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119)
論明清小說中的女性悍妒文化——以《聊齋志異》中的“悍妒婦”形象為例
劉 敏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119)
《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以志怪傳奇為特征的文言小說的杰出代表。通過對悍妒文化做源流梳理,例舉歷史上有名的悍妒典故,認為明清小說家提出的療妒法主要有:以悍制悍、佛法療妒、道德說教等。
《聊齋志異》;蒲松齡;“悍妒婦”;形象分析;文化反思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不僅為我們展現(xiàn)了光怪陸離、花妖狐魅的世界,還為我們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斑斕世界,其中有多篇涉及“悍妒”型女性的描寫,展現(xiàn)了潑辣、強悍、嫉妒成性的女性形象?!督恰菲?、《邵九娘》篇金氏、《段氏》篇連氏、《段式附》篇毛氏、《呂無病》篇王氏、《馬介甫》篇尹氏、《辛十四娘》篇阮氏。[1]等都是塑造較為成功、典型的“悍妒婦”形象。《聊齋志異》中“悍妒婦”不僅數(shù)目較多,且其強悍、嫉妒之粗暴行為甚至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那么蒲松齡為何會在小說中創(chuàng)作出如此眾多的女性形象?明清小說家們對此提出了怎樣的“療妒”方法?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論述研究。
《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妒”字:“婦妒夫也,從女戶聲,當故切?!保?]它將“妒”定義為單向的,僅指向女性對男性的嫉妒。歷史上,“妒”文化一直作為一個持久性吸引人的話題被人們探討著,西方宗教文學經典《舊約》里記載女性始祖夏娃是由男性始祖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衍生出來的,所以上帝要求夏娃誓死聽從、順命于自己的丈夫,中國古代社會更是“三從四德”觀念深厚。在如此綱常森嚴的社會里,女性較長時間里一直是作為男性的一種附屬品而存在,婦道文化要求為人妻需唯夫命是從,賢惠溫柔。
在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嫉妒心理及其行為一直被視為一種惡德,是人性之惡的表現(xiàn),在這一方面對于女性的要求更加嚴苛,認為嫉妒是女性“癡愚”的表現(xiàn)。漢代的《大戴禮記》記載“婦有七出”:“不順父母者、無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惡疾者、多口者、竊盜者?!保?]其中就有“嫉妒者”需去的一條。“悍妒”之“悍”與“妒”在性格方面各有側重,錢鐘書先生曾言:“悍妒相連,卻非一事。”[4]妒,多表現(xiàn)于心理層面;悍,則表現(xiàn)于行為層面。女性妒的出發(fā)點常常是為生存不得已為之,但在宣泄情緒是時又往往無所不用其極。將悍、妒糅合來形容女性,表明此人從心理上單純的“嫉妒、吃醋”已經延伸至行為上的兇悍潑辣,這種質的變化往往令妒悍的接受方(丈夫)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前面說到“悍妒婦”在古代只是很少數(shù)目的存在,這包括真實的歷史,也包括文學作品。呂太后算得上歷史上最有名的妒婦了,她將劉邦寵幸的戚夫人剁去手腳拋棄在豬圈里,稱其為“人彘”,簡直令人發(fā)指。另外,房玄齡夫人也愛嫉妒,為了不讓丈夫納小妾,不惜喝掉一整壇的醋,用“醋壇子”來形容女性愛妒忌的說法就是從她而來。蘇東坡也曾遇到過悍妒婦形象,即其友陳季常之妻柳月娥,“獅吼”打油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5]充分展現(xiàn)了柳月娥的悍妻本色,使得柳月娥的悍妒形象在歷史上廣為人知。
與妒有關的典故、地名也成為我國文化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并州(今太原)的“妒女泉”就是代表。南朝梁文學家任昉在其代表作品《述異記》中記載,并州的妒女泉,婦人從此經過的時候不許穿靚麗的衣服、化濃艷妖嬈的妝,否則就會遭風雷之災。臨津的“妒婦津”史書上也有記載,丈夫喜好文學,讀罷《洛神賦》,感嘆洛神的美貌,不想其妻竟然吃起神仙的醋來,投河而死,死后還對渡河的美女不放過,實在是甚妒的代表了。雖然明清時期女性悍妒文化的氣息開始普遍散發(fā)在史書、地理名勝的命名及文人筆記中,但此前的女性悍妒,總是缺乏更廣闊的社會認同和參與度,遠遠達不到明末清初時期“悍妒婦”問題的影響力。
