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嚴佳婧
或許是“中國最牛的高校極速深度推廣平臺”
文 嚴佳婧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尚在大學念書時自己的年輕模樣?;蛟S已經擺脫了高中時的青澀,卻對自己的未來依然充滿了未知的迷茫。大學時的夢想比起過去似乎更為遙遠,放在自己面前的四年,已經不是能讓人輕易說出想當科學家,想當大作家的階段。學習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么,反而這個時候更需要捫心自問。
然而有人就想到了,大學的時候,我要創(chuàng)業(yè)。
這個人就是坐在記者面前,看上去完全還是個學生仔的楊云帆。1994年出生的他,已經是上海挖創(chuàng)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了。而這甚至不是他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經歷。
楊云帆的創(chuàng)業(yè)起點就在他的母校,上海東華大學,準確地來說,還離不開微信。當時,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他,就已經在尋思是否能在這片環(huán)境中做出一點不一樣的事情。拼學業(yè)?未必能比得過學霸。搞運動?也不是自己的專長。但在韌勁和眼光的銳度上都稍贏同齡人一籌的他,很快就想到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那么突破口在何處?作為用工標準,還有一些人則是缺乏應聘渠道。通過該網站,招聘方公開招募崗位,應聘者在投遞崗位后以分享或者其他方式推薦給同學,以一種“返優(yōu)”的模式為網站的盈利手段。但招聘類網站的競爭相當激烈,同質化的產品很多,最終它并沒有成為楊云帆的最后歸宿。
新學期又開始了,他也進入了創(chuàng)業(yè)的新階段,那就是“秒送”。大一新生,可能都會有過對于未知的校園急需各路前輩指點的時候,校園地圖,課程信息甚至是哪邊的食堂更好吃,都是一頭霧水。楊云帆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經歷就是做了一個校園微信平臺,該平臺主要的功能是發(fā)布有關大學校園的第一手新聞報道和生活信息。為學子們了解學校動態(tài),把握校園時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和渠道。初看似乎是個“自娛自樂”,大學生發(fā)揮學業(yè)以外的精力的“小”創(chuàng)業(yè)作品??尚〉綍r令季節(jié)貼士,大到學校官方活動預告,樣樣都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是卻始終不是楊云帆的終極理想。畢竟他也坦言,微信這個平臺也不是沒有遭遇過問題,他專攻校園信息發(fā)布,也就面臨著運營模式難以復制,信息更新速度要求快速,可是用戶群擴張的規(guī)模和速度又有局限。之后他便將這個平臺交給有志的學弟學妹們繼續(xù)打理,自己又想到了新的點子。
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經歷,楊云帆選擇了“為別人找工作”。
在大學校園內,不乏一些同樣想要自己獨立自己掙錢的學子。楊云帆這個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一些大學生兼職的怪現(xiàn)象:沒有正規(guī)的渠道,沒有統(tǒng)一的
楊云帆給“秒送”打的牌子很響亮——“中國最牛的高校極速深度推廣平臺?!彼麑⒚胨偷默F(xiàn)狀概括為校園、精準、同步、五城、百點。聽起來有點玄乎,“秒送”究竟是一個在干什么的項目呢?
