與金銀木的組合栽植相對白臘單獨栽植郁閉度降低了15%,白臘的年均株高增加了0.16 m。金葉槐+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0%,金葉槐林的郁閉度為86%;金葉槐與金銀木的組合栽植相對金葉槐的單獨栽植郁閉度降低了26%,金葉槐的年均株高增加了0.17 m;而且表現(xiàn)出郁閉度降低越多,年均株高增加越多的趨勢。國槐與榆葉梅的組合栽植和國槐單獨栽植郁閉度相同,但是,國槐的年均株高降低了0.24 m。
總之,欒樹、白蠟和金葉槐與金銀木的3種組合栽培,均降低了郁閉度,使林地透光量增加,林地中的光照強(qiáng)度增加,這可能是導(dǎo)致該3種林地植株年均株高增加的主要原因。國槐與榆葉梅組合栽植并未降低郁閉度,但年均株高降低,表明株高的降低與光照強(qiáng)度無關(guān),可能與植株間的化感效應(yīng)物質(zhì)有關(guān)。
2.2喬灌組合栽植喬木植株年均莖粗與郁閉度的關(guān)系
由圖2可以看出,喬灌組合栽植和喬木單獨種植郁閉度不同,年均莖粗也不同。除國槐和榆葉梅組合外,其余3種組合栽植均降低了林地的郁閉度,同時使年均莖粗增加。其中,欒樹+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5%,欒樹林的郁閉度為73%;欒樹與金銀木組合栽植比欒樹單獨栽植郁閉度降低了8%,其欒樹的年均莖粗增加了0.49 mm。白臘+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48%,白臘林的郁閉度為63%;白臘與金銀木的組合栽植相比白臘單獨栽植郁閉度降低了15%,白臘的年均莖粗增加了0.07 mm。金葉槐+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0%,金葉槐林的郁閉度為86%;金葉槐與金銀木的組合栽植相比金葉槐的單獨栽植郁閉度降低了26%,金葉槐的年均莖粗增加了0.19 mm。
表明喬灌組合栽植導(dǎo)致了郁閉度降低,改善了林地的光照,使植株年均莖粗增加,與上述郁閉度與年均株高的變化相同。國槐與榆葉梅的組合栽植和國槐單獨栽植郁閉度相同,國槐的年均莖粗增長量卻降低了0.07 mm,結(jié)果與“2.1”小節(jié)相同。
2.3喬灌組合栽植灌木植株年均株高增長量與郁閉度關(guān)系
由圖3可知,喬灌組合栽植相比灌木單獨栽植對林地的郁閉度與灌木植株的年均株高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除白臘和金銀木組合栽植外,喬灌組合栽植會使灌木的郁閉度增加,植株的年均株高明顯降低。其中,欒樹+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5%,金銀木林的郁閉度為45%;欒樹與金銀木組合栽植比金銀木單獨栽植郁閉度增加了20%,但年均株高增長量降低了1.04 m,組合林金銀木的年均高度僅僅是單獨栽植林的27.27%。白臘+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48%;白臘與金銀木的組合栽植相比金銀木林單獨栽植郁閉度增加了3%,年均株高增長量降低了0.93 m,組合林金銀木的年均高度僅僅是單獨栽植林的33%。金葉槐+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0%,金葉槐與金銀木的組合栽植相比金銀木的單獨栽植郁閉度增加了15%,金銀木的年均株高增長量卻降低了0.13 mm,組合林金銀木的年均高度僅僅是單獨栽植林的91%。國槐+榆葉梅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92%,榆葉梅林的郁閉度為80%;國槐與榆葉梅組合林比榆葉梅純種林郁閉度增加了12%,但年均株高降低了0.47 m,組合林榆葉梅的年均高度僅僅是單獨栽植林的40%。說明郁閉度對林地灌木植株的株高生長影響很大。
2.4 喬灌組合栽植灌木植株葉幕厚度與郁閉度關(guān)系
由圖4可以看出,喬灌組合栽植與灌木單獨栽植的灌木郁閉度、植株葉幕厚度不同,表現(xiàn)為喬灌組合栽植比灌木單獨栽植的郁閉度增加,灌木植株的葉幕厚度降低。其中,欒樹+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5%,金銀木林的郁閉度為45%;欒樹與金銀木組合栽植較金銀木單獨栽植郁閉度增加了20%,但組合栽植中的金銀木的葉幕厚度相比單獨栽植的金銀木降低了0.48 dm(25%)。白臘+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48%;白臘與金銀木組合栽植相對金銀木單獨栽植郁閉度增加了3%,但組合栽植中金銀木的葉幕厚度降低了0.7 dm(36%)。金葉槐+金銀木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60%;金葉槐與金銀木組合栽植相對單獨栽植的金銀木郁閉度增加了15%,金銀木的葉幕厚度降低了0.5 dm(26%)。國槐+榆葉梅組合栽植林的郁閉度為92%,榆葉梅林的郁閉度為80%;國槐與榆葉梅組合栽植中的榆葉梅相比榆葉梅單獨種植郁閉度增加了12%,但葉幕厚度降低了0.09 dm(7%)??傊?,喬灌組合栽植比灌木單獨栽植的郁閉度高,表明光照強(qiáng)度降低,致使植株葉片減少、葉幕厚度降低。
綜上所述,喬灌組合栽植較大地影響著鹽堿地林地的郁閉度,而郁閉度又明顯影響著林地植株的高度生長和粗度生長;郁閉度越高,植株的生長量越小,反之,郁閉度越低,植株的生長量越大。喬灌組合栽植的郁閉度較純喬木林低,較純灌木林高。
參考文獻(xiàn):
[1]朱春陽,李樹華,紀(jì)鵬,等.城市帶狀綠地寬度與溫濕效益的關(guān)系[J].生態(tài)學(xué)報,2011,31(2):383-394.
[2]蘇泳嫻,黃光慶,陳修治,等.廣州市城區(qū)公園對周邊環(huán)境的降溫效應(yīng)[J].生態(tài)學(xué)報,2010,30(18):4905-4918.
[3]夏繁茂,季孔庶,楊宜東.植物不同配置模式對綠地小氣候溫濕度的影響,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3.27(5):75-78.
[4]鄭芷青,蔡瑩潔,陳城英.廣州不同園林綠地溫濕效應(yīng)的比較研究[J].廣州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6(1):37-41.
[5]陳秀梅,劉穎華,李佳,等.不同植物組合對礦塌陷區(qū)夏季溫濕度的影響.[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1):11-14.
[6]楊玉珍,卜俊麗,王玉森.植物在環(huán)境保護(hù)中的作用[J].資源節(jié)約和綜合利用,2003(1):30-31.
[7]丁向陽,董桂萍.論生態(tài)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綜合效益[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5,24(3):53-56.
[8]李永寧,張賓蘭,秦淑英,等.郁閉度及其測定方法研究與應(yīng)用[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8,21(1):40-46.
[9]周彬,韓海榮,康峰峰,等.太岳山不同郁閉度油松人工林降水分配特征[J].生態(tài)學(xué)報,2013,33(5):1645-1653.
[10]李崇貴,蔡體久.森林郁閉度對蓄積量估測的影響規(guī)律[J].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6,34(1):15-17.
[11]王永杰,張首軍.不同郁閉度下天然白皮松林更新的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8,12(4):83-85
[12]劉海峰.喬灌草結(jié)合是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最好型式[J].水土保持通報,1981,3(1):44-46.
(責(zé)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