明清時期針對“悍妒婦”的討論變得空前激烈。蒲松齡借《聊齋志異》談到:“每見天下賢婦十之一,悍婦十之九,亦以見人世之能修善業(yè)者少也。”[6]將不妒的女性稱為“賢婦”,并且將不妒形容成“善業(yè)”,可見蒲松齡對不妒女性的推崇和向往。陸人龍在其小說集《型世言》第十八回題詞中寫到:“世嘗為婦人恨者,曰妒?!珊?,直見小耳?!保?]陸人龍將女性好妒主因歸為男性納小妾,已近一針見血地點透了封建婚姻中不平等的一面。且笑廣主人在《醋葫蘆·說原》中解釋男女主人公名字:“都氏者,言天下之婦人,都如是也。……成圭者,成規(guī)也。言天下之男子,未有不怕婆而能為丈夫,如公輸不能拙規(guī)矩而成方圓?!保?]從如此眾多的作家名士的討論中可以看出,明末清初之時,女性“悍妒”問題已近成為一個較為常見的社會現(xiàn)象。
明清小說家們塑造的妒婦形象非常之多,可以列舉很多,《聊齋志異》中的江城、尹氏、侯氏、金氏等,伏雌教主《醋葫蘆》之都氏,靜恬主人《療妒緣》之秦淑貞,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之童寄姐。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眾多悍妒婦形象毫無疑問在向人們揭示著明清時代畸形的兩性關系。
《聊齋志異》中“悍妒婦”的最佳代表當屬《江城》篇里的江城和《馬介甫》篇里的尹氏,而其連帶出來的高蕃和楊萬石這兩個人物也成為文學作品中經典的懼內形象。
1.江城
《江城》講述的是江城和高蕃的愛情、婚姻糾葛。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日共嬉戲”,兩人自由戀愛,有較為深厚的感情基礎,按理說婚后應生活得其樂融融,但不成想?yún)s是一片雞犬不寧之象。除了江城心性愛妒忌、兇悍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高蕃少年才俊,“儀容秀美”,“富室爭婚之”,而高蕃卻一心相中了兒時玩伴——江城,和父母僵持了一段時間,高蕃終于如愿娶回了江城,卻沒想到江城雖形象“艷美絕俗”、“明眸秀齒”,卻“心弗善也”。一是愛動粗,還愛善變,翻臉不認人。“詞舌嘲啁,常恬于耳”[1],喜歡吵鬧嘮叨,令人心生煩悶之情。“稍稍反其惡聲。女愈怒,撻逐出戶,闔其扉。生喈喈門外,不敢扣關,抱膝宿檐下?!保?]丈夫稍一表露不滿之情,江城就已近棍棒等候了,或者直接拳打腳踢、用手抓撓?!耙蝗眨豢皳槌?,奔避父所,翁媼方詰問,女已橫梃追之,竟即翁側捉而錘之?!边@更是令人難以想象了,兒媳婦竟然敢當著公公的面扇打丈夫,其悍婦形象躍然紙上。
二是甚妒。當她得知高蕃“納妓齋中”,便“指齋謾罵”。她假冒妓女約會高蕃,面對高蕃的一番甜言蜜語,先是“女默不語”,后是“女終不語”,當高蕃“躬身促火一照,則江城也。大懼失色,墮燭于地,長跪觳觫,若兵在頸。”[1]先是面對高蕃的一番露骨表白,絲毫沒有將憤怒之情表現(xiàn)出來,而是以靜制動,當高蕃拿燈照看美女卻發(fā)現(xiàn)是己妻江城時,其驚恐之狀更是從側面烘托出了江城的“兇悍”之面。另外她還經常女扮男裝暗查丈夫的言行,若發(fā)現(xiàn)丈夫在外有私情,回家之后肯定是一頓鞭打。另外她還經常像老鷹捉雞一樣追趕丈夫,其夫落荒而逃,經常把飯菜用腳踢給丈夫。
她的高壓政策令高蕃承受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致使高蕃在參加生員歲考時,講解考試內容發(fā)生錯誤,被革去功名。這樣的江城真是可怕之極,她的性格遠遠超出了平常人的想象,近乎瘋狂。蒲松齡將江城的悍妒行為解釋為前世因,江城前世本是靜業(yè)和尚養(yǎng)的長生鼠,公子前世是一個士人,偶然間游行到這個地方,誤將長生鼠踩死,所以江城轉世之后專為報復上輩所受屈辱,細讀起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2.尹氏
《馬介甫》中的楊萬石同樣也有一個強悍的妻子,楊萬石的懼內形象十分典型。
家中有客人,楊萬石數(shù)次提到請夫人備飯,嬌慣傲慢的妻子卻始終不做飯菜。當尹氏得知楊萬石與侍妾王氏偷偷有了個兒子,而自己還蒙在鼓里,先逼他跪下,然后給他戴上婦女所戴的頭巾,并操起鞭子往外趕。對于這種人格上的侮辱,楊萬石不僅安然受之,還生怕頭巾掉落。馬介甫強行摘下其頭巾時,楊萬石“坐立不安”,還擔心悍妻會責怪他私自脫下頭巾。馬介甫對尹氏的悍虐行徑憤恨不已,在他第二次到楊家時,見到楊父依舊破衣爛衫,楊萬石的弟弟楊鐘也因惡嫂投井身亡,便氣憤地對楊萬石說:“我曩道兄非人,然不意至此?!保?]看到楊萬石臉上被尹氏打過的痕跡還清清楚楚,便用言語來刺激他:“兄不能威,獨不能斷‘出’耶?毆父殺弟,安然忍受,何以為人!”[1]這一激,讓楊萬石有了點怒氣,于是他便疾步走向屋里,可是面對尹氏怒氣沖沖的一句:“何為?”又讓他大驚失色,雙手按地地跪下就將馬介甫給招了出來:“馬教余出婦?!币蠚鈮牧耍謱さ墩夜?,楊萬石連滾帶爬地慌忙逃走了。面對這種怕老婆到骨子里、沒有一點骨氣的男人,馬介甫不齒地說:“兄真不可教也已!”
