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英
初中生的特點是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所以他們對圖片的感知能力比對文字的感知能力更強由于初中歷史的內容紛繁復雜,年代、人名、史實頗多,學生很難記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利用初中歷史課本中的插圖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利用歷史圖片進行歷史教學呢?
一、利用圖片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歷史知識浩如煙海,學生對此感覺十分頭疼,但是一遇到圖片的時候,學生就會很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高,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圖片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比如,在《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時局圖》圖片上有不同的動物,我要求學生思考圖片上不同的動物分別代表哪些國家通過這一看一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二、利用圖片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歷史
教材中多是文字表述,但文字表述是比較抽象的,難以直觀地反映歷史事件教材中還穿插了一些圖片,這些圖片具有形象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可利用圖片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文字表述的意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運用對比,圖文并茂
我們常常在歷史教材中見到各種各樣的插圖,這些圖片的出現(xiàn)不是隨意的,而是編者精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結合圖片更好地理解歷史在教學活動中,這些圖片起到了突出重大事件的作用,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開展《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教學活動時,我首先利用一張關于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蘇聯(lián)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采取的重大舉措,并試著分析討論它的特點接著,我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幅關于農(nóng)民加入集體農(nóng)莊的圖片,引導同學們思考與這一圖片相關的蘇聯(lián)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重大舉措,并試著分析討論它的特點最后,讓學生分析這兩者的異同學生通過思考,理解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工業(yè)化建設和農(nóng)業(yè)集體化運動,再通過對比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還了解了中國與蘇聯(lián)兩個國家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方面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四、利用圖片傳達感情與思想
歷史教材中的圖片涉及許多歷史事件、英雄人物等,教師可利用這些圖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例如,教學《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觀看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碑亭圖片同時,飽含深情地講述這段歷史,讓學生感受革命人士是如何視死如歸、頑強斗爭的,如何為革命做出杰出貢獻的利用這種試聽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接受了情感教育
五、以圖片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
利用圖片進行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地提取教材上圖片所包含的信息,還可以通過觀察、聯(lián)想,挖掘出圖片所隱含的信息,這樣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與分析綜合能力在《洋務運動》的教學任務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江南制造總局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江南制造總局的創(chuàng)建者是誰?建筑特點是什么?側面反映了洋務派什么特點?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圖書館查閱資料,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結論由此讓學生認識到當時我國的上層建筑是無法與西方的工業(yè)文明相契合的,腐朽的封建社會無法與近代資本主義相容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洋務派要靠把西方先進技術引入當時的中國使中國走向強盛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們從以上五個方面分析了如何利用歷史圖片進行歷史教學,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需要更充分地發(fā)揮歷史圖片在教學中的有利作用,對歷史圖片的價值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從而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和歷史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