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治(西華大學人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從張問陶的愛情詩看其節(jié)烈觀與愛情觀(上)
——兼與李白、杜甫及袁枚比較
鄭家治
(西華大學人文學院,四川成都610039)
張問陶表現(xiàn)夫妻真情的詩歌計有五十多首,其中表現(xiàn)出他鮮明的節(jié)烈觀與愛情觀,包括反對荒淫而重視夫妻和諧、愛情與貞烈并重、區(qū)別重視夫妻真情而鄙視欲望、大寫夫妻之情卻又同情妾等方面。這與蜀中前輩詩人李白、杜甫頗多近似之處,而與袁枚的差別卻很大。
張問陶;詩歌;愛情觀;節(jié)烈觀;比較
張問陶一生以儒家思想為主而又兼及釋道,其儒家倫理思想極為濃厚,主體是以仁為核心,進而發(fā)展為實施仁政,其他倫理思想則包括忠孝忠義、孝悌親情、節(jié)烈愛戀等三個方面。本文以張氏的愛情詩為主要研究對象,考察他的節(jié)烈觀與愛情觀,兼與袁枚等人進行比較。
儒家所謂“樂而不淫”,司馬遷所謂“國風好色而不淫”,都認為夫妻兩情之樂應(yīng)該有度,尤其是男子。但古代帝王及權(quán)貴多荒淫無度,或者淫樂無度,這樣既戕害了自身,又破壞了家庭,重者甚至危害國家及百姓,所謂荒淫吳國,以致有美女是誤國禍水之論。其實這是一種因果顛倒的說法,因為帝王荒淫誤國,所以玩弄女性,而不是女性荒淫玩弄帝王而誤國。張問陶有《讀<桃花扇傳奇>偶題十絕句》[1]140,譴責南明君臣誤國。比如爭權(quán)奪利,自相殘殺:“四鎮(zhèn)揮戈繞地嘩,東南白骨亂如麻?!敝页疾坏弥赜门c好死:“生遇群奸死報君,裹尸微借一江云?!钡渲攸c卻在譴責荒淫嬉戲誤國。其二:“布衣天子哭荒陵,選舞征歌好中興。不到無愁家不破,干戈影里唱《春燈》?!痹姼枵f朱由嵩以福王世子,逃亡流離,后因馬士英等擁立而素服拜謁孝陵哭陵,登帝位,為弘光帝。朱由嵩由流亡布衣之身登位,本當發(fā)憤圖強,挽狂瀾于既倒,但卻大肆荒淫,“選舞征歌”,沉溺聲色,還自詡中興,且完全不顧國家的殘破,在干戈四起國家危如累卵的時候,還在內(nèi)庭演劇取樂。其四:“君相顛狂將帥驕,妖姬狎客送南朝。百年剩有傷心月,還照青溪半里橋?!鼻岸湔f瘋狂玩樂荒淫不已的國君宰相、驕橫的將帥與妖姬狎客共同斷送了尚有可為的南明王朝,后二句說百年之后,只有慘淡凄冷的月光還照耀著南京的山水與城邑,讓人反思昏庸荒淫誤國的典范。其七:“丁字簾前奏管弦,薰風殿里聚嬋娟。秀才復社君聽曲,如此乾坤絕可憐。”前二句寫南明弘光王朝建立時,南京成了樂戶聚集之地,一片笙歌繁弦,朝廷大殿上聚集美女戲子,歌舞作樂,不知危亡將至殺戮臨頭;后二句感嘆復社秀才文人諸君無能為力,只能作詞曲聽詞曲,眼睜睜看著王朝的覆滅,所謂“如此乾坤絕可憐”。這組詩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責其荒淫誤國。考察歷史,可知南明王朝及明王朝最終滅亡,其原因多多,但腐化荒淫應(yīng)該是主要原因。詩人譴責淫亂,其原因一是淫亂誤國,二是淫亂只有情欲而無愛情,三是即便是真情,包括夫妻間的歡愛,也不能過度,所謂“媚人不殺人”。
儒家于夫妻關(guān)系既講平等及相敬基礎(chǔ)上的愛情與愛敬,也講禮,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后世演化為貞烈觀與三從四德。貞烈,“貞”為“正”,用在女性對男子,特別是妻子對丈夫的關(guān)系上,則是指專一。如果夫妻平等,互相之間情感專一,應(yīng)該是正面的。貞烈的意思一指忠貞不二的節(jié)操。張衡《東京賦》:“執(zhí)誼顧主,夫懷貞節(jié)。”①又指封建禮教下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為。又有節(jié)烈之說,節(jié)烈指女則指舊時指守節(jié)或殉節(jié)的婦女,所謂節(jié)女烈婦,或者指人性格貞烈、剛正。《晉書》說:“既當時貞烈之徒所究見,亦后生所備聞?!雹凇妒吠ā氛f:“案劉向《列女傳》載魯之秋胡妻者,尋其始末,了無才行可稱,直以怨懟厥夫,投川而死。輕生同于古冶,殉節(jié)異于曹娥,此乃兇險之頑人,強梁之悍婦,輒與貞烈為伍,有乖其實者焉?!雹蹮o論貞烈與節(jié)烈,原來都指人貞節(jié)剛烈的節(jié)操,后都演變?yōu)閷V概缘墓?jié)操,即夫在時感情專一,夫死后也不改嫁。先秦兩漢時不忌諱改嫁,宋代以后則反之。詩人的《題佩香夫人<秋燈課女圖>四首》之三說:“韶光如夢感年華,黃鵠歌成事可憐。定有彤管褒苦節(jié),不須題詠亦流傳?!雹茉姼栌谩读遗畟鳌诽諎肷俟巡患?、養(yǎng)育孤幼的事例來彰顯節(jié)烈,認為佩香夫人定會留名青史,即便沒有人題詠也當流芳千古。
