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竹子與水景作為造園要素在園林造景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水是園林的血液,多種多樣的水景與竹子共同成景,在景觀營造和意境表達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分析了竹子與水景結合應用于園林造景中的案例,以期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借鑒。
作者簡介:臧澄澄(1993-),女,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風景園林專業(yè)2012級本科生。E-mail: lidejune-mail@163.com。
Integration of Bamboo and Water in Landscaping
Zang Chengche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Bamboo and waterscape are widely applied in landscaping as the main elements. Water is the blood of garden. Diverse waterscapes together with bamboo create landscapes, which achieved good effects in landscaping and concept expres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ases which apply both bamboo and water for landscaping.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analysis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waterscape, bamboo, garden, landscaping
中國疆域幅員遼闊,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舞臺上有著獨特的東方風韻。也正是中國富有詩意的山川河流孕育出中國古典園林,它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顯示出華夏文化的靈氣。它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水平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被學界公認為風景式園林的淵源 [1]。水景的營造,在中國園林設計中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竹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中國歷史上有人類的記載開始,竹子就在衣、食、住、行方面為人們所用,同時也作為一種景觀元素運用在園林造景當中。在中國古典園林和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竹景與水景被廣泛應用,竹與水巧妙布局,完美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了東方園林的韻味所在。理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前人就已經總結出“山因水活,水隨山轉,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的造園理論。現(xiàn)代造園中的水景設計依然沿用著古人造園理水的精髓。
中國的古典園林是模擬大自然山水建造而成,植物配置是造景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從古至今,竹子憑借其深遠的意蘊被廣泛運用在園林造景之中。自古則有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記載了竹子與水共同創(chuàng)造的恬靜自然的田野風光。現(xiàn)代園林中竹景與水景結合的運用形式十分常見,如竹林可植于池塘或者溪水旁邊,與水面的光影效果組合在一起可使景觀美感加倍,且景觀營造效果意蘊濃厚。
1 園林造景中水景及竹景概述
水是園林的血液。作為中國園林造園 4 大要素之一,水景在園林景觀營造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園林中水景形式多樣,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細之谷為溪澗,狹長水體為河流,泉瀑集聚為源潭。園林中,置山
2 古典園林中竹子與水造景應用實例
竹子性喜溫暖氣候,肥沃土壤,姿態(tài)挺秀,經冬不調,與松柏并重。由于生長快,不擇陰陽,墻根池畔皆可種植 [2]。竹子與水作為古典園林中的重要景觀要素,是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有著廣泛的應用。
成都杜甫草堂位于浣花溪畔,是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時的居所。園子的景觀營造素有“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未卜林塘幽”的詩意空間。園內多處運用竹子與溪水造景,意在于取竹子“堅韌挺拔,生而有節(jié)”的內涵;溪水曲折迂回,石岸深溝,溪旁種植竹子,茂林修竹,纖細挺拔,與其他花木配置,動靜搭配,剛柔并濟。溪流蜿蜒延伸空間,修竹為頂,配以遠處的小橋流水,便有深深庭院,惟妙惟肖之感。
王羲之經典之作《蘭亭集序》中寫到“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這種風雅的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被引入到園林設計中,演變?yōu)橹摹傲饔x曲水” [3]。浙江紹興蘭亭的“曲水流觴”,石岸可坐,呈現(xiàn)曲折多變的石景觀,種植叢竹以及其他花木,模擬自然疊山理水、植物配置,創(chuàng)造出小巧空靈且集聚文學和民俗色彩的園林景觀;景區(qū)內的鵝池亭緊鄰鵝池,亭后成片竹林,形成一道屏障,突出鵝池亭和鵝池,大面積的竹林與大水面共同組成了一個視野開闊的空間,同時竹林具有“障”的作用,使整個空間收放自如。
