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華縣第三小學 胡映輝
以讀促品,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文五華縣第三小學 胡映輝
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科學地搜集和運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體驗,實現(xiàn)自主閱讀,展示個性化閱讀,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wù)。讓學生在讀中領(lǐng)悟課文,品味課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新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和被別人欣賞的需要,對于小學生而言,嘗試既需要勇氣,又可激發(fā)學生樂于實踐、勇于實踐的熱情。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讀書,并且提出明確要求;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通過讀書實際,力求感知課文內(nèi)容。例如:在執(zhí)教《再見了,親人》一課時,我布置學生先讀課文,并思考如下問題:“再見了,親人”指的是和什么“親人”說再見?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對課文有個大概的了解。接下來,便是瑯瑯的讀書聲。這樣,使學生樂于讀書,善于嘗試。
語文課堂教學的其中一個任務(wù)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思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yīng)把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學生由敢于提出問題,到善于提出問題,到經(jīng)過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再到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學生有問題隨時可以提出,有認識、有體會隨時可以發(fā)表,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著眼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帶著思考讀課文的作用在于讓學生通過讀書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引導他們從讀中質(zhì)疑,讀中釋疑。教師要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實踐的環(huán)境和空間,這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課文思考,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發(fā)揚學生想象的潛能,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課時,我讓學生從文章題目入手,想想從題目上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需要探索;可以從文章里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先劃下來……帶著這些思考認真讀書,為更好的學習課文打下一定的基礎(chǔ),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能力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從讀中了解課文,領(lǐng)悟課文,還要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意境中,品味課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誘發(fā)學生朗讀熱情,激活思維的火花,使其產(chǎn)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方法很多。教師可通過音樂、圖片、實物、電腦課件、影視片斷等真實生動的各種媒介,營造朗讀的情境。亦可通過表演、競賽、教師引讀、范讀等方法激發(fā)朗讀的情趣。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shù)闹笇дZ文的文學性常常伴著作者的情感一起反映到讀者的頭腦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體驗,去品味。閱讀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也是升華學生感情的有效途徑,好的課文往往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既然小學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就應(yīng)該在閱讀教學中去感悟,去積累,并進行運用。在執(zhí)教《再見了,親人》一課時,我在與學生完成探究活動之后要求學生重新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讀一讀,并說一說好在哪里。精心的品讀,使學生重新認識了課文的意境,更深地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yǎng),敵機來了,你丟下自己的小孫孫,你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里;……我們怎能忘懷?”“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弊x著讀著,同學們都流出了眼淚,被作者字里行間的感情,被朝鮮人民和志愿軍之間的親情所感動了。學生們深情地讀,把我這個老師也深深地感動得落淚了,仿佛把我們又帶到了那個跟親人分別的場面……在品讀過程中,學生的感情也得到了升華,思想得到了沉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課文的品讀使學生學會了積累,而這種積累只要運用于實踐,將會使學生語言能力、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傊?,在語文課堂教學,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由地讀,在讀中提高語文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