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重旭 Text by Wang Chongxu
她是一名日本人,卻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事業(yè)中。日本媒體罵她是“用流暢的日語,惡毒地對祖國作歪曲廣播的嬌聲賣國賊和赤色敗類”,周恩來卻稱贊她是“日本人民忠實的好女兒,中國人民的忠誠戰(zhàn)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5月的佳木斯,寒氣尚未褪盡,但陽光照在身上,有一種暖暖的很舒服的感覺。沿市政府前的勤政路西行不遠,便是佳木斯烈士陵園,劉仁與綠川英子的合冢墓便建在這里。
劉仁與綠川英子墓在陵園紀念碑的左側(cè),占了很大的一塊地。墓前是兩塊一人多高的乳白色大理石碑,呈V字型排列。石碑上端橫嵌一塊鎏金紫銅橫匾,上書“國際主義戰(zhàn)士綠川英子暨劉仁同志之墓”。碑的背面鐫刻的文字概述了綠川英子、劉仁同志的生平業(yè)績。
劉仁,1909年出生于本溪橋頭。父親叫劉振邦,橋頭街的殷商富戶,為人和善,常常賑濟貧困百姓,也因此被推舉為橋頭街商會會長。劉振邦更是一位愛國的志士,因暗中支持抗聯(lián),秘密從事抗日活動,被日本憲兵殺害。
劉仁七歲開始讀私塾,后入橋頭商立國民小學。
1928年,劉仁考入東北大學預科,兩年后轉(zhuǎn)入本科, 1934年考上中國官費留學生,東渡日本求學。
留學期間,劉仁與日本進步女作家綠川英子相識。綠川英子本名長谷川照子,綠川英子是她給自己起的一個世界語筆名。兩人一見鐘情。
綠川英子是日本山梨縣人,父親是一位建筑工程師,家境優(yōu)裕。綠川英子從小喜愛文學,且性格倔犟,1929年考入奈良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在學校里,綠川英子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社會活動,反對日本當局發(fā)動的戰(zhàn)爭,因此被警察署列入黑名單并一度被捕,后被校方開除學籍。
綠川英子與劉仁的愛情遭到父親的堅決反對,但綠川英子最終還是毅然宣布和劉仁結(jié)婚。
1936年下半年,日本侵略者正在醞釀全面侵華,中日之間的戰(zhàn)爭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國內(nèi)抗日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劉仁決定回國,而綠川英子不僅全力支持丈夫的愛國之舉,還表示要追隨丈夫一起投身到中國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去。
此時的國民黨政府正忙于應付戰(zhàn)事,無暇顧及像綠川英子這樣的日本反戰(zhàn)人士。而且,此時正是中日兩國交戰(zhàn)的非常時期,一個日本人如果沒有得到中國政府的許可,是難以在中國的土地上自由行動的。
為了綠川英子的安全,劉仁夫婦倆只好住進上海的法租界。綠川英子穿著打扮也盡量和中國婦女一樣,她輕易不敢暴露自己的日本人身份,也盡量少出門。
戰(zhàn)爭終于爆發(fā)了,槍炮聲震耳欲聾,日本軍隊占領了上海。綠川英子親眼目睹了日軍在上海的暴行,她在日記中寫道:“日本人在空中投下了好多燃燒彈,又給地上的平民灑上了汽油,他們封鎖了道路,用機槍掃射那些逃命的市民”。
上海已成孤島,劉仁夫婦無法繼續(xù)居住下去,在友人的幫助下,他們從上海轉(zhuǎn)移到廣州。
然而,身無分文的劉仁和綠川英子很快陷入了窘境。由于中國人的反日情緒不斷高漲,綠川英子這樣一個日本女人勢必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她不能隨便出去走動,劉仁也很難找到工作,甚至連住房都找不到。
沒多久,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早上,綠川英子步行去參加一場世界語聚會,突遇日機空襲。羊城的天氣熱得很早,焦急中的綠川英子一邊隨著人群奔跑疏散,一邊用一條紅色的小手絹不停地擦著臉上的汗水。沒想到突然涌出幾個國民黨特務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地將她綁進了拘留所。
原來,綠川英子被當成了“日本間諜”,國民黨的特務們認為她手里的那條紅手絹是在給俯沖的日本轟炸機打信號。綠川英子百口難辯,隨后廣州當局以“日本間諜嫌疑”為由,將綠川英子從廣州強行遣送到香港。
1938年6月底,在郭沫若等人的積極幫助下,國民黨政府才終于發(fā)給了綠川英子入境通行證,準許她來到了抗戰(zhàn)中心武漢。
在郭沫若的推薦下,綠川英子進入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處對日宣傳科負責對日播音,劉仁則進入第三廳從事資料編輯工作。
作為一個日本人,能公開參加中國抗戰(zhàn),綠川英子心情十分激動。1938年7月2日19時,綠川英子開始播音:“現(xiàn)在是中國廣播電臺對日播音時間,日軍同胞們!當你們的槍口對準中國人的胸膛,當你們大笑著用刺刀挑死一個個無辜的嬰兒,當你們手舉火把點燃一棟棟草房,當你們撲向可憐的少女……你們可曾想過,這是罪孽,是世界人民不可饒恕的滔天罪孽!”