實際上很簡單。現(xiàn)如今誰沒有智能手機,又有多少人不用微信呢?這自然是一塊商機無限的土壤,許多商家,無論前身是電商還是實體商戶,都在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品牌推廣。“掃一掃,加關注”,依然是許多街頭巷尾都可以看見的營銷推廣手段。楊云帆這個時候就看到了自己能為這些商戶創(chuàng)造的價值。“這是一個有需求又有要求的市場。許多品牌要結合線上線下做品牌推廣,往往面臨人力資源和場地資源難以調配的問題?!彼@樣說道。秒送作為一個渠道,打通了商家與第三方場地提供者的合作,承擔了品牌方的宣傳員人力工作,簡單粗暴地來說,就是“你提供品牌宣傳要點和獎品,我來出人出力出地方,并且一定給到你亮眼的關注量”。這都是楊云帆瞄準了目前品牌推廣光從線上進行很難;區(qū)域分化顯著;對需要推廣的商家,尤其是中小型企業(yè)而言,獨立運行成本過高;效率不高,難以做到專業(yè)的宣傳效果等等特點考慮得出的方案的執(zhí)行結果。
而這次的創(chuàng)業(yè),他也沒有離開校園?!懊胨汀鼻∏【褪轻槍π@這個充滿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對于新產品的高接納度,以及消費水平還沒有高到“高冷”的大學生群體量身定制的推廣平臺。
“我們沒有資金去直接和校方一起合作,要在學校里單獨辟一個場地出來做推廣,成本太高。這個時候我就想到了,像大學的一些快遞站啊、小賣部啊、打印店啊,他們的場地有時也會形成空閑資源,為什么不和他們商量呢?我們的要求其實不多,只要給我們一個臺子,就可以做?!睏钤品€說道,最早的秒送,就落腳于東華大學的快遞站。可就是這樣一塊塊小的拼圖一般的推廣站點,已經覆蓋了上海35所高校,形成了秒送獨特的推廣圖景。目前在全國100多所校園能看到秒送。
而這樣的成果,僅僅發(fā)生在今年的3月至今這一短暫到飛起的時間段內,目前他們的團隊,也不過只有30人。
先從秒送的優(yōu)劣談開,楊云帆總結了一下這次創(chuàng)業(yè),他從產品和市場中看到的閃光點和有待解決之處。在場地、人工和物資的成本方面,他都有絕對的信心。此外,它們也不僅僅是做一個拿了獎品就拜拜的簡單推廣,始終還是要回到線上,例如楊云帆提出了積分積點的返還優(yōu)惠方式,不是以單純的獎品吸引消費者,而是使用戶最終回到商業(yè)販售的條鏈中。根據(jù)他的統(tǒng)計,目前每個點一天能有200到1000的學生來光顧秒送的推廣臺。當然問題也不是沒有。用第三方的場地,那么自然就是拿人的手短。為了避免秒送的客流給提供場地的打印店或者校園超市帶去過多的負擔和不滿,他們還通過發(fā)放所在實體商戶的商品優(yōu)惠券或者代金券的方式,營造一種互利共生的氛圍。
擴張這么迅速,有沒有想過學業(yè)會跟不上?
楊云帆坦白地說道:“我現(xiàn)在是休學創(chuàng)業(yè)的?!边@是個令人有點始料未及的回答。休學創(chuàng)業(yè),聽上去似乎非常英勇無畏,實際上卻也意味著他要承擔比同年人更多的負擔和風險,也必須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擔當。為什么對創(chuàng)業(yè)這么執(zhí)著?楊云帆認為自己出身商賈之家也有一點的影響因素在其中。但是家長和老師真的不會反對么?面對這個問題,他毫不扭捏地回答:“我不喜歡在太大的負面情緒和壓力下工作。我的這個決定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正因為如此才能順利地創(chuàng)業(yè)。凡事首先都是要溝通,要達成理解,否則終究是行不通的。”
那么有沒有想過自己的項目迄今為止都是在校園中展開,是否有要脫離學校范圍的念頭呢?楊云帆點點頭:“想過,實際上秒送也許未來將會把觸角延伸到校園周邊地區(qū)。”他同時也表示但這個項目還很年輕,現(xiàn)在就下定論或許太早。
關于創(chuàng)業(yè)經,楊云帆認為團隊建設很重要,曾經他的小伙伴們都是同學、同輩,逐漸地他開始吸納招聘社會人才,對方的經驗和實力讓他驚喜,也滿足了他的需求。對于如何領導一個團隊,他表示最重要的還是磨合,“我是個沒架子的人”。笑著說出這句話的他顯得頗為年輕。好的人才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消費者的心理也是,一定要把握得當,只有找到新的視點,直擊對方的需求,就有成功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