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 楊獻娟(江蘇省如東縣岔河鎮(zhèn)農技站6004;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
甜椒和辣椒落葉落花落果的發(fā)生及防治*
許燕1楊獻娟2
(1江蘇省如東縣岔河鎮(zhèn)農技站226004;2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
甜椒、辣椒落葉落花落果簡稱三落病,是甜椒、辣椒的主要病害。三落病的發(fā)生,既有生理原因,也有病理原因,因而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生產實踐中,菜農常在甜椒、辣椒出現三落病的典型癥狀后進行化學防治,而很少注重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的其它防治措施,結果使甜椒、辣椒生產遭受嚴重損失。現將甜、辣椒三落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辣椒在整個生育期中會陸續(xù)出現落葉現象,主要是由于葉柄基部和花梗基部組織產生了離層,與著生組織自然分離而脫落。有時在結果中后期,植株中下部少量黃葉、老葉脫落,屬正常落葉,對產量無明顯影響。如果結果初期(5月中下旬及6月上旬),每逢雨后初晴即發(fā)生落葉,且葉片多為青葉,葉片上無明顯癥狀;結果盛期(6月中旬~7月下旬),大量落葉,葉片上的癥狀及發(fā)病中心都較明顯,即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早防治。落花落果病害的典型癥狀有的是前期花蕾先脫落,有的是落花,有的是果梗與花蕾連接處變成鐵銹色后落蕾或落花,有的果梗變黃后逐個脫落,也有的在生長中后期脫落。
2.1溫度
播種過早或反季節(jié)栽培時,甜椒、辣椒生長期間溫度過低,尤其是當地溫低于18℃時,根系的生理機能下降,當地溫降至8℃時根系停止生長,使植株處于不死不活的狀態(tài);而氣溫低于15℃時,植株雖然能夠開花,但花藥不能釋放花粉;一旦長期處于低溫狀態(tài),極易發(fā)生三落病。另一方面,甜椒、辣椒生長季節(jié)溫度若過高,如地溫高于30℃,根系會受到傷害而落花;當氣溫高于35℃,即會影響甜椒、辣椒的授粉受精,并引起植株徒長,使植株同化功能減弱,呼吸消耗增加,子房枯萎、花絲干縮,致使落花落果。
2.2濕度
甜椒、辣椒生長一般要求空氣濕度在70%左右、土壤濕度在15%左右。濕度過高,如長時間連續(xù)陰雨天氣易造成植株間通透性變差,根系呼吸和生長發(fā)育受阻,甚至漚根,從而導致落花落果;濕度過低,連續(xù)干旱,氣孔蒸發(fā)量大,會抑制植株對肥水的要求,也會引起落花落果。
2.3光照
辣椒是重要的果菜類蔬菜,光照不足常會引起落花。辣椒對光周期的反應不敏感,但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對開花結果影響較大。辣椒的光飽和點為30000Lx,補償點為1500Lx,光照過強可抑制植株生長;光照過弱,光合產物少,開花數會減少,而且由于花的質量差,受精能力低,結實率降低。在辣椒雜交授粉期如遇陰雨天氣,光照不足,落花落果嚴重,另外,狂風暴雨也可使部分花、果掉落。冬季光照時間短、光照強度弱,辣椒植株體內物質積累少,花的素質降低,花粉中的淀粉累積、花粉發(fā)芽和粉管的伸長均受影響,形成短柱花和中柱花,只有少部分形成長柱花。由于短花柱和中花柱是弱質花,不能掛果,導致大量落花。
2.4植株密度
栽植過密,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弱,易導致雌花發(fā)育不良,引起第1、2層花脫落。
2.5土肥管理不當
土肥管理不當主要指營養(yǎng)不均衡、礦質缺乏、代謝失調。在甜椒、辣椒苗期或生長期間,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尤其是未發(fā)酵好的畜禽糞,極易造成燒根或漚根,使水分、養(yǎng)分不能正常供應,引發(fā)三落病。另外,土壤中氮肥過多、缺磷或缺硼、肥料施用不平衡、各種養(yǎng)分供應不協(xié)調,都會使花果因養(yǎng)分不足或營養(yǎng)紊亂引起三落。人工施肥注重使用大量元素而忽略了微量元素,造成N、K等元素過量,Zn、B、Mg等元素缺乏,引起花粉敗育,導致不孕,造成落花。另外,如大量施入N、K肥,會產生拮抗作用,抑制辣椒吸收其它營養(yǎng)元素,造成某些元素缺乏,辣椒發(fā)育不良,引起落花。
2.6病蟲害
2.6.1病毒病受害植株出現花葉、黃葉等?;ㄈ~可分為輕型花葉和重型花葉,前者病葉初為明脈和輕微褪綠,繼而發(fā)生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斑駁,病株無明顯畸形和矮化,也不造成落葉;后者葉片褪綠斑駁,葉面凹凸不平,葉脈皺縮畸形,甚至形成線葉,生長緩慢,果實變小,嚴重矮化。黃化是指病株葉片變?yōu)辄S色,并有落葉現象。
