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紹重慶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的早熟性突出、結瓜能力強、畸形瓜少、豐產(chǎn)性強,適宜重慶及相似生態(tài)區(qū)春保護地、春露地栽培的黃瓜新品種‘燕豐’在北方的雜交制種關鍵技術,以期為‘燕豐’黃瓜雜交種的制備提高詳實的技術參考。
關鍵詞 燕豐;黃瓜;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S603.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3-011-03
知網(wǎng)出版網(wǎng)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605.1909.021.html 網(wǎng)絡出版時間:2015/6/5 19:09:13
‘燕豐’是重慶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的早熟性突出、豐產(chǎn)能力強的華南型雜一代黃瓜新品種。2014年6月4日,‘燕豐’黃瓜通過重慶市非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專家的田間鑒定,2015年通過重慶市認定,定名為‘燕豐’(渝品審鑒2015009)。為滿足品種推廣需要,現(xiàn)將經(jīng)過多年制種試驗總結出的‘燕豐’黃瓜雜交制種配套技術介紹如下。
1‘燕豐’黃瓜的品種特征特性
‘燕豐’黃瓜屬雌型品種,極早熟,第1雌花節(jié)位3~5節(jié),雌花節(jié)率高,結瓜力強,畸形瓜少。瓜綠白色、較燕白綠,圓筒型,長21 cm左右,瓜粗4.0 cm左右,平均單果重約190 g。耐陰、耐寒長勢強。田間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適宜重慶及相似生態(tài)區(qū)春保護地、春露地栽培,前期產(chǎn)量2000 kg/667 m2左右,總產(chǎn)量4000 kg/667m2左右。商品性好,口感佳。
2制種基地的選擇
黃瓜屬葫蘆科甜瓜屬,其性喜溫暖,不耐酷熱、又怕寒冷,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2℃[1-4]。黃瓜喜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及瓜條的生長。在結瓜期如光照不足,易引起幼瓜化瓜;在開花授粉期間如空氣濕度過低、過高或連續(xù)低溫都會影響授粉受精,從而影響種子產(chǎn)量。經(jīng)過制種試驗分析,最適宜的黃瓜制種基地在東北三省及西北的陜西、山西、甘肅等地,種子產(chǎn)量高且穩(wěn)定。
3授粉方式及茬口安排
黃瓜制種一般有露地制種和大棚制種2種形式。露地制種一般用上夾子的方式或用防蟲網(wǎng)進行隔離。大棚制種有早期大棚制種和二茬大棚制種2種,二茬大棚主要是利用早期生產(chǎn)西瓜、香瓜、甜瓜的大棚,當植株采收完結后,再種植一茬黃瓜。
黃瓜授粉方式有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2種。一般多采用人工授粉方式;如采用蜜蜂授粉則要求同品種間隔離距離要符合要求,且母本植株結瓜段無雄花產(chǎn)生等條件,否則嚴重影響雜交種種子純度。
為確保制種產(chǎn)量、質(zhì)量的穩(wěn)定性,‘燕豐’制種時主要采取防蟲網(wǎng)隔離、人工授粉方式。
4準備苗床及營養(yǎng)土
育苗苗床一定選在地勢平坦、靠近水源、便于操作的地塊。營養(yǎng)土一般采用疏松肥沃的田園表土及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進行配制,同時加入適量的過磷酸鈣(2~3 kg/m3)。先將田園土及農(nóng)家肥曬干、打碎、過篩、去雜質(zhì)、混勻,后裝營養(yǎng)缽或穴盤待用。一般在播種前15 d對營養(yǎng)土進行滅菌殺蟲處理,可采用硫磺粉加敵敵畏熏蒸處理方式。營養(yǎng)土熏蒸后,在使用前要充分通風,排除內(nèi)部含有的剩余熏蒸劑。
5催芽與播種
5.1播種時間
根據(jù)具體制種方式確定父母本播種時間。為了在授粉時能提供足夠的花粉量,一般父本比母本提前播種、定植7~10 d?!嘭S’在露地制種時,母本在4月中旬播種,5月中旬定植,6月中下旬授粉。早期大棚制種母本一般在4月上旬播種,5月初定植,6月初授粉;二茬大棚制種母本在6月底至7月上旬播種,8月上旬定植,待立秋氣溫較涼爽后開始授粉。
5.2種子處理
種子催芽前先用55℃溫水燙種消毒。燙種時要不斷攪拌種子,以防燙傷,直至溫度降至常溫。消毒后用清水浸泡種子6~8 h,使其充分吸漲后進行催芽。
5.3種子催芽
將種子從浸泡的水中取出,用清水沖洗1遍,瀝干表水,用濕毛巾包裹、保濕,置于25~30℃的環(huán)境中催芽,每天早晚觀察,同時換水清洗、補充水分,當多數(shù)種子露白時即可用于播種。
5.4播種
播種前將營養(yǎng)土均勻澆透底水,使其自然下沉,水滲下后再播種。每缽或每穴播1粒種子,蓋上0.5~1.0 cm厚的營養(yǎng)土,再淋1次透水,后用800倍百菌清淋灑1次,然后覆蓋地膜,四周壓嚴,保溫保濕,促進種子出苗。