收稿日期:2015-05-10
作者簡介:鄭家治(1953-),男,四川營山人,西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古典詩學、古典詩歌及經(jīng)學。
張問陶主張愛情與節(jié)烈并重,曾多次贊揚母親守節(jié),辛勤養(yǎng)育兒女。如甲寅年(1794)所作《徐節(jié)母殷孺人詩為壽徵作》:“我無文人文,能傳節(jié)母節(jié)。使筆如心心有血,作詩猶足傳風烈?!腹?jié)相夫子,十年如一朝,持籌稱藥忘其勞?!?jié)母奉衰姑,夫亡心不懈?!盵1]277丙辰年(1796)的《〈寒檠永慕圖〉為稚存題》:“父志母能承,父書母能教。節(jié)義文章無不到,使兒如父兒能肖?!盵1]346贊美母親的貞烈:父死母不改嫁,而且繼承父親的遺志,以儒家經(jīng)典教授兒子。教授的內(nèi)容是“節(jié)義文章”,目的在“使兒如父”,自然也包括“使兒如母”。再如庚申年的《<風木圖>為張八愚桓同年題》。詩前作者有序:“八愚,生逾年,失怙;又逾年,失恃。育于世母,世母寡無子,撫之甫成立,世母又歿。鄭君存一作《雙節(jié)傳》,傳母徐、世母汪節(jié)烈事甚詳。”[1]434序言主旨在贊美二母之節(jié)烈。在描敘了母親徐、世母汪二人生養(yǎng)兒子的艱難之后贊美說:“徐賈生,汪程嬰,丈夫忠義妻大節(jié),死生異路同崢嶸。”詩歌將徐、汪二母比作古代的賈誼、程嬰,都是忠義之士,徐、汪二母父死不改嫁,而且撫孤成立,當然是貞烈節(jié)烈之典型,所以能培育忠孝的兒子。
張問陶贊成節(jié)烈觀的重要證據(jù)是他在《辛亥春日讀班昭<女誡>有感》一詩中全面肯定與宣揚三從四德。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秲x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雹荨吨芏Y·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雹匏牡伦畛跏菍m廷婦女的四種必備的修養(yǎng),出嫁前集中培訓。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識修養(yǎng),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wěn)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jié)。鄭玄認為婦德的核心是“貞順”。《女誡》具體指出:“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做到“清閑貞靜,守節(jié)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⑦,就是具備了婦德。身為妻婦,事父祖要恭順柔和;身為正妻,要“去妒”,幫丈夫納妾;身為母親,要會“教子”,為繼母要“慈愛前子”;與家庭成員相處,要“和叔妹”“睦娣姒”;家境貧寒則要能“安貧”,富貴還需“恭儉”。還要“敬身”“重義”“守節(jié)”“復仇”。鄭玄對“婦言”的解釋是“辭令”,也就是善于應(yīng)對,說話得體。班昭認為“婦言”不必伶牙俐齒、能言善辯,只要說話時考慮言辭是否恰當,不惡言傷人,不搶話、不多言,不使人討厭。班昭認為婦容不是指顏色美麗,而是做到“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為婦容”⑧。班昭認為“婦功,不必工巧過人”,“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⑨,但巧媳婦歷來受到贊譽,“懶”和“笨”之婦當受譴責與嘲弄。