尹氏不僅不尊重楊萬石,更有甚者不尊重楊父,楊父在家的地位是“齒奴隸數(shù)”,衣敗絮,吃兒子竊來之食。馬介甫施舍的新袍新帽也被尹氏一怒之下“就翁身條條割裂”,順便狠批老翁個嘴巴,狠揪其胡須,最后逼得楊父不堪其辱,“隸道士籍”,遁世而去。尹氏自己的惡行并沒有給她帶去長久的成就感,后來楊家家道中落,她后來以錢三百改嫁屠夫,依舊狂悖如初,卻不曾想“一物降一物”,所嫁屠戶橫行殘暴,經常對其施暴:“以屠刀孔其股,穿以毛綆懸梁上,荷肉竟出”,“屠既橫暴,每醉歸,則撻詈不情”[1],致使尹氏終于領悟了自己之前對待丈夫的行為和屠夫是一樣的殘暴。最后淪為乞丐之后也算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聊齋志異》里還有很多其他的悍妒婦代表,《邵九娘》金氏“不育”,反而還“奇妒”。對于丈夫花百金買回來的妾,她一直非常殘暴地迫害,致使小妾沒過幾年就被折磨死了。《呂無病》中孫生的第二任妻子王氏對夫妾之子動輒打罵,將妾呂無病及其孩兒活活害死。《辛十四娘》里的阮氏怕丈夫沾花惹草,命小妾、丫鬟們都不許化妝。一個小丫鬟去他丈夫房間服侍,拉拉扯扯被她看見后,立馬拿起木棍將丫鬟打得腦漿迸裂。《閻王》李常久嫂,對小妾極為嫉妒,在小妾生產的時候,用針刺穿她的腸子,致使妾產后還時時腹如絞痛。
面對如此兇殘的“悍妒婦”們,明末清初的小說都提出了怎樣的應對之策呢?總結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悍治悍”
這種方法以蒲松齡為代表,《聊齋志異》中的尹氏后來改嫁屠夫,依舊狂悖如初,卻不曾想“一物降一物”,所嫁屠戶橫行殘暴,經常對其施暴,“解縛抽鞭,一抽則呼痛之聲,震動四鄰”[1];“屠既橫暴,每醉歸,則撻詈不情”[1]。正是這種野蠻的“以悍治悍”法使尹氏終于領悟了,讓尹氏看見屠夫,就會不自覺的骨毛戰(zhàn)栗,也使她最終領悟自己之前對待丈夫的行為和屠夫是一樣的殘暴。
2.佛法療妒
佛法療妒法?!渡劬拍铩分械慕鹗弦虿〔挥?,邵九娘以德報怨,為其醫(yī)治,金氏有所悔悟,“彌自懺悔,臨下亦無戾色”。江城被講佛法因果的高僧用水噀其面后,自此幡然醒悟,懺悔自責??梢姺鸱ㄖЯ?,佛法“療妒”,將對女性的美好期待寄托于佛法約束。
3.道德說教
另外就是道德說教和感化?!动煻示墶分厥?,在自己落魄無依時,面對只有巧珠一個人給予她的幫助和照顧,終于意識到有妾的好處。當她在病床上自我反省時,意識到自已之前阻止丈夫納妾的行為實在是錯誤之極。當然秦氏這種幡然醒悟、立馬悔改的形象,是小說作者靜恬主人強加在其身上的,真實反映的無非是男性對妻妾簇擁、和諧相處場景的幻想。
4.藥物或食物療妒
根據(jù)有關傳說,用食物或藥物來治療嫉妒。在明末作家吳炳的劇作《療妒羹》中可以看到食物的例子,這種食物即是“羹”,現(xiàn)在推斷起來應該是一種濃湯。另外就是藥物,在《馬介甫》里馬介甫給楊萬石的“丈夫再造散”就是最好的代表?!鞍凑者@種邏輯,嫉妒只是女人的一種病,她很快就會幡然醒悟,最終將接納一個賢淑而又能生育的妾?!保?]但是用藥物或食物來治療嫉妒的方法多少帶有神秘性,而且受眾較少,并不為太多人所擁有。
5.政治力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借用政治的力量的辦法,如《邵臨淄》篇里的“臨淄某翁女”,“悍甚,捶罵丈夫以為?!保?],當其被送進衙門,“杖責三十,臀肉盡脫”[1]之后才變得溫順了。不過這種情況缺乏普遍性,屬于個案情況。
(一)“悍妒文化”產生原因
明末清初之時封建社會已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到這一歷史階段呈現(xiàn)出衰頹之勢,在封建經濟內部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萌芽因素,上層建筑中也生發(fā)出許多破綻與裂縫。到明朝末年,雖然封建衛(wèi)道者為防微杜漸依然倡言“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在明事理的知識分子心中已經滋生與此不同的婦女觀念,在明清戲曲、小說等作品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才智女子形象。