竹景與水景的結合在蘇州古典園林中應用更為普遍。如蘇州耦園的黃石岸、寒山寺常樂池的湖石岸,均在岸上種植少量竹子,以粉墻黛瓦為背景,水景、石景與竹子共同營造古典園林景致。蘇州的網師園是蘇州園林中極具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的山水宅園代表作,園中竹子與井搭配代表著另一類竹景與水景的結合 [4],井水清冽,配以置石,石縫之間種植少許竹樹,頗具禪意空間的韻味,令人向往。
3 現(xiàn)代園林中竹子與水造景應用實例
在當今經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的居住環(huán)境。竹子以其優(yōu)美的形態(tài)、優(yōu)良的空氣凈化能力、低維護要求而被大量運用在南方的居住小區(qū)中。位于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的頤和公館,由26幢風格各異的民國時期別墅組成。別墅區(qū)設計有竹林景觀,竹林和林中的青磚小徑將游人引入到別墅區(qū)。在別墅區(qū)內,竹景粉墻的設計運用了富有特色的江南私家園林竹子造景手法“畫題式”。粉墻竹影是常見的藝術手法,粉墻為“紙”,叢植的竹子、造型石、紅楓為“畫”。竹林臨水,在園林設計中追求剛柔并濟,水則為軟質景觀,竹子的竹葉具有軟紙質感,水波粼粼,將竹林倒映其中,給人以寧靜致遠之感,景觀畫面頗具東方風韻,景觀在視覺、觸覺上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
深圳萬科第五園小區(qū)是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普通住宅區(qū),小區(qū)的園林設計以“現(xiàn)代中式”為核心理念 [5],繼承了傳統(tǒng)的嶺南園林的特點,隨意、兼容,體現(xiàn)著“古今中外,皆為我用”的嶺南園林傳統(tǒng)造園思想。設計運用了大量的竹子,竹子臨水種植,具有分割空間的作用,通過竹籬將親水空間與居住空間分開;將軟質空間和硬質空間分開;將虛空間與實空間分開,使空間景致和諧統(tǒng)一,營造出深遠的意境。
水體與竹景的有機結合要因地制宜,不同大小、類型的水體對竹子的栽植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大型水體旁邊則要種植大型或者中型的竹林,景觀氣勢凸顯;對于溪澗、流觴曲水一類小水面,選擇如箬竹一類較為低矮的叢生竹,可使園林景觀畫面更加協(xié)調。水岸邊竹子與其他水生植物、旱地植物共同組成景觀,形成色彩豐富、植物種類多樣,空間層次豐富的水景景觀。
另外一類水景景觀叫做“水岸景觀”,包括江、河、湖、海、水庫的水景觀和其沿線兩側的陸地景觀 [6]。在水岸景觀的營造中,竹子以及竹林作為自然資源元素得到廣泛運用。除竹子良好的景觀效果外,竹子的生態(tài)效益也十分重要。竹材常被運用與水體的駁岸、護坡的設計中,選擇竹林護岸,注重護岸的可滲透性,是“生態(tài)性”和“自然性“的表現(xiàn)。竹子的美學效果和生態(tài)作用迎合了現(xiàn)代“生態(tài)園林”、“生態(tài)景觀”的理念。
4 日本庭院中竹子與水造景應用實例
日本園林的幽玄將禪文化傳承至今并且影響著很多現(xiàn)代園林的設計 [7]。日本園林一般可分為枯山水、池泉園和茶庭等。其中,茶庭是日本庭院藝術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園林類型。竹子在日本生長茂盛,日本喜歡將竹子與桂花、冬青、櫻花等植物配置在一起形成園林景觀 [8]。茶亭中有一類由竹材和水景構成的特殊園林小品:日本驚鹿和洗手缽。驚鹿為竹木制成,用于盛水,是日本庭院中常見的園林小品。在日本茶庭中,通往茶室的途中洗手缽是主要的觀賞景觀,以整塊石頭和竹子為材,緩緩細流,水聲叮咚,隱喻清冽的山泉,營造出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禪宗氛圍。可以說,水與竹子組成的園林小品是日本禪宗文化園林的符號,這種園林小品形式也被現(xiàn)代庭院設計所吸收并且大量運用。
5 小結
園林中竹子與水共同成景,在古典園林乃至現(xiàn)代園林中均廣為應用。風過竹林,細竹搖曳,竹葉瑟瑟作響,水聲潺潺,溪流緩緩,不僅僅從視覺上滿足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悠然縹緲,也從聽覺上模擬大自然之聲,無論從寫實還是寫意方面都充分表現(xiàn)了東方園林“本與自然,高于自然”的特征。這種細膩的造園手法對現(xiàn)代造園具有深遠的影響。
水與竹子造景充分展現(xiàn)了園林“意境含蘊”的特點。自古“梅、蘭、竹、菊”因其良好的寓意被運用于園林之中,自文人園林盛行以來,以物明志、借物抒情可謂是慣用的造園手法。水景的營造加以竹子種植,在園林空間的營造、意境的表達中有著難以替代的地位。同樣,水和竹子所呈現(xiàn)的幽靜、致遠的景致在日本極力表達的“禪宗文化”園林中有較多運用,也為日本現(xiàn)代園林“禪宗”文化的傳承和表達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周維權. 中國古典園林史[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9.
[2] 朱鈞珍. 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藝術[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3.
[3] 藍先琳, 史華鳳. 園林花木[M].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7.
[4] 蘇州民族建筑學會, 蘇州園林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古典園林營造錄[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3.
[5] 張先慧. 住宅水景[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3.
[6] 李展平, 張蕾. 水岸景觀分析與鑒賞[M].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1.
[7] 林靜. 枯山水庭園的造園藝術與現(xiàn)代演繹[J]. 云南藝術學院學報, 2013(1): 94-96.
[8] 楊鑫.談日本園林植物配置[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 現(xiàn)代園林, 2006(10):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