張氏《辛亥春日讀班昭<女誡>有感》[1]139共十首,寫于中進士之次年。詩歌的主旨有五,一是認為女子在家從父,不能因私情而私定終身,甚至“求偶急”而輕易嫁人。其一:“抱雨春云膩,黏花病蝶香。莫因求偶急,輕上合歡床?!逼涠骸袄涿骅F錚錚,嚴妝傲鄰女。如何未嫁時,花底聞私語?”二是認為出嫁之后不能恃色專寵,不能忌妒,要容許丈夫納妾。其三:“竟擅專房寵,其中亦有失。如花能幾日?何苦妒嬋娟!”三是打扮不妨漂亮,但不能過度,而使丈夫歡愛過度。其四:“持家固有道,入帷亦有恥??蠈W登徒妻,以淫事夫子?”其五:“頗無專寵心,但有可憐色。媚人不殺人,此意已難得?!彼氖浅黾拗螽攬远◤姆蛑钆c輔佐丈夫,不能一有謠言就隨便棄夫而去,如《白頭吟》所謂“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其六:“眾女能謠諑,皇天不捐棄。事夫明大義,何必小姑憐?”其七:“兔絲附女蘿,輕塵棲弱草。纏綿《白頭吟》,可憶前夫好?”五是應(yīng)該貞節(jié),能抵御金錢享樂的誘惑,更不能淫亂,否則遭人笑罵,終生惶恐,悔之不已。其八:“紛紛邯鄲倡,數(shù)錢夸向客。靜女如英雄,千金不能赫?!逼渚牛骸凹毑菥G蒙蒙,弓鞋滴小紅。任人窺宋玉,無語立墻東。”其十:“晨為賣笑人,夕作飲冰婦。一日判貞淫,如何不回首?”這組詩歌重點強調(diào)在家從父與出嫁從夫,尤其是強調(diào)婦德。不過詩人也重視夫妻真情,或者說更重視真情,否則他就不會留下如此之多表現(xiàn)夫妻愛情的詩歌。
《汲縣懷古》之三說:“兒女私情比興殊,詩關(guān)君父費躊躇。顢頇只作淫奔讀,天厄風人遇宋儒。”[1]226汲縣在周代屬衛(wèi),《詩經(jīng)》中《衛(wèi)風》多愛情詩,所謂“鄭衛(wèi)之聲”,詩人因此有此詩。詩歌首先贊揚衛(wèi)風多用比興寫兒女私情,而且情味獨特,進而認為這些詩歌與君父忠孝有關(guān)的說法值得懷疑。接著轉(zhuǎn)而批判諷刺宋人顢頇不已,將其解作淫奔之詩,遇到宋儒真是老天要迫害當時的采風之人了?!睹姟沸蛘f:“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敝祆渥ⅲ骸按艘鶍D人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盵2]這是《詩經(jīng)》正解,已成定論,但張氏卻敢于懷疑,認為鄭衛(wèi)之風只是用比興手法寫愛情,既非詩關(guān)君父,也非淫奔之作,表現(xiàn)了他對愛情的肯定與重視。
不過詩人將情與欲區(qū)別得很清楚。色空觀是佛教哲學的核心。《心經(jīng)》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雹夥鸺抑皇侵肝镔|(zhì)現(xiàn)象的基本元素,按佛教的說法就是地、水、風、火;二是指整個物質(zhì)世界???,是指時間空間或空無(物質(zhì)現(xiàn)象湮滅)。物質(zhì)不可存在于時空之外,空不可離開物質(zhì)絕對存在,所以色和空是相互依存,相互關(guān)聯(lián)與相互對立的。物質(zhì)現(xiàn)象的堙滅(空)是絕對的,物質(zhì)現(xiàn)象存在是相對的,沒有物質(zhì)現(xiàn)象就沒有物質(zhì)現(xiàn)象的堙滅,沒有物質(zhì)現(xiàn)象的堙滅,就沒有物質(zhì)現(xiàn)象,二者是對立的統(tǒng)一。用色空觀的辨證思維方法認識世界,是佛教哲學的理論核心,包括宇宙在內(nèi)的一切物質(zhì)現(xiàn)象處在不斷的生成和湮滅之中,人們大多認識世界不能破除自我的執(zhí)著迷障,所以才生出貪、嗔、癡。釋迦牟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雹弦驗槊郎喎Q色,美色也是色,所以往往以佛家哲學的色空來比附對美色情欲的態(tài)度。張氏亦如此。他的《題沈舫西琨太守<觀空觀色圖>》[1]454詩首先說:“人生竟無欲,塊然其土木。有欲而無情,疆行亦禽鹿?!闭J為男女欲望是人的本性,不然就形同土木,但欲望之上還有情,否則便形同禽獸。接著認為人是上天鐘愛的天地精華,有情有欲是天然的正常的,沒有什么罪過與毒害,所謂“惟天愛吾人,生機兼慧福。逍遙情欲天,萬物本無毒”。進而認為“人中生美人,如農(nóng)播百谷”,非常自然,而且值得贊美與珍視愛戀,所謂“是真五行秀,清靈超百族。