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三水區(qū)三水中學附屬初中 李春芳
舞動課堂,享受精彩
文/佛山市三水區(qū)三水中學附屬初中 李春芳
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找到教學設計與實施課堂中的“動點”,設計好“動法”,就能“激活”學生,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使學生“在動中學習,在參與中發(fā)展”。
1.文圖轉(zhuǎn)繪
地理簡圖用簡單的形式來高度概括較復雜的地理事物,內(nèi)容簡明扼要,是變抽象地理知識為具體圖像的便捷途徑。平時讓學生多畫一些地理簡圖,讓學生能夠做到圖文互相轉(zhuǎn)換,以圖釋文。例如:在“中國地形”的教學中,先用簡練的線條把中國輪廓畫在紙上,用彩色筆在圖中畫出山脈符號;然后在空白的地圖上填出主要山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名稱;再讓學生在圖中找出規(guī)律,得出我國地形類型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呈現(xiàn)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征;最后再利用地圖分析討論地勢對我國氣候、大河流向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的影響。
2.圖腦轉(zhuǎn)換
利用每天的課余時間回憶所學的地圖輪廓,然后把所學的知識都落實到腦中虛擬的地圖上去,構(gòu)建自己的腦中地圖。一開始可以利用空白地圖進行輔助構(gòu)建空間模型,如在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內(nèi)容后,投影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然后馬上讓學生在腦中把地球勾繪出來,并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落實到自己腦中的地球模型上;再把洲界線和主要的五大地區(qū)和國家等知識點逐一對應到腦海中的輪廓上,通過這些步驟逐步完善自己的腦中世界地圖。這個過程剛開始可以用紙筆輔助,久而久之,通過這種訓練學生會逐漸習慣于在頭腦中勾勒出學過的地圖和相關信息,也就逐步地學會了構(gòu)建腦中地圖。
中學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種知識綜合的學科。歌德認為:“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需要去搜集一些歷史故事、神話故事、稀奇怪事、笑話等作為情境,引進課堂,通過故事后設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故事中回味、深思,從而使地理學習更具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教七年級時,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己在網(wǎng)上搜索有關地理小故事,然后在課堂上按學號順序進行課前故事演講。例如:在講授“時區(qū)”這個內(nèi)容時,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筆者引導學生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4月10日9點多,一位老太太憑著一張中獎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花旗銀行要求兌現(xiàn),遭到銀行拒絕。因為按票面規(guī)定,中獎領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這時一位年輕人對老太太說:“這張廢票3000美元賣給我吧?!崩咸睦锵?,這張廢票反正無用處,也就同意了。年輕人拿著廢票馬上乘飛機從馬紹爾機場飛往檀香山,1小時后飛機降落在檀香山機場,這時當?shù)氐臅r間是4月9日11時。年輕人一下飛機就拿著用3000美元買到的中獎彩票向檀香山花旗銀行領取8000美元。死票復活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帶著這樣的疑問,學生的學習興致馬上提高,這就為后面的教學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景,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教學效果自然比較理想。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使出教育學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學變得盡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將所有的東西要求學生記住?!痹谡n堂教學中,有針對的進行游戲競賽活動,會使到教學事半功倍。游戲競賽的形式設計要符合教材,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教材中的內(nèi)容,或者學到了學生們必須掌握的課外科學知識。“游戲競賽活動”是“游戲”和“教學”二者巧妙的結(jié)合體。類似于這樣的活動,教師可以事先找一些跟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材料,設計一些趣味性強又不脫離教學的問題,問題的答案可直接或間接地從材料中獲取,然后讓學生自由組隊,問題的難度可以適當?shù)挠悬c梯度或者層次,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則會積極思考并尋找答案,從而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游戲競賽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這點需要教師多花點心思,盡量變著花樣吸引學生的參與,從而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例如:在講授“世界的海陸分布”時,為幫助學生記憶,并準確建立空間概念,筆者安排學生進行拼圖游戲。讓學生熟悉海陸分布的“全家福圖”,并利用卡片按照一定的比例剪出各大洲和四大洋的輪廓圖,寫上名稱,再讓學生自由進行拼圖練習。當學生對海陸分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后,筆者將全班的同學分成12個小組,進行小組拼圖競賽,這時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通過游戲進行教學,既避免了以往“滿堂灌”,又能增加學生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