2.6.2炭疽病受害葉片病斑初為水漬狀褪綠斑點,后發(fā)展為邊緣深褐色、中央灰白色的圓形病斑,病斑上輪生小黑點,病葉易干縮脫落。該病多由傷口侵入,借風傳播再侵染,發(fā)病適溫27℃、相對濕度95%,早春雨量大或早晨結露較重或雨后,病害易流行。若病毒病發(fā)生較重,炭疽病也較重。
2.6.3葉枯病葉片上最初為褐色小點、散生,迅速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病斑,中間變?yōu)榛野咨吘壈岛稚?,直?mm左右,中央壞死部分常脫落穿孔。葉片上產生病斑后可引起落葉,病害通常從植株下部向上發(fā)展,嚴重時可導致整株葉片脫落而成禿枝。該病一般從3月上旬開始發(fā)生,4月上中旬葉片上病斑大量發(fā)生,引起苗期落葉。成株期常在6月上旬出現中心病株,隨雨水增多,病斑迅速發(fā)展,6月中下旬為發(fā)病高峰期,遇陰雨連綿則嚴重落葉。
2.6.4白粉病葉片初期呈淡黃色褪綠,病斑邊緣不明顯,沿葉脈的組織壞死,產生褐色小點,葉片背面產生很薄1層白色霜狀霉層,病葉發(fā)黃,易脫落。該病病菌為內寄生菌,在葉肉組織內蔓延,在表面不易發(fā)現,病害流行時極難防治,應早預防。
2.6.5螟蟲每年夏天,正值辣椒結實的時候,大量辣椒被辣椒螟蟲噬咬腐爛落地。
2.7落花生理原因
2.7.1花器發(fā)育不良辣椒系雌雄同花,在辣椒的花芽分化過程中,花器某一部分發(fā)育不良,如出現短柱花、花柱扭曲、無柱頭或多柱頭、子房畸形、胚珠退化、花粉敗育等,會引起落花,其中有遺傳因素,也有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性細胞分裂失調所致。例如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失控,使減數分裂停留在某一發(fā)育階段,其所形成的多倍或單倍小孢子體代替正常的四分子(體)小孢子,導致其生活能力喪失,引起辣椒落花。
2.7.2花器未受精某些花器雖然發(fā)育完好,能夠進行正常授粉,但有時由于精卵細胞不親和、花粉管伸長中途夭折或配子不孕等,以致不能正常進行雙受精,沒有經過雙受精的花器,絕大部分將會自然脫落(外源激素處理除外)。
防治甜椒、辣椒三落病應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輔以選用抗耐病品種及必要的化學防治等措施。
3.1選用耐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選用當地抗病抗逆性強(耐高溫、低溫和耐澇)的優(yōu)良品種,如甜雜1號、甜雜2號、中椒2號、中椒3號、早豐1號、早雜2號、農樂、農發(fā)、特大牛角椒、8179辣椒、9198辣椒等。
3.2農業(yè)技術措施
3.2.1掌握適宜播期科學確定適宜當地的播種期,以滿足甜椒、辣椒生育適溫20~30℃、地溫25℃的需要。保證地溫在18℃以上,同時生長季節(jié)避免高溫危害,有效防止植株徒長或不長,進而控制三落病發(fā)生。
3.2.2合理密植防止栽植過密,通過合理密植改善通風條件,調節(jié)好田間小氣候,使植株有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移栽時,應栽植無病蟲的健壯苗,不栽傷根斷葉苗,以促早發(fā),增強植株抗性。
3.2.3開溝排水初花期間,在行間起土開溝,把泥土培于株間,變平作為壟作,使排水良好,土壤干燥,促進根系健壯生長,防止因爛根而造成落花落果。
3.2.4合理施肥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超大生物有機肥,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平衡施肥。首先施足基肥,667m2施優(yōu)質農家肥5000kg、磷肥14kg、鉀肥40kg。速效氮肥不可作基肥使用,氮肥供給以適時多次追肥為主,667m2需氮肥54kg。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為主追肥為輔、根施為主葉面噴施為輔的原則,一般在未坐果前可不追肥,控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追肥時應增施磷鉀肥,減少氮肥用量;進入盛花期、坐果期,果實迅速膨大,需增大氮、磷、鉀肥施用量。
3.2.5注意抗旱高溫干旱季節(jié)注意抗旱。面積小的地塊可采用清糞勤澆的辦法;面積大、排灌條件好的地塊,可引水灌溉,但必須掌握一淺、二急、三涼的原則。一淺就是要淺灌,不能漫畦,一般淹沒畦溝2/3即可;二急就是要急灌急排,浸泡時間以不超過0.5h為好;三涼即要求土涼、水涼和當時天氣較為涼爽,因此以在晚上灌水抗旱最為適宜。
3.2.6地面覆蓋如果地塊面積小,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高溫干旱到來之前,利用稻草或油菜稈、麥稈等物覆蓋行間,既能降低土溫,又能減少地面水分蒸發(fā),避免高溫干旱造成落花落果。