其來奪明月,朗朗照心目”,否則便悔之晚矣:“匹如優(yōu)曇花,一見恐難復?!币虼怂兴兹鍖γ廊嗣郎暮鲆暯醴偾僦篾Q,其觀點是對人間真情的拘束與桎梏,所謂“琴鶴必焚煮,拘儒真桎梏”。他還認為古人視美人為革囊之說是狠毒之語,或者違心的狠話,所采取的方法也很粗俗,所謂“革囊造狠語,彼法亦粗俗”。最后他從《周易》的角度來解釋男女之情?!吨芤住氛f:“天地氤氳,萬物化淳;男女媾精,萬物化生?!雹性娙苏J為即便是神仙道士也懂得陰陽男女之道,連天上的神仙也結(jié)婚成家,所謂“仙道通陰陽,云霄猶眷屬”。末尾他批判當時人“陳陳三教書,幾人不誤讀”。君放大光明,神光一輪足。開圖為贊嘆,此義吾所服?!痹姼杪?lián)系佛家的色空觀,認為美人美色的產(chǎn)生是自然的,因此值得贊美與珍視愛戀,所謂“愛美之心,人人有之”,所謂“食色性也”,男女愛戀和結(jié)婚也符合儒道原理。聯(lián)系色空觀,當承認并贊美美色,珍視愛戀美色,但又不可沉溺與美色,區(qū)別情欲與愛情,所謂“有欲而無情,疆行亦禽鹿”。
對此,他在《美人篇》[1]495中有進一步的描述與認識。他認為宇宙間有美女超塵出俗,實在是幸事,美人本身沒有任何罪過,愛美也屬正常,但又不能過分沉溺,所謂“人貌充宇宙,有美忽超塵。美人實無罪,溺者自忘身”。進而斥責佛家視美女為革囊是狠語,而且與慈愛及花鳥相互矛盾,所謂“佛慈逮花鳥,何獨憎美人?革囊斥玉女,狠語殊津津”。還認為美丑妍媸不由人,愛美是正常的,所謂“妍媸無定相,摶土憑風輪。譬如妙蓮花,凡艷誰與鄰?亭亭出淤泥,照世常清新”。還認為因為“妍媸無定相,摶土憑風輪”,所以對美丑應(yīng)該平等看待,所謂“彼法故平等,好丑尤須均”,而自詡遠離美女之人是逐臭怪癖,且未必是真話,所謂“河干能逐臭,未必皆應(yīng)真”。他認為普通人愛美是正常的,結(jié)婚也是自然的,都是正常的人倫與人道,所謂“況此浮世人,何處無婚姻?儒書必莊誦,人道寧全淪?”認為及時結(jié)婚是正常的,其婚姻之美惡自有原因,所謂“桃夭對之子,美惡皆前因”。因為“美人亦人耳”,所以“既遇宜相親”,而且“房帷期靜好,何必矜天神?”最后他認為美人可以愛戀,但不可過分沉迷,所謂“戒色不戒美,美人胡可嗔?”而美人則當自重,不可恃寵而嬌與忌妒,所謂“惟當絕嬌妒”,追求的是“燕婉和天倫”,其實就是遵守儒家的婦德。而后再一次強調(diào)“神仙猶眷屬,道妙資含醇”,因此人間的愛戀與結(jié)婚再正常不過了。最后說:“嫦娥坐明月,寶曜流三辰。清芬記彤管,妙孕來祥麟。瑤篇被琴瑟,萬戶歌陽春?!闭f嫦娥一類神仙美女其美光照天地,愛戀美女都應(yīng)該得到凡人贊美,甚至寫成詩篇。在古代詩歌中聯(lián)系色空哲學,全面論述美丑情色之作不多,這兩首就是其佼佼者。概言之,美人是上天所賜,所謂“人貌充宇宙,有美忽超塵”,“人中生美人,如農(nóng)播百谷。是真五行秀,清靈超百族。其來奪明月,朗朗照心目”,而視美人為革囊之說是狠毒之語,或者違心之言,所謂“革囊造狠語,彼法亦粗俗”,“革囊斥玉女,狠語殊津津”。因此愛美人也是應(yīng)該的,與之愛戀結(jié)婚成眷屬是自然的,所謂“既遇宜相親”,符合人倫人道,所謂“仙道通陰陽,云霄猶眷屬”,“況此浮世人,何處無婚姻?儒書必莊誦,人道寧全淪?”婚后夫妻生活應(yīng)該和諧歡樂,所謂“燕婉和天倫”“房帷期靜好,何必矜天神?”不過不能過分沉溺,所謂“溺者自忘身”,“戒色不戒美”。關(guān)鍵在于區(qū)別情與欲,所謂“有欲而無情,疆行亦禽鹿”。詩人還提出男女夫婦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在情感,美丑應(yīng)該平等,所謂“妍媸無定相,摶土憑風輪”。總之,詩人愛美重情,因此寫下很多表現(xiàn)夫妻情愛的優(yōu)秀詩歌。
既然上述三個有關(guān)男女倫理的觀點都包括重視夫妻愛情與和諧,因此作為情感真率的詩人,他必然寫下不少有關(guān)夫妻情愛的詩歌。詩人一生中正式結(jié)婚有兩次,晚年曾納一小妾,他為三人寫下了不少情真意切的詩歌,下面作簡要論列。
4.1懷念發(fā)妻周氏
