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引種鐵棍山藥后,重慶市北碚區(qū)不斷總結改良了鐵棍山藥淺生槽栽培管理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擴大鐵棍山藥的種植范圍、降低采收難度、提高產(chǎn)量等,值得在重慶市丘陵地區(qū)推廣應用。
關鍵詞 鐵棍山藥;淺生槽;栽培管理;重慶市北碚區(qū)
中圖分類號:S63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0-025-03
知網(wǎng)出版網(wǎng)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428.1130.014.html 網(wǎng)絡出版時間:2015/4/28 11:30:00
山藥又稱薯蕷,薯蕷科薯蕷屬1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產(chǎn)品器官為塊莖。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藥材,是出口換匯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鐵棍山藥原產(chǎn)于河南焦作,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作為蔬菜食用,比普通山藥細膩滑爽,別具風味。鐵棍山藥富含皂苷、山藥堿、淀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對人體有益的化合物,經(jīng)濟價值高于普通山藥。然而受土壤條件限制,鐵棍山藥種植多限于中原及周邊潮土、棕壤等疏松土壤。2011年,處于低丘緩坡的重慶市北碚區(qū)開始從河南焦作引種并開展種植試驗,通過不斷改良栽培管理技術,利用淺生槽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
1試種區(qū)域自然氣候條件
鐵棍山藥的試種區(qū)域選定在華鎣山帚狀褶皺束帶的重慶市北碚區(qū)東北部的金刀峽,是北碚區(qū)糧經(jīng)作物主產(chǎn)區(qū)之一。該區(qū)域海拔297~1316 m,地貌類型較多,以淺丘為主,年均氣溫17.7℃,年降雨量1210 mm,無霜期290 d,屬典型的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土壤主要為紫色土類和黃壤土類,土層深厚、沙粘適中、礦質養(yǎng)分豐富、保水保肥性能強、宜種性廣[1-2]。水資源也非常豐富,有勝天湖、黑水灘河水系流經(jīng)本地。經(jīng)北碚區(qū)農(nóng)業(yè)委員會調(diào)查,本地已有其他種類山藥及野生山藥產(chǎn)出,表面基本適宜鐵棍山藥生產(chǎn)。
2丘陵地區(qū)試種栽培效果
重慶市北碚區(qū)農(nóng)業(yè)委員會總結的鐵棍山藥栽培管理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擴大了鐵棍山藥的種植范圍,使得鐵棍山藥在南方丘陵地區(qū)也可以推廣栽培。
(2)降低了采收難度。采用加沙培土的方法,降低了采收難度,解決了采收過程中折斷受損而影響經(jīng)濟價值的難題。
(3)增加了鐵棍山藥的產(chǎn)量,充分利用南方水、溫條件優(yōu)勢,適時改良栽培管理措施,使鐵棍山藥每667 m2產(chǎn)量可達2000~3000 kg,比原產(chǎn)地提高10%~30%。
3淺生槽栽培技術
傳統(tǒng)的山藥種植需要深溝種植和深挖采收,費工費時,且極易損傷塊莖。北碚區(qū)首次在該地區(qū)采用山藥淺生栽培技術,利用淺生槽,種植時無須深挖洞,而是將山藥種植在預先橫埋好的淺生槽上,人為地改變山藥塊莖垂直向下生長為靠近壟面土層一定斜度定向生長,采收時只需用簡單工具或用雙手扒開表土。利用淺土層晝夜溫差大、土壤疏松、通透性好的優(yōu)勢,使鐵棍山藥具有長薯快、薯條美觀、采收容易、能在多種類型土壤種植、1次種植多年采收等優(yōu)點,達到高產(chǎn)、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3]。