6苗期管理
6.1揭膜
播種后,隨時觀察種子拱土情況。當有70%左右種子開始拱土時,及時揭去覆蓋的地膜,用竹片做支架,換成小拱棚。如有子葉帶帽出土的,人工幫助“脫帽”。同時噴藥1~2次廣譜性農(nóng)藥,防治黃瓜苗期猝倒病。
6.2溫度管理
根據(jù)育苗季節(jié),調(diào)整溫度。春苗要注意保溫,通風一般應選擇在溫暖無風的午后;6月底至7月上旬播種時,正午要適當進行遮陽網(wǎng)遮光降溫處理。
6.3濕度管理
為防止幼苗徒長,苗期盡量減少澆水次數(shù),做到見干見濕。當營養(yǎng)土表面呈干燥疏松狀態(tài)時應及時補水。苗子后期要適時控水,以促進根系生長,培育壯苗。
7合理密植、加強管理
7.1父母本比例
由于父本植株雄花較多,在父本比母本提前播種定植7~10 d的情況下,父母本植株數(shù)比例以1∶6為宜。
7.2母本定植密植
一般母本定植株距在20 cm,每667 m2植4000株較適宜。
7.3及時綁蔓或吊蔓
在植株出現(xiàn)卷須時要及時綁蔓,植株每長出3~4個節(jié)位時綁蔓1次,一般綁蔓3~4次??墒褂媒壜麢C進行操作,既省工又省力。
7.4加強肥水管理
黃瓜對肥水比較敏感,應做到薄肥勤施,逐漸加大肥水的濃度。苗期,每667 m2追施尿素6~8 kg,待瓜條大姆指粗時要及時追肥(以鉀肥為主,追施尿素6~8 kg,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各8~10 kg)。
7.5適時防治病蟲害
黃瓜整個生長季的主要蟲害為蚜蟲;主要病害包括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黑星病、疫病等病害。早期大棚制種主要防治霜霉病和黑星??;二茬大棚制種主要防治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7.5.1霜霉病
發(fā)病條件為高溫、高濕,一般在結果初期開始發(fā)病。噴施藥劑時以開花初期噴施葉背為主。主要藥劑為72.2%普力克600~800倍噴霧,最多使用3次;或70%乙磷鋁錳鋅500倍,最多使用3次;或58%雷多米爾500~700倍,最多使用3次;或69%安克錳鋅500倍,最多使用3次。幾種藥劑交替使用,以免產(chǎn)生抗藥性。
7.5.2細菌性角斑病
此病害多為種子帶菌。發(fā)生條件為低溫、高濕。一般在結果初期開始發(fā)病,并常與霜霉病混合發(fā)生。噴施藥劑時以開花初期噴施葉背為主。主要藥劑為30%DT500倍,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4000倍,70%DTM500倍,25%瑞毒銅600~800倍,40%乙磷鋁300倍防治。相互交替使用。
7.5.3白粉病
主要防治藥劑為15%粉銹寧15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交替使用。
7.5.4黑星病
此病在溫度低,濕度大時易發(fā)生,因而要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控制溫、濕度,采用地膜覆蓋、滴灌等技術。主要防治措施為速凈或靚果安50~70mL+大蒜油15 mL+沃豐素25 mL+有機硅5 g對水15 kg,噴霧。每3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7.5.5枯萎病
此病于開花結果期陸續(xù)發(fā)生。主要防治方法有無病新土育苗,輪作,加強田間管理等。
防治的藥劑為50%消菌靈水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灌窩,最多使用3次;或20%農(nóng)抗120 150倍液灌窩,用藥次數(shù)最多2次;或綠亨一號粉劑4000~5000倍液灌窩,最多使用3次。
7.5.6蚜蟲
用20%滅掃利2000倍,或2.5%功夫4000倍,或2.5%天王星3000倍液噴霧。交替噴施防治。
8授粉
8.1采集雄花備用
一般于前1天傍晚采集黃色較重的父本大花蕾,置于容器中保濕,供第2天授粉使用。
8.2授粉
一般與當天中午之前進行。將父本花的花冠去除,用雄蕊花粉均勻涂抹于母本柱頭上,一般1朵雄花可授1~2朵雌花。
9種瓜采收
種瓜黃熟、變軟后即可采收;于蔭涼、通風、干燥處后熟7~10 d,取出種瓤發(fā)酵1 d,洗凈、先蔭干、再曬干保存。大面積制種時,為降低人工費用,可采用黃瓜專用打種機取種。
參考文獻:
[1]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國蔬菜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0.
[2]張洪成,蔣長春,張誼模,等.雌型黃瓜新品種燕白的選育[J].種子,2015,34(2):98-100.
[3]張洪成,陶偉林,張誼模,等.瓜類蔬菜栽培技術[M].重慶:中國三峽出版社,2009.
[4]鐘建國,張洪成,張誼模,等.早熟雌型白黃瓜燕美的選育[J].長江蔬菜,2007,(5):41-42.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