明清時期,女性的經濟地位有所提高,從而進一步獲得了一定的家庭話語權,農業(yè)生產、手工業(yè)紡織品等行業(yè)中女性的重要性遠遠高于男性,經濟地位的提高為女性的自主獨立提供了強有力的背后援助。文人文集中也出現(xiàn)了肯定女性家庭地位的內容。例如,歸有光就曾大加贊賞陳君之妻郭孺人,夸她會理家:“辛勤二十余年,家用可以給”。[9]
然而,女經濟地位的提高在宗法制社會中并沒有帶給女性應有的權利,致使女性產生不平衡情緒。這種不平衡在男性尋歡作樂時會被引爆起來。明末清初小說中塑造的大多數(shù)悍妒婦沒有子嗣,俗話說: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中國古代社會講求家天下,宗法制就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一種規(guī)范制度,子嗣在宗法制環(huán)節(jié)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而悍妒婦沒沒有生育子嗣卻反而乖張無比,這一點成為小說家們對她們大加鞭撻的重要原因。
另外,談到感情,尤其是男女之愛情,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排他性,誰也不愿意和別人分享一個愛人。中國自漢代儒家思想被立為正統(tǒng)思想之后,其“男尊女卑”觀念被歷代帝王所宣揚,納妾現(xiàn)象日益普遍。地主階級為鞏固自身地位,也宣揚“多子多?!钡姆饨ㄓ^念,這些都促成了“一夫多配”制的形成。悍妒婦主要的身份是妻子,妻子與丈夫在納妾問題上的矛盾斗爭,妻子與小妾在爭奪丈夫寵愛之間的較量,都極容易促使女性失去其本身溫文爾雅的淑女形象,在維護自身愛的權利時極力抗爭?!恶R介甫》中的尹氏沒有生育子女,丈夫的小妾難得懷了子嗣,她卻難以遏制自身的嫉妒之火,將妾之“裭衣慘掠”,致使“崩注墮胎”。尹氏以一己之力來破壞家庭的香火大事,這在小說家那里是萬萬不受認同的,所以作者給尹氏寫下的結局是流落他鄉(xiāng)、淪為乞丐。
其次,明清時期個性解放思潮涌動,女德、賢婦等傳統(tǒng)思想失去了以往固有的吸引力。人們開始拋棄追逐虛幻的名聲,轉而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感,女性當然也不例外。以小說家為代表,他們開始醉心于及時行樂的人生觀,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金瓶梅》為代表的世情小說中。及時行樂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女性,女性權利意識、主體意識受其啟發(fā)開始覺醒。保守的小說家在處理這種“重量級”矛盾時,不約而同地采用將女性丑化的手法,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多為男性,更愿意為自己人辯護。
最后一點,男女雙方在愛情里的訴求不一致影響了雙方和諧穩(wěn)定的婚姻關系。尋得人生安穩(wěn)的歸宿與完成傳宗接代、相夫教子之使命相矛盾?!恶R介甫》中尹氏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她被希望扮演好生育工具的角色,卻沒能扮演成功。這必然導致雙方的不快和沖突。
小說家們?yōu)槭裁磿茉斐鲞@么多的悍妒婦?其實,只要聯(lián)系起小說家們自身的處境就容易理解,明末清初大多數(shù)小說家家境貧寒,但文人固有的倔強、風流心態(tài)仍然在他們身上得到體現(xiàn)。吳秀華在其著作《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書中提到“卑微的身份、匿影寒廬的處境,使絕大部分小說家無緣享受三妻四妾的艷福,但他們卻通過小說強烈地傳達了廣擁美色乃理所應當?shù)男睦怼雹?。從女性角度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更看重的是夫妻間相濡以沫之情,因而面對丈夫的濫情主義生活觀念和行為上的背板時,她們本能得表現(xiàn)出悍妒的一面。
(二)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總結出,蒲松齡是在肯定一夫一妻多妾的基礎上寫女性悍妒的,雙美一夫是蒲松齡對家庭倫理關系的一種幻想。他運用傳奇、志怪的浪漫主義手法和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塑造了一系列婦女形象,描寫了“療妒之方”,既體現(xiàn)了作者進步的思想,也帶有封建時代的烙印。這既是蒲松齡進步的婦女觀的表現(xiàn),也是他階級的、歷史的局限造成的必然結果。
