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黑殼楠(Lindera megaphylla)一年生播種苗為研究對象,觀察其苗高、地徑的年生長規(guī)律。結果表明,黑殼楠地徑的快速生長期約4個半月, 5月中旬至10月初期間生長迅速,凈生長量為0.300 cm,從10月初開始至測量結束地徑進入緩慢增長期,凈生長量為0.033 cm;苗高的快速生長期約3個月,6月上旬至9月初期間生長迅速,凈生長量為5.557 cm,從9月初開始至測量結束苗高進入緩慢生長期,凈生長量為1.640 cm。
關鍵詞 黑殼楠;苗木;生長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S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1-021-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1205.1608.02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12/5 16:08:00
黑殼楠(Lindera megaphylla)隸屬于樟科山胡椒屬,是中國鄉(xiāng)土樹種。常綠喬木,高可達25 m。葉互生,革質。傘形花序多花。果橢圓形至卵形,成熟時紫黑色?;ㄆ?—4月,果期9—12月[1]。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在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中試基地(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白市驛鎮(zhèn))進行。將2013年12月從重慶市城口縣采集的成熟黑殼楠種子進行播種育苗[2],待長出真葉移入培養(yǎng)容器,以移入容器培養(yǎng)的播種苗為試驗材料。
1.2試驗方法
對黑殼楠播種苗進行為期一年的觀察。生長期間,按照常規(guī)育苗技術進行管理,不施肥。
1.2.1 地徑觀察
隨機選取90株黑殼楠幼苗作為固定觀測對象,定期采用游標卡尺每隔15 d左右對其地徑進行1次測量記錄,至冬季結束觀測。
1.2.2 苗高觀察
測量地徑的同時,采用不銹鋼直尺或卷尺對苗高進行測量,至冬季結束觀測。
1.2.3 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在生長過程中,及時觀察有無病蟲危害,以便能夠進行及時防治。
2結果與分析
2.1生長量觀察
由表1可知,黑殼楠幼苗的地徑和苗高的凈增長量有一定規(guī)律性,其較大值時間為7月到8月,此期為重慶日均氣溫最高月份,幼苗的地徑和苗高均獲得最大生長量。
同時發(fā)現,黑殼楠一年生播種苗的地徑和苗高生長量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其地徑年均生長量為0.654 cm,苗高年均生長量為13.793 cm。在實際測量的90株樹苗中,單株地徑最大生長量為0.858 cm/a,苗高最大生長量為21.1 cm/a;單株地徑最小生長量為0.458 cm/a,苗高最小生長量為7.2 cm/a。
2.2地徑、苗高生長規(guī)律
根據表1的觀測結果,分析發(fā)現地徑和苗高生長不同步,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大致可將地徑的年生長規(guī)律分為2個階段,即快速生長期(5月20日至10月7日)、緩慢生長期(10月7日至年生長結束);將苗高的年生長規(guī)律分為3個階段,緩慢生長期(5月20日至6月4日)、快速生長期(6月4日至10月7日)、緩慢生長期(10月7日至年生長結束)。
黑殼楠地徑的快速生長期約4個半月。地徑年凈增長量為0.333 cm,5月中旬至10月初期間生長迅速,凈生長量為0.300 cm,約占地徑年凈增長量的90%;從10月初開始至測量結束地徑進入緩慢增長期,凈生長量為0.033 cm,約占地徑年凈增長量的10%。
黑殼楠苗高的快速生長期約3個月。苗高年凈增長量為7.197 cm,6月上旬至9月初期間生長迅速,凈生長量為5.557 cm,約占苗高年凈增長量的77%;從9月初開始至測量結束苗高進入緩慢生長期,凈生長量為1.640 cm,約占苗高年凈生長量的23%。
2.3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生長期間未發(fā)現病蟲害。
3結論
黑殼楠種子有休眠期,屬于生理性休眠,必須經過低溫處理才能發(fā)芽[2]。
本試驗觀察表明,黑殼楠一年生播種苗地徑年均生長量為0.654 cm,苗高年均生長量為13.793 cm。未發(fā)現病蟲為害。
同時發(fā)現,黑殼楠的一年生幼苗耐寒性稍差,在重慶市區(qū)可露地越冬,但在城口等縣需采取保溫措施(如覆膜等)越冬。其耐旱、耐高溫能力強。
黑殼楠樹冠豐滿,樹姿挺拔,葉色常青,適宜作行道樹、景觀樹[3],建議在重慶園林綠化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俞德浚,陸玲娣,谷粹芝,等.中國植物志(第三十六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2]葉黎明.皖南山區(qū)黑殼楠特征特性及播種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15):149-152.
[3]王熙龍,呂國顯,葛航,等.黑殼楠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09,25(9):64-65.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