3.1選種備槽
選用溫縣鐵棍山藥種(山藥豆繁育的小整薯),100 cm×6 cm×3 cm“U”形淺生槽。
3.2種薯處理
先將小整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消毒5~10 min并稍攤晾收汗,然后移入苗床雙膜覆蓋催芽。待幼芽長出芽眼或長到1 cm時即可移植(約20~30 d),定植時只留1個健壯的芽,其余抹去。
3.3整地放槽
冬前深翻炕土,栽種前欠細整平,并隨溝起壟將1000~1500 kg腐熟農(nóng)家肥和5%的辛硫磷顆粒劑2 kg翻欠入耕層。按1行1畦開溝作畦,每畦包溝寬1.4~1.5 m,溝深15~30 cm。每667 m2放置約1700~2200個淺生槽,間距20~25 cm,斜度為15°左右,下端深約25 cm。按照沙土比1∶4制作松軟填料(可根據(jù)土壤質地調(diào)整沙土比),置入槽內(nèi),蓋上2~3 cm厚細土,并在淺生槽上端留下種標記。
3.4定植起壟
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在距淺生槽上端1~3 cm放上種薯(每槽1~2苗),頂端芽眼朝下種標記一邊,薯種放置應與淺生槽平行。然后在定植種薯的兩側每667 m2穴施45%的硫酸鉀復合肥30 kg、撒施或穴施草木灰200 kg。最后覆土整成帶邊溝的壟體并澆1次水。注意種薯深度要達到5~8 cm。
3.5覆蓋遮陰
在出苗后,立支架前,在雨后或淋濕后用寬1 m的黑色地膜蓋上并壓緊四周,再蓋上稻草或其他遮陰物,也可單純蓋上稻草或其他遮陰物。
3.6田間管理
(1)做好人工除草或覆蓋防草。(2)在苗高40~80 cm時,及時搭三腳“人”字架引藤上架。(3)放葉甩蔓發(fā)棵期和枝葉生長盛期分2次追施45%的硫酸鉀復合肥10 kg;塊莖迅速膨大期可每隔10 d葉面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4)久旱應灌水,雨季及時排水。薯塊快速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但嚴防積水。(5)抓好生長期蠐螬、紅蜘蛛、褐斑病及炭疽病等病蟲防治工作。
3.7適時采收
至10月下旬霜降時,地下塊莖已經(jīng)充分成熟,即可陸續(xù)采收。采收時,先適當刨去山藥表面覆土至看到山藥表面,然后將淺生槽整體拖出即可。
4病蟲防治技術
2011年北碚區(qū)開始試種山藥,由于經(jīng)驗不足,技術掌握不夠,出現(xiàn)過一些病蟲害,這給推廣工作帶來一定的阻礙。通過幾年的經(jīng)驗積累,常見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4.1主要病害
4.1.1 線蟲類病害
線蟲類病害包括短體線蟲病、黑斑病和紅斑病。從山藥下種到收獲,都有可能受到線蟲病的危害。短體線蟲病發(fā)病時葉色偏淡,植株矮化,病重時全株發(fā)黃,枯死。黑斑病危害山藥后會在塊莖上行成不規(guī)則的黑褐斑,降低其商品價值。染紅斑病后主要會出現(xiàn)山藥塊莖小,重量輕等癥狀。病原線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分布在20 cm左右的深土層,主要通過土壤傳播和種苗傳播[4]。防治線蟲病選擇無病良種尤為重要。同時還需要做好優(yōu)化栽培,選擇地勢較高、濕度較低、肥沃疏松的無病沙質土,合理輪作,播種前需藥劑浸種。
4.1.2 真菌性病害
山藥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褐斑病、葉斑病、斑枯病、枯萎病、根莖腐癥和褐腐病等。炭疽病、褐斑病、葉斑病和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多風雨天氣有利于發(fā)病,連作、排水不良、山藥架內(nèi)封閉、透光條件差、空氣濕度大的田塊發(fā)病較重,常引起葉片早枯而減產(chǎn)??菸?、根莖腐癥和褐腐病等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狀塊莖,嚴重時病部周圍全部腐爛。防治方法主要為農(nóng)業(yè)防治和種子消毒: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施肥,培育壯苗,收獲時徹底清除病殘物,集中燒毀;對已發(fā)病田塊實施藥劑防治。