詩人發(fā)妻知書識禮,婚后一年多生一女名阿梅。周氏身體不好,但兩人感情很不錯,船山當時還只是秀才,故其《張家灣曉發(fā)》有“營求不事如廉賈,潦倒相知有病妻”[1]595之句??上Щ楹髢赡甓嘀苁暇筒」视诟⒘辏痪冒⒚芬膊恍邑舱?。船山后來在十多首詩中表達過對亡妻與殤女的悲悼之情,如丙午年他23歲時的《悼亡》;己酉年他26歲時有詩說:“客心秋老向誰開,潘鬢中年亦可哀。夢入夜臺惟白曉,離鸞雛鳳不重來?!盵1]113詩歌先感嘆自己因為思念亡妻長期悲傷與流寓,已如潘岳一樣迅速衰老。第三句寫思念之切,大白天做夢,夢中進了亡妻的墳墓與妻相會,可謂思念之極。最后寫逝者已矣,再也沒有見面之時。作者29歲時攜繼室赴京途徑涪陵拜見岳父時有《涪陵感舊》,詩歌前半悲痛妻子小女的不幸辭世,所謂“小冢埋香痛阿梅,離鸞雛鳳總成灰”。后半回到眼前:“眼前新婦新兒女,已是人生第二回?!盵1]198兩相對照,對亡者的痛惜,對生活的熱愛珍惜都表現(xiàn)得很突出。直到晚年,張問陶從萊州知府任上辭職隱退,在嶧縣車中仍想起周氏而有詩。詩歌以序為題:“嶧縣車中,憶乾隆乙巳,予方為諸生,攜家歸蜀,舟泊仲家灘,周恭人生女,逾年相繼謝世。今廿八年矣。早食馬蘭墩。志感?!盵1]529詩題簡潔清楚而又感慨深沉。第三聯(lián)說:“重補鴛巢如隔世,再來鴻爪又留痕。”寫詩人在周氏辭世第二年又與林氏結(jié)婚,到而今已經(jīng)二十八年,真?zhèn)€恍如隔世,再次經(jīng)過當年為諸生時攜家第一次歸蜀的地方,所謂“再來鴻爪又留痕”。不過斯人已逝,物是人非事事休,其悲傷與感慨與賀鑄的“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⒀同一機杼。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可稱喜新而懷舊的多情種子。
4.2鐘情繼室林氏
船山繼室林頎,美慧多情,工詩善畫,有“四川才女”之稱。船山《硯緣詩四首》序言提到了這段姻緣的成因:“婦翁林西崖先生初任成都縣時,有人持古硯求售,匣上玉符一,符下有銘,其末云:‘賜自大君,藏之渠廈,子孫寶之,傳有德者。’翁知為故家賜物,贖而藏之,后二十年,余贅其家,見之,實先高祖文端公赴千叟宴時,仁廟所賜之綠端硯也,為族人所鬻。道于婦,婦以告翁,翁驚喜,以硯歸余。且曰,余始讀君詩,愛之,因以女妻君。豈意二十年前,君早以此作納采之物耶。余固不足副傳德之言,然得失有數(shù),婚姻有緣,亦足奇也。作《硯緣詩》四首志之?!盵1]110其三曰:“十年簡對嫁黔婁,一卷新詩當蹇修。唯我佳人能得解,還君故物更何求。學書且喜從吾好,覓句猶堪與婦謀。研到香螺狂不減,畫眉家世本風流?!薄板啃蕖闭Z出《離騷》,意為媒人;“香螺”蓋為一種加了香螺又厴灰的墨;“畫眉家世”是說自己是漢代那位替妻子畫眉的張敞的后人。其四曰:“六六鵝笙引鳳來,墨光鬟影共徘徊。袖中已遂襄陽癖,林下猶逢謝女才,娶婦也須無俗韻,生兒應(yīng)免出凡材。白頭同守端州石,肯讓他家玉鏡臺。”“鵝笙”用蕭史與秦穆公女弄玉吹蕭引鳳的典故,在古詩里吹簫有時被轉(zhuǎn)為吹笙,如韓愈《誰氏子》有“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⒁。精制之笙,其管用玉,似鵝管,故又稱鵝笙,“襄陽”指宋代書畫大家米芾,意為自己與米芾一樣愛好硯臺;“謝女”即謝道蘊,是古代一切才女的代稱。在這里兩首詩里,詩人表示出了對這位可為之畫眉、可與之討論詩書畫的“佳人”、才女的高度贊揚和深切愛意。林西厓賞識船山的詩,甘心讓自己的千金小姐來做這個尚無功名的窮書生的填房。而林西厓在稱贊他的詩時,也可能將詩給女兒欣賞過,所以他說“唯我佳人能得解”。他不但欣賞太太的脫俗有才,還因有這樣的太太而看好自己的下一代。
此后一段時間,詩人的情詩寫得很多,下面擬依序作簡單的論列。
己酉年(1789)詩人在京下第,四月出發(fā)西歸,途中有詩四題十一首?!而P縣得婦書》:“十樣鸞箋百斛愁,拈毫涴淚寫蠅頭。銷魂猶怨春明柳,那識歸人已鳳州?!盵1]62詩歌前二句寫妻子含淚拈毫,用蠅頭小楷來寫信,表現(xiàn)了無盡的怨愁。后面寫妻子因悲傷怨愁而怨恨京城的柳樹,因為它留住丈夫遲遲未歸,卻不知自己已經(jīng)急急西歸到了鳳州。
