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北城小學 馮 霞
『家校互動微信公眾平臺』的探索與實踐
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北城小學 馮 霞
家庭和學校的合作成為當今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研究課題。成功的合作,需要學校和家庭的溝通,而溝通是否成功取決于溝通中合理的內容和有效的形式。學校和家庭之間只有選擇合理的內容和有效的形式進行溝通,才可以加深對問題的統(tǒng)一認識。減少觀念上的分歧,促進合作關系的建立,實現(xiàn)合作目標。
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組織等都可以打造一個微信的公眾號,并實現(xiàn)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它區(qū)別于校園雜志、校園微博等媒體,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是快速傳遞校園信息的又一新方式。
(1)輻射面廣,多級傳播。
微信的魅力和影響力相當巨大,它是“憑借大眾的力量,讓信息接收者同時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和轉發(fā)者;利用大眾的力量,以人際圈席卷的模式攜帶信息迅速蔓延的傳播方式”。微信的好友群包括了手機通訊錄的聯(lián)系人、QQ好友等群體,信息的傳播渠道很寬廣。任何人都可以同時擔任傳播者與接受者雙重角色,家長、老師不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來獲得學校發(fā)布的信息,同時還可以作為信息的傳遞者。對接收到的精彩內容,還可以點擊“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將信息再傳遞給其他人,形成信息的二級乃至多級傳播,實現(xiàn)多級化互動、交流。
(2)目標明確,信息精準。
微信用戶之間需要經過相互確認才能成為好友,才有機會接收到對方發(fā)布的信息。北城小學“家校互動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以本校家長、老師為主,他們都是主動、自愿地選擇這一平臺,排斥性較小。學校會根據這些受眾群體精準地推送與他們密切相關的信息。
(3)突破時空,高效傳播。
“家?;游⑿殴娖脚_”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只要家長開通微信,就可以定期地不受限制地瀏覽到校園資訊。這些簡練的、主題鮮明的、形式活躍的信息,在家長們茶余飯后的空隙悄然到來,每天利用三分鐘的時間就能快速瀏覽完畢。家長們簡單的會心一笑、點頭會意中,家教的良方就已經浸潤心田。
(1)宣傳推廣,提高關注。
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需要進行一定推廣、宣傳,讓大部分受眾群體接受。學校首先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講解開設“家?;游⑿殴娖脚_”的目的及登陸辦法,然后利用家長會向全校家長介紹這一“微信公眾平臺”,讓老師指導家長掃二維碼加入。并借助媒體的宣傳優(yōu)勢,在當地媒體《番禺日報》中進行《北城小學微信公眾平臺開通啦》的相關報道,邀請社會各界加入。
(2)創(chuàng)新內容,提升內涵。
內容是一個媒體生存的最大武器。精彩的內容,實用的信息是吸引受眾的最大法寶。由于我校“家校互動微信公眾平臺”的對象主要是教師、家長,他們的需求是了解學校的新聞動態(tài)、孩子的校園生活、家教小知識等。為此除了新聞推送外,我們專門設立了“走進北城”“特色教育”“精彩推薦”“互動交流”四個欄目,各欄目下設二級目錄,分別是:走進北城——序言、學校簡介、校園文化、校園風光、繽紛活動,這是北城的一扇窗,讓每一位閱讀者可憑借這里了解北城,欣賞獨具特色的嶺南校園文化;特色教育——心智教育、幸福德育、啟智珠心算、快樂足球,從學校走特色發(fā)展之路的角度詮釋北城,將學校的特色辦學理念及兩大特色項目(珠心算、足球)向讀者進行介紹;精彩推薦——微教育、騰訊教育,將各種教育資源提供給家長、老師,便于他們隨時使用?;咏涣?,給家長、老師的交流創(chuàng)設一個平臺,在這里家長與老師可隨時進行互動問答。同時,學校還結合階段性教育的需要,圍繞廉潔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專題教育活動的推送。
(3)全員參與,規(guī)范管理。
一個新媒體的產生和發(fā)展離不開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人員,同樣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也離不開一個充滿朝氣、團結合作的團隊。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整體運營包括微信運行后臺、內容提供者、接收用戶等幾部分。在這幾部分中,要能確保信息的新鮮、準確、準時,“內容提供者”也就是編輯是關鍵。這個編輯需要有對新聞信息的敏銳性,知識的豐富性和視野的廣闊性。我們挑選了信息資訊度高、計算機能力強的中層干部——大隊輔導員、團支書為總編輯,并邀請全體老師參與,一方面要求科、級組長負責及時將本科、級組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報道;另一方面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都上交兩份稿件的任務,內容可以是班級動態(tài)、親子活動案例、育兒妙招、教師個人風采、生活小百科等。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