從這天開始,她那柔和而流暢的女中音,便隨著電波傳向四面八方。她用純正的日語向日本國內(nèi)人民,向正在中國作戰(zhàn)的日本士兵大聲疾呼:“當你們高喊著誓死效忠天皇,一腔熱血盡灑中國大地之時,你們可曾知道,這是在為誰賣命?又是在為誰效忠?圣戰(zhàn)祭臺上的亡靈,是英雄,還是罪犯?同胞們,別錯灑了你們的熱血,你們的敵人不在隔海的這里……”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日本東京警視廳也終于查明了,那個在中國操著流暢日語對日廣播的播音員綠川英子,就是長谷川照子。11月1日,東京一家報紙在頭版顯著位置上登出了綠川英子的照片,罵她是“用流暢的日語,惡毒地對祖國作歪曲廣播的嬌聲賣國賊和赤色敗類。”
對此,綠川英子堅定地說:“誰愿意叫我賣國賊,就讓他去叫吧!我才不怕呢?!?/p>
同年12月,劉仁夫婦隨第三廳經(jīng)桂林等地撤往重慶。
第三廳在郭沫若的領導下,把抗戰(zhàn)的宣傳鼓動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特別是1939年初的獻金活動,成為第三廳抗戰(zhàn)宣傳活動中最得意的一筆。當時人們像潮水一樣涌向獻金臺,人群中有黃包車夫、碼頭工人、販夫走卒、扁擔棒棒,也有達官貴人、軍政顯要、富家少奶,甚至還有妓女娼婦。人們把1分、1角、1元、10元,乃至百元大鈔毫不猶豫地投進獻金箱里,更有人把手表、金鐲、戒指等名貴細軟送到獻金臺上。就連蔣介石、宋慶齡、周恩來,甚至遠在延安的毛澤東、朱德等人,也都參與到這次獻金活動中來了。
火熱的愛國激情感染了綠川英子,她也要為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事業(yè)獻出一點力量。晚上回到家中,她翻箱倒柜,可是這幾年顛沛流離,生活困窘,能當?shù)臇|西早就進了當鋪,只剩下幾本不值錢的書。
下班回家的劉仁見綠川英子愁眉不展,就安慰她說:“我們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要不你就不去獻了。”“你這是什么話?虧你還是中國人!”綠川英子最后一狠心,擼下了手上的戒指和手表,這是她身上唯一還值點錢的東西了。晚上睡覺前,綠川英子把戒指小心地放在枕邊,說最后再陪媽媽一夜。
1941年7月27日,重慶文化界在歌樂山賴家橋全家院子舉行抗戰(zhàn)紀念活動。周恩來、鄧穎超親臨會場。綠川英子高興地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周恩來。周恩來早已知道綠川英子的情況,他端著酒杯來到她面前,熱情地說:“日本軍國主義把你稱為‘嬌聲賣國賊’,其實你是日本人民忠實的好女兒,中國人民的忠誠戰(zhàn)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綠川英子十分感動,她對周恩來說:“這是您對我最大的鼓勵,也是對我微不足道的工作的最高酬答。我愿做中日兩國人民忠實的女兒!”
