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
河南省中醫(yī)醫(yī)院(鄭州450000)
·醫(yī)經(jīng)研讀·
試論《溫病條辨》的方劑服法特點
王 東
河南省中醫(yī)醫(yī)院(鄭州450000)
方劑的服法包括服藥時間和服用方法,這些均會對療效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1]。因此,歷代醫(yī)家對服藥方法都十分重視。正如徐大椿所說“病之愈不愈, 不但方必中病, 方雖中病, 而服之不得其法, 則非特無功, 而反有害, 此不可不知也”[2]。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對多數(shù)方劑的服藥方法都作了詳細的記述,且不乏獨特之處,現(xiàn)歸納其特點如下。
1 依病情定服法 同一疾病,根據(jù)病情的輕重確定相應的服法。《溫病條辨·上焦篇》載銀翹散的服法“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睂τ谕飧酗L熱重者,1日4服。吳氏提出此服法的重要原因是“今人亦間用辛涼法者,多不見效,蓋病重藥輕之故?!比缙諠撅嬋ド椴窈S芩黃連方服法“約二時一服, 重者一時許一服”;減味竹葉石膏湯方“一時服一杯, 約三時令盡”;天臺烏藥散“重者日再服,痛不可忍者,日三服。”謝永俠等用天臺烏藥散治療慢性闌尾炎,治療組予以天臺烏藥散加減,疼痛較重者,每日2服或3服,對照組予以頭孢噻肟靜脈點滴,治療組的有效率要高于對照組[3]。加減木防己湯,“溫三服。見小效不即退者,加重服,日三夜一。”根據(jù)病情的輕重要適當增減服藥的頻次,以提高療效。
2 依療效定服法 療效是檢驗治療方法得當與否的重要標準。在辨證準確、選方用藥適當?shù)那疤嵯?,服法亦十分重要。攻伐峻猛之劑,吳氏提倡有效后減后服或中病即止,如小承氣湯“得宿糞止后服,不知再服”,大承氣湯“得利止后服,不知,再服一杯,再不知,再服?!背袣夂闲∠菪販爸笕∪确槐?,不下,再服一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奔訙p桃仁承氣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候六時,得下黑血,下后神清渴減,止后服。不知,漸進”,抵擋湯“得下利, 止后服”。華剛遵《溫病條辨》抵擋湯服法治療前列腺肥大療效顯著[4]。葶藶大棗瀉肺湯在《溫病條辨》中的服法為“得效,減其制,不效,再作服,衰其大半而止”,較《金匱要略》更加細致。
有些方劑的服法是根據(jù)特定癥狀、脈象等情況而定的,如茵陳蒿湯、冬地三黃湯“以小便得利為度”,白虎加桂枝湯方“先服一碗,得汗為知,不知再服,知后仍服一劑,中病即已”;生脈散,要根據(jù)脈象決定服藥方法,“脈不斂,再作服,以脈斂為度”;肉蓯蓉湯“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緩緩服,胃稍開,再作服”;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方,治療霍亂兼轉(zhuǎn)筋,“日三,劇者日三夜一,得臥則勿令服”;麻杏石甘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以喉亮為度”。
3 依體質(zhì)定藥量 中醫(yī)體質(zhì)學說在《內(nèi)經(jīng)》時期就有論述,如陰陽二十五人、太陽人、少陽人、太陰人、陰陽調(diào)和人等,決定了不同體質(zhì)的人群對藥物的耐受性有差別。成年人與兒童的體質(zhì)也有差別,如小兒為純陽之體,成年,“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反映出不同體質(zhì)治療上的差別性?!稖夭l辨》安宮牛黃丸的服法“大人病重體實者, 日再服, 甚者日三服, 小兒服半丸, 不知, 再服半丸”。臨床中針對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所致意識不清者,小兒應用安宮牛黃丸的量一般為成人量的1/3。由此可以看出,對于成人,體質(zhì)強壯、病情較重者用量可重, 體質(zhì)虛弱者則用量宜輕。又如控涎丹“壯者加之, 羸者減之, 以知為度”,九痛丸“強人初服三丸, 日三服, 弱者二丸”等,都體現(xiàn)了吳氏對方藥服法的重視程度。
4 依配伍定服法 《溫病條辨》所載成方,服用時有的需配酒調(diào)服、茶調(diào)服、人參湯送服、米湯送服,以及醋、童便、姜湯、鹽湯、棗湯、藕汁、蘿卜汁、銀花湯、薄荷湯等送服。如安宮牛黃丸,原服法是“脈虛者,人參湯下,脈實者,銀花、薄荷湯下”。用清宮湯送服可加強清心解毒之功;用人參湯是取其補氣扶正,防止正氣虛弱,不勝藥力,由閉證轉(zhuǎn)為脫證;用銀花、薄荷湯下,是為了增強清熱透邪之功;若邪陷心包,兼有腑實證,則可以安宮牛黃丸化開,調(diào)大黃一起送服,先服一半,不效再服。臨床中又如玉真散,宜用熱酒調(diào)服,病情更重者,宜用熱童便調(diào)服,以增強通經(jīng)絡、行氣血之功。失笑散宜用醋或黃酒調(diào)服,取其活血化瘀,以增強止痛之功;十灰散,用白藕汁、蘿卜汁或是京墨調(diào)服,白藕汁能清熱涼血散瘀、蘿卜汁降氣清熱以助止血、京墨有收澀止血之功,皆有深刻的寓意。由此可見,配伍調(diào)服對發(fā)揮方藥的療效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吳氏還有頓服、涼服等服藥方法[5]。此外,吳氏亦講究服藥時間,如青蒿鱉甲湯“瘧來前,分二次溫服”。
[1] 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24-225.
[2] 徐大椿.《醫(yī)學源流論》[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1.
[3] 謝永俠,張素梅,王福玲.天臺烏藥散治療慢性闌尾炎40例[J].陜西中醫(yī),2005,26(6):5-6.
[4] 華 剛.抵擋湯加味治療前列腺肥大40例[J].陜西中醫(yī),2004,12(25):1087.
[5] 魯玉輝.《溫病條辨》藥物特殊煎服法探析[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 年8 月18(4):52-54.
(收稿2014- 08-12;修回2014-12-29)
R254.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