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麗
(黑龍江省肇東市德昌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黑龍江肇東 151100)
豬細小病毒感染癥的流行、診斷和防治
仇曉麗
(黑龍江省肇東市德昌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黑龍江肇東 151100)
豬細小病毒感染(PPI)是一種引起豬的繁殖障礙性疾病,其特征是感染母豬尤其是初產母豬產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豬。通常母豬本身并無明顯癥狀。近年來,我國某些地方也發(fā)現(xiàn)有該病存在。
豬細小病毒;流行病學;防治
該病的病原為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豬細小病毒(PPV)。病毒粒子呈二十面體對稱,無囊膜,直徑20~28nm。病毒對乙醚、氯仿、去氧膽酸鹽等脂溶劑有抵抗性。病毒主要分布于淋巴結、肝、公豬睪丸等;流產和死產胎兒的腎、肝、肺、腦、睪丸和胎盤內均含有大量病毒。豬細小病毒只能在豬源細胞(如豬腎、睪丸細胞等)和人的某些傳代細胞中培養(yǎng)增殖,并出現(xiàn)細胞病變。該病毒的接種時間與常規(guī)不一樣,不是等細胞形成單層后才接種,而是要求在多數細胞處于旺盛的有絲分裂期進行接種,因此,在細胞移植培養(yǎng)后2~3h接種病毒,可獲得最佳效果。在感染的豬腎細胞的胞核內18h即可發(fā)現(xiàn)A型包涵體(H.E染色),這種包涵體幾乎充滿整個細胞核。人工接種病毒后,豬于6~9d血液中即出現(xiàn)血凝抑制抗體,14~21d抗體滴度可達1:1024~1:5000。除血凝抑制抗體外,在循環(huán)血中也可檢出中和抗體、補體抗體,并且能維持數年。該病毒對熱、消毒劑、冷的耐受力都很強,70℃加熱處理2h,仍不失其感染力;被病豬污染的豬圈,4個半月后放入易感豬仍可被感。病毒對酸有較強的抵抗力,在pH 3~9間很穩(wěn)定。在-20℃下保存一年以上,無論其感染性和凝血性都不減弱。PPV不能凝集牛、綿羊和豬的紅細胞。
在家畜中,只有豬對PPV具有易感性,其他家畜則無易感性。不同品種性別、年齡的豬都可感染。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該病除可經胎盤感染或經交配、人工授精感染外,非繁殖公、母豬及育肥豬主要是通過被污染的環(huán)境、飼料、飲水等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污染的豬,在病豬移出后空圈5個月,清掃后放入易感豬飼養(yǎng),仍可被感染。
架子豬和成年豬感染后,病毒在一些增長或更新迅速的組織,如淋巴小結、疏松結締組織、腎間質,睪丸、附睪等中增殖,3~7d后,開始經分泌物、糞便、精液排出病毒,但本身并無明顯臨床癥。
該病常見于初產母豬,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fā)。該病發(fā)生后,豬場可能連續(xù)幾年不斷地出現(xiàn)母豬繁殖失敗。懷孕母豬早期感染時,病毒可通過胎盤使胎兒感染,胎兒感染后表現(xiàn)充血、出血、發(fā)育受阻、死亡、脫水(木乃伊化)等;其胚胎死亡率可高達80~100%。如果感染發(fā)生在懷孕的中、后期,因懷孕70d后大多數胎兒已能對病毒感染產生有意義的免疫應答而存活。這些胎兒出生時外觀正常,但體內存在有病毒和抗體,并可長期帶毒,甚至終生帶毒。
PPV感染對公豬的性欲和受精率無影響,但可能在散播病毒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公豬不但可通過配種將病毒傳給發(fā)情母豬,而且可通過分泌物和排泄物將病毒帶給更多的母豬。
仔豬和成年豬感染后一般不出現(xiàn)臨床癥狀(亞臨床感染),但在其體內很多組織、器官,尤其是淋巴組織中均可發(fā)現(xiàn)病毒存在。由PPV引起的母豬繁殖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不孕、流產、死產、初生的仔豬死亡和活力降低等。母豬不同孕期感染,所表現(xiàn)的臨床癥狀也不完全一樣。在懷孕30~50d之間感染時,主要產木乃伊胎;懷孕50~60d之間感染時,多發(fā)生死產;懷孕70d感染的母豬則常出現(xiàn)流產。
如果在一個母豬舍內,有許多母豬接連發(fā)生流產、死產、胎兒發(fā)育異常等情況,而母豬又沒有其他臨床癥狀,應考慮PPV感染的可能性。應注意與其他引起母豬流產、死胎的疾病相鑒別。但要作出肯定的診斷,則還須作進一步的實驗室檢驗。
實驗室檢驗應根據胎兒的不同胎齡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一般胎齡在70d以上的木乃伊胎兒、死產仔豬和初生仔豬,不宜送檢,因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抗體而干擾檢驗,但可采取心血或組織浸出液,測定其中抗體的血凝抑制滴度。血凝抑制抗體一般在受感染后5d即可測出,并持續(xù)數年。
本病毒對熱、消毒藥和酸堿的抵抗力均很強,對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故重在預防。
控制該病的基本原則有二,一是防止帶毒病豬進入豬場;二是對后備母豬進行預防接種。
第一,堅持自繁自養(yǎng)。如必須引豬時,為了控制帶毒豬進入豬場,種豬應自無病豬場購入。引豬時應將豬隔離飼養(yǎng)半個月,對購入的種豬應逐頭進行兩次血凝抑制試驗,HI效價在1:256以下或者呈陰性時才可以引進,合群飼養(yǎng)。第二,流產幸存豬不得留作后備豬,頭胎母豬產的豬不易留作種用。第三,將血清陽性母豬混入后備母豬群中,使后備母豬發(fā)生同居感染。進行血清學檢查,只有當產生堅強免疫力后,再配種,這樣可有效避免發(fā)生死胎和流產。第四,預防接種。目前我國己研制生產出滅活油佐劑疫苗,有較好的免疫效果。在母豬配種前1~2個月進行免疫,2.0ml/頭·次,肌肉注射,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fā)生。市面上供應的進口苗,一種為滅活苗,免疫期可達4個月以上;另一種弱毒苗,只適宜用于配種前的初產母豬。有學者認為,經產母豬由于幾乎普遍保有抗體,不再發(fā)生因該病毒引起的流產、死產,所以不必進行疫苗接種。
[1] 郝鐵兵.豬細小病毒病的流行、診斷與預防[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2,(12):91.
[2] 呼太飛.豬細小病毒病的診斷與防治[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