以蒲松齡為代表的明清小說家,在其小說中以刻畫人物為中心,突出貢獻就是塑造了一批生動、形象的妒婦形象,江城、尹氏等都成為個性鮮明的人物典型。但是,總體來看小說中的妒婦都是被否定的形象,作家們對這類女性深惡痛絕,于是就通過各種方法來丑化她們,想出各種方法懲罰她們。這無疑彰顯了小說家們都是站在男性的立場上來看待妒婦現(xiàn)象的本質,帶有悍妒婦形象的小說體現(xiàn)了明顯的男權意識,它們是特定時代男性隱秘心理的一種表露。
總而言之,明清之際小說中“悍妒婦”形象的噴涌而出,以其背后所蘊含的悍妒文化,對今人是有啟發(fā)意義的。悍妒文化是那個時代發(fā)展所流露出的積極信號,它促使封建社會的開明男性逐漸擺脫對在女性面前自大傲慢的態(tài)度,開始從理性角度思考婦女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我們有幸生活在男女平等水平相對較高的時代,在此時代中,悍、妒依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然而它只是調和的作用,有點妒,生活更有情趣;多了悍,就少了溫潤和諧。作為一位女性,擁有獨立之精神和自我生活的良好能力,才能從根本上真正為自己而活。
[1] 蒲松齡.王刻聊齋志異校注[M].濟南:齊魯書社,1998.
[2] 說文解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 儀禮[M].北京:中華書局,2012.
[4] 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5] 洪邁.容齋三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 侯忠義.中國古代珍惜本小說[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
[7] 歸有光.震川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8] 陸人龍.型世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9] 吳秀華.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李兆平]
The Stduy on Ming and Qing Dynasty fictions about Shrew Cultural——Aggressive and Jealous Women Image Analysis in Liao Zhai Zhi Yi
LIU Mi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119,China)
Liao Zhai Zhi Yi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cient super natural classical novels of our country.Pu Song-ling used both imagine and realistic approaches to help us to understand“the Shrew”a type of women in Liao Zhai Zhi Yi.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ggressive and jealous women images in the novel of Liao Zhai Zhi Yi.with deeply exploring the cultural roots of“the Shrew”type women appeared in the Ming and Qing society.The paper gave the prevalent reasons of“Jealous Wind”that represented in the Ming and Qing literati for women’s“jealous therapy”approach,and explain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envy.
Liao Zhai Zhi Yi;Pu Song-ling;aggressive and jealous women;image analysis;cultural significance
I206.2
A
2095-770X(2015)06-0057-04
2015-03-16
劉敏,女,山東日照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