詩人匆匆歸來,八月抵遂寧,但十二月又不得不赴京參加恩科考試。匆匆一見,旋即離別,自然十分想念,因此有《十二月十日發(fā)成都留別內(nèi)子二首》,之一說:“敢厭年年萬里行,故園無地可歸耕。雪窗夜話卿知我,久似高柔少宦情?!痹姼枨岸鋵懰彝ヘ毨?,以致“故園無地可歸耕”,只有科舉出仕一條路,因此只得年年長途奔波,即便離家別妻也不得不出發(fā)。后半轉(zhuǎn)寫夫妻二人雪窗夜話,已經(jīng)成了知音,知道自己“久似高柔少宦情”。詩歌寫夫妻的恩愛與知心,說他無意于仕宦,卻不得不求仕,妻子也能理解他離家別妻的苦衷。之二說:“入懷蟢子信如神,吉夢新占小玉麟。預喜將雛春正好,紅箋早晚報征人?!盵1]77詩歌認為蟢子是喜事降臨的征兆,還寫夜里做了好夢,預示著妻子會生個玉麒麟一樣的兒子。第三句轉(zhuǎn)寫春天是妻子生產(chǎn)的好時候,到時候不要忘記報告他這在外奔波之人。詩歌寫夫妻的恩愛,與小夫妻即將為人父母的驚喜與期盼,寫得十分真實傳神。
八天后出劍門關(guān)有《臘月十八日出關(guān)憶內(nèi)瀕行內(nèi)子約以是日移居芙蓉西院二首》,之二說:“殘年客路又逢春,雪虐風寒劍外人。正憶含情詠飛絮,芙蓉小院畫簾新。”[1]79詩歌前二句寫他自己在一年將盡、立春將到的時候,冒著凜冽的寒風與肆虐的大雪在劍門關(guān)外奔波,其寒冷與辛苦難以想象。后二句寫想象中的妻子,上句寫他回憶中妻子昔日含情脈脈詠飛絮的形象,下句轉(zhuǎn)寫此刻遷居芙蓉西院在新畫簾下凝目沉思的情景,詩歌不言情而情自深,兩幅畫面對照,好一幅風雪懷人圖。
稍后又有《嘉陵江上立春寄內(nèi)六首》[1]80因為江春入舊年,思發(fā)在花前,所以他一口氣寫了六首詩寄給林韻徵。他說自己的心隨著東風吹到夫人的“懷袖”里,所謂“東風如我心,吹入君懷袖”。又想象夫人的“曉夢”應(yīng)也跟隨著自己的“征鞍”,自己走后,夫人想必懶施脂粉,即第二首所謂“遙憐玉窗月,曉夢隨征鞍。掩鏡謝膏沐,下簾香霧寒”。詩歌將《詩經(jīng)·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⒂,與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3]融合點化,形象鮮明,意境優(yōu)美。想起臨別時夫人贈他的詩,他想續(xù)夫人的“斷腸吟”,但卻難以表達,即第三首所謂“欲續(xù)斷腸吟,愁棼語難剖”。他太思念夫人,因此一路走來一路思念,沿途的碧草似乎都象征著他心中的愁緒,如歐陽修的“離恨恰如春草”,離別時妻子的眼淚滴落在他的衣服上,此刻因為思念而不忍洗掉,即第五首所說:“客行日已遠,碧草新愁滿。香淚在征衣,因君不忍浣?!边@組詩歌首首清新而又不失深沉,表現(xiàn)了他對妻子的思念與妻子對他的深情??v向比較,清以前的詩壇上有過玉臺體、香奩體等言情詩,但那些詩基本上是寫給意中人的,絕大多數(shù)還是代言體。文人寫給妻子的詩不多,如杜甫《月夜》這樣的作品已是吉光片羽,而如船山這樣因有妻子香淚而不忍浣衣服的,實在十分少見。
庚戌年(1790)六月,詩人中進士后有《憶內(nèi)》:“臘雪春風減帶圍,經(jīng)時客夢繞鴛幃。一番梅雨迎初伏,幾度魚函勸早歸。別久愈愁鄉(xiāng)路遠,情多真覺宦游非。將雛未報遙相憶,坐看梁間乳燕飛?!盵1]98首聯(lián)寫他去冬今春對妻子的長時間思念,魂牽夢繞,所謂“減帶圍”,“客夢繞鴛幃”。次聯(lián)上句寫時令已是初伏梅雨時節(jié),下句寫妻子多次來信安慰他,即便考不中也不必悲傷在意,家庭是他溫暖的港灣。第三聯(lián)轉(zhuǎn)寫他的感受,最后寫他對妻子的思念,卻通過想象中妻子對他的思念來表現(xiàn),方法十分高明。中進士不易,詩人亦然,一般人肯定處于狂喜之中,忙著飲宴答謝,出入同年及權(quán)貴之家,以鋪平進身之路,而他卻寫下了深情之詩來憶內(nèi),而且有“情多真覺宦游非”之念,足見詩人確實是不愛功名愛賢妻的多情之人。
不久又有《七夕憶內(nèi)》:“漠漠仙云倚玉京,迢迢香霧滿蓉城。人間風露遙相憶,天上星河共此情。簾肆回槎應(yīng)識我,針樓向月最憐卿。他家兒女無離恨,隔院微聞笑語聲?!盵1]104詩歌首聯(lián)將京城與蓉城相對又相連,烘染出兩人兩地相思那迷蒙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次聯(lián)以天上人間相對又相連,來表現(xiàn)愛情不分時空的永恒。第三聯(lián)轉(zhuǎn)寫夫妻二人此時的相思:自己因思念而希望乘槎回到家鄉(xiāng)妻子身邊,妻子則在針樓望月思念丈夫。最后想象普通人的此刻歡聲笑語的團聚情景,希望過夫妻團聚的日子。