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雄市湖口中學 陳長蓮
新課改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對策略
文南雄市湖口中學 陳長蓮
實施新課程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不僅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根本轉(zhuǎn)變,同時也必將改變我們教師的生活,實現(xiàn)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的根本轉(zhuǎn)變。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應變,在變革中求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為了真正走進新課程,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有哪些對策呢?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深刻影響和應試教育的巨大慣性,新的教學理念和實際的有效教學之間還有較大的差距。
首先,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師,就要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中學語文課堂。這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其次,要改變對教材的認識。使用教材時,應該對教材作符合學生情況的再處理,這就是所謂的組織教材,從而把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較為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
第三,要改變教學策略。針對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要著重注意引領學生重讀書、重積累、重感悟、重語感培養(yǎng)、重情感培養(yǎng)、重探究、重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由居高臨下轉(zhuǎn)向平等中的首席,學會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程和學校,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第四,改善知識結(jié)構,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語文課程具有廣泛的綜合性。語文知識本身就綜合了語言、文字、邏輯、修辭、文學、閱讀、寫作等多種內(nèi)容。語文的內(nèi)容更是包羅萬象,它綜合了政治、歷史、天文、地理、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方面的知識,其范圍之廣,內(nèi)容之豐富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呼喚綜合型教師,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言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還得善于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學會新的教學技能。
什么是閱讀教學呢?《語文課程標準》中作了這樣的表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師生間對話是民主的、平等的、互動的,具建構意義的功能。這種對話式的教學,與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牽引式、灌輸式教學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區(qū)別就在于:后者強調(diào)的是知識的傳授;前者強調(diào)的是知識的建構。那么,應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實施這種對話式的教學呢?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對話的前提。在學生初知課文文義的基礎上,應當鼓勵他們“見仁見智”地從文章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番特殊感覺。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享有平等對話的機會。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師生共同走進文本。
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是進行有效對話的基礎。教師和文本對話,就是要鉆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鉆研好了,才具備和學生對話的底氣。學生與文本對話時,只有通過熟讀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見解,才具備與同學、老師對話的底氣。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課文讀好,還要為學生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
3.抓生成性教學。
抓生成性教學是進行有效對話的關鍵。閱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一切,教師要注意觀察、傾聽,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思維的碰撞,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對話教學的質(zhì)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聽、說、讀、寫歷來是我國語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四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閱讀教學在語文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語文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想使學生在閱讀方面有所提高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興趣是閱讀的首要條件。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呢?
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閱讀的內(nèi)容、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伙伴;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質(zhì)疑問難,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些由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有可能成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要善于引導和鼓勵學生構建并運用閱讀的廣闊背景。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