4.2主要蟲害
4.2.1 地下害蟲
山藥的蟲害比較嚴重,尤其是地下害蟲,如金針蟲、螻蛄、蠐螬,鉆柱山藥地下塊莖,有時還藏在塊莖內(nèi)休眠。金針蟲本身有1層膜質,用胃毒藥劑較好,因為普通藥劑不易滲透其膜質觸殺。采取綜合措施預防是最好的方法,主要做法如下。
(1)深翻土地。冬前深翻土地25~30 cm深,把越冬的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被天敵捕食或凍死、曬死。
(2)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能改變土壤的通透性能,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抗蟲性。輪作換茬也是防病、防蟲的有力措施,一般3~4年輪作1次較好。
(3)毒谷。用90%敵百蟲30倍液拌秕谷制成,每667 m2施1.5~2.5 kg,撒到土表面,再用鋤頭把表土松一松,這樣有些藥在土內(nèi),有些在土表。
(4)毒餌。90%敵百蟲30倍液,拌炒香的餌料(麥麩、豆餅、玉米碎粒等)5 kg制成毒餌,在傍晚無風時施用效果好,拌時應加比餌料重量多1~1.5倍的水,每隔2 m左右挖坑一豎排,每3~4 m挖1個碗口大的坑,放1勺毒餌后再覆土,每667 m2用毒餌1.5~2.0 kg。此法防治蠐螬、螻蛄很好。
(5)灌根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0倍液,每株灌藥液0.15~0.2 kg,或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每667 m2用3~4 kg撒于近株表土,再用鋤頭把土和藥粉摻勻,此法特別適用于防治金針蟲和蠐螬,也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每株灌藥液0.15~0.20 kg。
4.2.2 葉蜂
葉峰的幼蟲咬食山藥莖葉,造成葉片嚴重缺失,影響光合作用導致塊莖產(chǎn)量降低。葉峰幼蟲體呈灰黑色,危害嚴重時,可食光全株葉片,造成減產(chǎn)嚴重。防治方法:用90%的敵百蟲1000倍液,或50%的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在幼蟲小于3齡時噴殺。
5精細采收技術
鐵棍山藥一般在12月左右開始采收,采收期可持續(xù)到次年4月。適宜在晴天上午采收山藥,先把淺土層稍稍翻開后,可輕松把整條塊莖取出,晾干表皮水分后,對薯塊分級包裝貯運[5]。收獲時,要注意應盡量減少薯塊的破損率,輕裝、輕運、輕卸,保護塊莖不要產(chǎn)生機械傷。采收塊莖后保留淺生槽在畦中,翻曬1段時間后重新加入松軟填料并覆蓋泥土,待下1季可繼續(xù)種植,淺生槽可以重復使用3~5年,2~3年內(nèi)可不用重新整畦。
據(jù)測算,使用鐵棍山藥淺生槽定向栽培技術,每人每天可以收獲鐵棍山藥200 m2(500~650株),比深溝種植采收節(jié)省人力10倍。種植的鐵棍山藥塊莖順直長圓、飽滿、光滑、色澤好,能夠增產(chǎn)20%~45%。鐵棍山藥機械損傷少、塊莖耐貯藏、商品價值高,值得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朱秀榮,田純浩,刁凱旋.山藥栽培技術要點[J].種子世界,2002,(6):44-45.
[2]趙民,張玉霞,韋慶軍.山藥栽培[J].農(nóng)業(yè)知識(瓜果菜),2005,(4):16.
[3]孫麗娟.藥食兼優(yōu)山藥栽培注意事項[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06,(6):7.
[4]薛琴芬,馮玉芬,譚禮盤.山藥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nóng)技服務,2007, (1):101-102.
[5]苑肇波.“陳集山藥”栽培忙[J].農(nóng)業(yè)知識(致富與農(nóng)資),2010,(6):31.
(助理編輯:易 婧;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