詩歌結(jié)合七夕牛郎織女相思相會的神話來表現(xiàn)對妻子的相思,前半寫天上,后半寫人間寫自己,情感真摯而纏綿,不失為寫七夕相思的佳作。稍后有前面已經(jīng)論及的《硯緣詩四首》,此不論。又有《外姑杜恭人將赴廣州以亡婦周孺人脂粉盞及殤女阿梅衣衫弄物貽余燈下不寐凄然有作》五首,之五說:“客心秋老向誰開,潘鬢中年亦可哀。夢入夜臺惟白曉,離鸞雛鳳不重來。”[1]113表現(xiàn)他對亡妻周氏及殤女的哀吊與愛戀。九月初的《九月二日得家書知七月三日生女以枝秀名之》云:“剖得雙魚萬里遲,七襄新織引珠詩。憐余故國天邊遠,問汝前因月上知。習禮他年宜學母,慰情此日似生兒。思歸預想還鄉(xiāng)樂,繡褓初添玉一枝?!盵1]113聯(lián)系女兒的生日,可知《十二月十日發(fā)成都留別內(nèi)子二首》的“預喜將雛春正好”不確,是詩人不懂孕期的結(jié)果,也可知當時京城同遂寧的書信需兩月才能到達。詩歌前半感嘆兩地相隔的遙遠,得到女兒出生的消息已經(jīng)兩月了。第三聯(lián)轉(zhuǎn)寫對女兒的期望,與對妻子的安慰,所謂“慰情此日似生兒”,說張顧鑒一房此時尚未有孫子,因此希望林氏能生兒子,詩人因此安慰之。最后寫他雖然初中進士,但思歸之念甚濃,且不由“預想還鄉(xiāng)樂”,樂在添了一個女兒,初為人父,喜悅之情可知。
稍后有《得內(nèi)子病中札》:“同檢紅梅玉鏡前,如何小別便經(jīng)年。飛鴻偶呼音???,棲鳳將雛瘦可憐。夢遠枕偏云葉髻,寄愁買貴雁頭箋。開緘淚涴銷魂句,藥餌香濃手自煎?!盵1]121首聯(lián)回憶去年在老家玉鏡之前同檢紅梅的溫馨與高雅,感嘆離別之久。次聯(lián)寫妻子來信偶然談及自己的艱苦狀況,包括單獨撫育女兒枝秀,以致母女都瘦弱可憐。第三聯(lián)轉(zhuǎn)寫妻子對丈夫的深情相思:夜晚獨臥,云葉髻偏倚枕上,夢見遠方的丈夫,不斷寫信來寄托愁怨,以致買貴了信箋。最后寫開緘看見了妻子的眼淚浸濕了信紙上真情的文辭,由此想象出妻子生病自煎藥湯而又自飲的情形。詩歌表現(xiàn)夫妻間的愛戀與相思,重在寫想象中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景,他對病中妻子的思念與關(guān)懷自然得到表現(xiàn),進而還表現(xiàn)了其時家庭的艱難與困苦,不然就不會“棲鳳將雛瘦可憐”,“藥餌香濃手自煎”。畢竟林父正在為官,而張家則是五代官宦之家。
因為本有歸隱之念,且家中父母年老,弟兄四處奔波,更兼女幼弱,妻子生病,因此他在剛中進士不久之辛亥年(或者庚戌年)冬,就生出歸家之念,有《思歸》四首。其一總寫思歸,其二寫孝親,其三寫念弟兄,其四寫戀妻:“彩毫分寄畫眉妻,緘札年年累汝題。一枕高寒青嶂外,三峨窈窕碧云西。燈前煮藥爐香靜,雪外鉤簾月影低。嬌女牙牙初學語,我歸應(yīng)與繡床齊?!盵1]122詩歌首聯(lián)寫自己寫書信分寄給妻子,而妻子也經(jīng)常給自己寫信,兩地飛鴻,情意無限。次聯(lián)寫自己與妻子相隔遙遠,自己居住枕臥在無數(shù)高寒青嶂之外,而妻子則居住在秀美多姿的故鄉(xiāng)。第三聯(lián)寫妻子在病中親自在燈前煮藥,自己則透過鉤簾看著窗外雪中低垂的月影,二人都孤獨不易。最后寫想象“嬌女牙牙初學語”的情景,還想象自己不知何日能回家,弄不好是在很久以后,那時女兒“應(yīng)與繡床齊”。
辛亥年(1791)正月有《春日憶內(nèi)》二首:“房幃何必諱鐘情,窈窕人宜住錦城。小婢上燈花欲暮,蠻奴掃雪帚無聲。春衣互覆宵寒重,繡被聯(lián)吟曉夢清。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不沽名?!痹姼枋茁?lián)上句明確宣稱:“房幃何必諱鐘情”。下句寫妻子這窈窕人應(yīng)該住在錦城,意思是美麗多情之人就應(yīng)該有美麗幽雅的居處,幸福的生活環(huán)境。第二聯(lián)想象而今妻子的生活情景:在春花要被淹在暮色之時,小丫頭就來上燈了;強壯的男仆用掃帚掃著春雪,沒有發(fā)出聲音。第三聯(lián)轉(zhuǎn)寫當年新婚時的情景:春宵寒冷而互相披衣,鉆在被窩里還在聯(lián)句??芍^一片真情,一片溫馨。最后說有一件事能感覺出妻子真是慧心而善解人意,就是:知余心淡不沽名。詩歌在宣稱“房幃何必諱鐘情”之后,接著描寫才子佳人真情鐘情的動人景象,最后點明二人不僅兩性諧和,生活情趣一致,而且是高層次上的知音。