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昭
“十八歲,十八歲,我參軍到部隊……”這首《當(dāng)兵的歷史》輕快而激昂的旋律,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扛起鋼槍,走進軍營。而在這支歌曲跳動的音符背后,記載的也是軍旅歌手蔡國慶20余年的音樂人生。
蔡國慶的父親是一名歌劇演員,他的母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地毯設(shè)計師。小時候,父親為了培養(yǎng)他,每次去歌劇院排練都會帶上他。父親在臺上如癡如醉地排練,兒子坐在臺下如癡如醉地觀看,這是歌劇院中常常出現(xiàn)的畫面。那么小的孩子,竟然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一點兒也不覺得枯燥。長期的耳濡目染,蔡國慶漸漸對唱歌著了迷。4歲時,他已能模仿大人唱整段的《茶花女》《蝴蝶夫人》了。10歲那年,蔡國慶出了人生第一張唱片《周總理來到少年宮》。從那以后,這個英俊少年開始走上舞臺唱歌,樂觀且自信。11歲那年,蔡國慶就考入了中央戲劇學(xué)院(少年班),在那里苦練童子功,還去體校學(xué)了3年的武術(shù)。1990年,蔡國慶因一曲《北京的橋》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歌手。但那時的他一直將父母的話牢記在心:“慶兒,你要知道,忙是因為你被需要。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對那些愛你的人真誠,舞臺上張揚,生活上一定要低調(diào)?!?/p>
1993年8月28日蔡國慶參了軍,走進了總政歌舞團,無論是北疆連隊、南海艦艇、高原哨所,還是遠離大陸的孤島連隊,演出條件無論有多艱苦,蔡國慶都堅持了下來,最終在當(dāng)兵的第一年內(nèi),完成了近140場無報酬的軍隊演出任務(wù)。憑著這個戰(zhàn)績,第一年蔡國慶就立了三等功。在此后的軍營歲月里,蔡國慶始終沒有放棄歌唱,不懈地在音樂之路上邁進。
“每次當(dāng)我唱起《當(dāng)兵的歷史》,就會心潮澎湃。我每次在八一雙擁晚會上,都會演唱軍旅藝術(shù)家印青老師的作品,印青老師對我來說更是師恩難忘。每次聽我演唱,他都會從各方面告訴我要注意什么。印青老師的歌在我看來是八一軍旗下最嘹亮的歌,他是和平年代了不起的作曲家,他的歌象征著民族的生命力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可以說他是如今我們這個時代軍旅歌曲作者的領(lǐng)軍人物。其實,當(dāng)兵這20多年來,是我激情飛揚、干得最歡快的歲月,也是我人生中最值得自豪的歲月。正如《當(dāng)兵的歷史》這首歌曲中的歌詞所寫:生命里有了當(dāng)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懊悔;生命里有了當(dāng)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感到快慰;生命里有了當(dāng)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感到珍貴!”蔡國慶說,他熱愛歌唱,熱愛部隊生活,熱愛是自己最好的老師。熱愛能激發(fā)人的潛能,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即便是遭遇困難挫折,也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是啊,在這20多年的軍旅歌唱生涯里,蔡國慶變得更加勇敢而堅強。為了履行軍人的使命、軍人的責(zé)任,高原、沙漠、海島、邊防,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回憶說,有一次,他在團領(lǐng)導(dǎo)的帶領(lǐng)下去東北下部隊慰問演出,一天連演3場,吃飯都在后臺。休息時間又緊、吃飯時間又急,嗓子扎上了魚刺,可節(jié)目馬上到他了,戰(zhàn)友們的歡呼聲就像沖鋒的號角,他毫不遲疑地走進了戰(zhàn)友中唱起了《士兵的桂冠》《同一首歌》等多首歌曲。演唱完立刻去醫(yī)院,軍醫(yī)從他喉嚨中取出了一根1.5厘米的帶血魚刺。1995年.他為了下部隊為兵服務(wù)上舟山群島演出,放棄了美國好萊塢動畫大片世界名著《悲慘世界》男主角配音及主題歌演唱的機會。為了戰(zhàn)友放棄個人利益,沒有一絲懊悔……
八一前夕,讓我們細細聆聽蔡國慶的歌聲,每一首軍歌的深處,都傾注了他獨特的情感。那從心底涌動出的熾熱的英雄氣概、凝聚著軍人永恒信念的精氣神,總能給我們以激勵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