這時,郭沫若的秘書翁植耘拿出了一把白色折扇,請出席紀念活動的同志們簽名。鄧穎超拿起筆,把折扇兩面反復地看了又看,特意把自己的姓名簽在綠川英子名字旁邊,然后笑著對綠川英子說:“我們并肩作戰(zhàn)!”綠川英子感動得淚滿眼眶,握住鄧穎超的手連連點頭。
1941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的五十歲生日。在周恩來的倡議下,重慶文化界舉行了隆重的慶?;顒?。綠川英子抱著剛滿百天的兒子在會場上熱情洋溢地朗誦了她寫給郭沫若的生日祝詞《暴風雨時代的詩人》。郭沫若聽后非常高興,當場即興為綠川英子吟詩一首,并親筆把這首七絕寫在一塊二尺見方的紅綢上:
茫茫四野彌黮暗,
歷歷群星麗九天。
映雪終嫌光太遠,
照書還喜一燈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喜訊傳來,整個重慶沸騰了,人們載歌載舞,一片歡騰。
一天,東北救亡總會負責人高崇民向大家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要求東北籍干部馬上趕赴東北開辟工作。
1945年11月,劉仁夫婦帶著兒子劉星,和孫漢超、聶長林、金沛霖等同志化裝離開重慶,千折百轉(zhuǎn)抵達沈陽。由于綠川英子懷孕即將生產(chǎn),劉仁夫婦不得不滯留沈陽。
待女兒劉曉蘭出生的時候,國民黨軍隊已經(jīng)占領了沈陽。在地下黨的安排下,劉仁夫婦冒著生命危險,于1946年11月化裝離開沈陽,一路上躲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封鎖,到達哈爾濱。由于東北戰(zhàn)場形勢急劇惡化,國民黨軍隊正向哈爾濱大舉進犯,劉仁夫婦又隨東北黨政機關轉(zhuǎn)移到佳木斯。
1947年1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任命劉仁和綠川英子為東北社會調(diào)查研究所研究員,其待遇與政委會各委員會委員相同。
正當劉仁夫婦滿懷熱情投身于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的時候,綠川英子發(fā)現(xiàn)自己又懷孕了,為了不影響工作,她決定到醫(yī)院做人工流產(chǎn)手術(shù)。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手術(shù)時醫(yī)生不小心劃破子宮,導致意外感染,而當時又藥品奇缺,4天后,1947年1月10日,綠川英子,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告別了人世,年僅35歲。
中日合拍電視劇《望鄉(xiāng)之星》劇照,綠川英子由日本演員栗原小卷扮演,劉仁由中國演員高飛扮演,片頭為鄧小平所題
綠川英子的突然離世,讓劉仁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他邊哭邊喊道,“我真該死,我不該同意你做這個手術(shù)啊!”
劉仁不吃不喝,終日守著綠川英子的遺體,以淚洗面。由于過度的悲痛和悔恨,劉仁的身心受到致命打擊,僅僅3個月之后,便追隨綠川英子而去,年僅38歲。
東北行政委員會為劉仁和綠川英子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和治喪儀式,并追認兩人為革命烈士。
郭沫若寫給綠川英子的詩
人們沒有忘記綠川英子和劉仁對中國革命和抗日戰(zhàn)爭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fā)表了大量紀念綠川英子的文章,政府與民間組織了多次座談會、紀念會。尤其在日本,綠川英子的影響越來越大,她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義舉,越來越受到日本人民的贊揚。從1953年起,日本的進步人士不斷出版她的著作,發(fā)表紀念、研究她的論著。
1979年,中日聯(lián)合拍攝了以綠川英子投身反戰(zhàn)活動為主題的電視劇《望鄉(xiāng)之星》。劇中,日本著名電影演員栗原小卷飾演綠川英子,中國演員高飛飾演劉仁,鄧小平親自揮筆為這部電視劇題寫了片名。
不久,中央有關部門下達了修建劉仁和綠川英子合冢墓的指示,佳木斯市人民政府經(jīng)過一番查找和考證,終于找到了劉仁與綠川英子的遺骸。在市郊風景秀麗的四豐山上為他們重新修建了合冢墓陵園,并在1983年7月11日舉行了隆重的陵園墓碑揭碑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