其二:“一雙人立影珊珊,竟欲移家住廣寒。別后方知春有夢,書來惟許月同看。癡情憐偶如余易,幻想登仙似汝難。歸去清齋參繡佛,拈花密坐小蒲團?!盵1]142詩歌首聯(lián)描繪勾勒出夫妻月下獨立的幽雅動人形象,所謂“一雙人立影珊珊”,妻子美麗幽雅,性格高傲,以致想象著她要像嫦娥那樣“移家住廣寒”。次聯(lián)寫與妻子別后的相思:當時團聚,夫妻和諧恩愛如在夢中,自然無夢,而今分別之后才知相思之苦,有相思之夢,還借書信傳情,不過此信只有在月下看,仿佛怕其他人看見,或者被其他景物破壞了這種溫馨似的。第三聯(lián)上句寫自己癡情愛戀妻子容易,下句寫像妻子那樣幻想登仙卻很難。最后想象將來的情景:二人心心相印,一同清心素食參佛,拈花相挨而坐在小蒲團上。這兩首詩歌都寫得情真意摯,明確宣示“房幃何必諱鐘情”,再用筆墨描繪過去的鐘情,又想象未來的鐘情,點明鐘情不僅在兩情諧和,而且在高層次上的知心知音?;仡櫄v史,儒家孔子孟子及荀子都不是寡情者,且沒有移情別戀的瑕疵,但后世大男子主義盛行,“妻子如衣服”,《琵琶記》中蔡邕新娶妻子方才兩月,父親就逼他去應(yīng)舉,他要不去就定他一個“戀新婚”之名。理學盛行的明清,狎妓者不少,敢直言愛妻者更是極少數(shù)。船山此詩大膽地向封建觀念挑戰(zhàn),說“房幃何必諱衷情”,可稱大膽而又純潔,所謂鐘情重情而不好色,與世俗人的好色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二月初詩人再次請假,被允準,二月末終于成行。臨行前有《寄內(nèi)子成都二首》,之一:“一年小別暗魂銷,誰與薰衣侍早朝。今日將書慰鄉(xiāng)里,歸期先訂百花朝?!痹姼枨岸湎葘憚e后的極度憂傷,接著希望妻子來京團聚。第三句轉(zhuǎn)寫寄信給家鄉(xiāng)妻子以示安慰,預定歸期在花朝節(jié)。之二:“辦裝錢盡強勾留,且檢紅箋報益州。莫悵人歸春已去,浣花猶及看遨頭?!盵1]616詩歌前半寫無盤纏不能成行的尷尬,與寫信告訴實情。第三句轉(zhuǎn)而安慰妻子不要惆悵自己歸來很晚,所謂“春歸人未歸”,至少可以在四月歸家相會,能觀賞太守浣花節(jié)出游的盛事。詩人二月末成行,四月末至成都,前后僅僅兩月,足見詩人馬不停蹄,星夜趕路,也足見對妻子的思念之深。五月初有《留成都二十日將歸遂寧別內(nèi)子》抒發(fā)他剛到成都不久便離開妻子到遂寧,是為了與父母弟兄團聚,所謂“來去無處開三徑,骨肉何年聚一州”[1]163。
責任編輯:周哲良
The Chast i t yV i ewandConcept of Love fromZhangW ent ao's Love Poem s —ComparisonamongLiBai,DuFuandYuanMei
ZHENGJiazhi
(Collegeofhumanities,Xihua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
Zhang Wentao has more than 50 pieces of poetries which express truelove among couples,which show his distinctive chastity view and view of love,including opposition to dissolute,and attention to 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both love and chastity,and which pay attention to husband and wife,despise desire,and enlarge husbands and wives′feelings and sympathy for his concubine.This is a lot of similarity with Li Bai,Du Fu,and Yuan Mei,and the differenceisverygreat.
ZhangWentao;viewoflove;chastity;comparision
I207.22
A
1672-2094(2015)04-0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