3.2.7實行輪作或間作與非茄果類作物輪作2~3年,及時清除病殘體并集中燒毀或深埋;與玉米間作不僅可避免強光照射,起到一定的遮陽作用,而且玉米根系發(fā)達,可吸收土壤中過多的水分,使辣椒健壯生長。
3.3藥劑防治
及時采用藥劑防治甜椒、辣椒主要病蟲害,以提高植株生長勢,增強甜椒、辣椒對三落病的抗性。常見甜椒、辣椒病蟲害有病毒病、炭疽病、瘡痂病、煙青蟲、茶黃螨等,尤其是病毒病,使植株萎縮,不能分枝生長,嚴重影響產量。由蚜蟲引起的病毒病可選用吡蟲啉、樂果、敵敵畏等防治,非蚜蟲傳播的病毒病可噴灑病毒A、植株靈等防治;其他病害可選用速克靈、普力克、甲霜銅、撲海因、百茵靈、多茵靈、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防治。煙青蟲、茶黃螨等蟲害,可針對具體害蟲有選擇性地選用低毒低殘留高效殺蟲劑防治,如Bt乳劑、克螨特、功夫、阿維菌素、天王星、樂斯本等。
引起落葉、落花及落果的病害多由種子傳播,播前應進行種子消毒、苗床消毒。苗期做好防治灰霉病、炭疽病和早疫病工作,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75%百茵清600倍液防治;結果初期、結果中期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77%可殺得5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20%三唑酮水劑500倍液防治瘡痂病、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等病害;辣椒本田移栽活棵后,可用優(yōu)質食醋200倍液噴施葉面2~3次,或用食醋500倍液灌根1次,可使辣椒葉色濃綠、生長健壯,有效預防落葉、落花和落果。
3.4激素處理
可應用生長調節(jié)劑防止落花,在低溫及弱光條件下效果更明顯,常用生長調節(jié)劑有2,4-D、PCPA等。
3.4.1使用濃度2,4-D適宜的濃度為10~20mg/kg、 PCPA為10~50mg/kg。使用時應根據溫度高低確定濃度,一般氣溫低時濃度可稍高,反之濃度宜低些。以PCPA為例,當溫度低于20℃時,濃度為50mg/kg,即1kg清水兌215%的PCPA210mL(約40滴);當溫度高于20℃、低于30℃時,濃度為30mg/kg,即1kg清水兌215%PCPA112mL(約24滴);當溫度高于30℃時,濃度為10mg/kg,即1kg清水兌215% PCPA14mL(約8滴)。
3.4.2使用時期及方法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宜在開花當天為佳,一般在開花前后1~2d使用。使用過早,抑制植株生長,出現僵果;使用過遲則花柄中已形成離層,?;ㄐЧ^差。2,4-D常用涂抹法、浸沾法,PCPA則用噴灑法。涂抹法,即在上午8~10時,用毛筆蘸藥液涂到花柄上;浸沾法是把剛開放的花放入盛有藥液的容器中,浸沒花柄后立即取出,并將留在花上的多余藥液在容器口刮掉,以防產生畸形果;噴灑法則是把藥液灌入小型噴霧器內對花噴霧。
3.4.3注意事項應用生長調節(jié)劑首先要避免產生藥害。2,4-D較PCPA藥害重,操作時盡量避免讓藥液沾到幼芽和嫩莖葉上,僅局限于花上。在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時,每朵花只處理1次,重復處理易產生畸形果。使用PCPA處理時,藥效稍慢,不能誤認為沒有作用。生長調節(jié)劑本身不是營養(yǎng)物質,必須結合肥水管理,以供給果實生長發(fā)育足夠的養(yǎng)分。另外,生長調節(jié)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操作時要注意安全。此外,在辣椒留種或雜交制種時,不可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保花保果。
3.5溫室栽培防治措施
3.5.1加強增溫保濕措施,合理調節(jié)晝夜溫度為了提高氣溫、地溫,辣椒緩苗后可覆蓋2m寬白色膜(包括壟與壟之間的溝),草簾厚度達到5cm左右,從北至后墻頂鋪開,在南面超過棚底邊30cm。進入嚴寒時期,在草簾上加蓋1層舊棚膜,在大棚南邊設防寒溝、防寒裙等保溫提溫措施。當白天溫室溫度上升至28~30℃時打開通風口,頂風口打開10cm左右。陰雪天上午適當推遲揭開草簾,下午提前蓋草簾,中午瞬間放風,可有效為夜間蓄熱,保持較高氣溫、地溫。高溫可以促進辣椒生長發(fā)育,低于35℃可加速花芽分化進程,但同時也降低了花芽素質,可造成36.7%落花率。
3.5.2改善溫室光照條件充分利用有限光照,在棚內后墻上張掛鍍鋁鏡面反光膜,可增加光照強度,使栽培畦面獲得更多的太陽輻射,加強植株生長勢,提高結果性能;早上揭開草簾后,及時擦試棚膜,使棚膜光凈發(fā)亮,提高透光率,在保證溫室內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盡量早揭晚蓋草簾。
3.5.3及時整理植株,改善通風透光門椒采收時,辣椒已封壟,枝葉繁茂,通風透光性差,需及時摘掉下部黃葉、老葉,抹掉腋芽。另外,進行1次重剪,剪掉內膛徒長枝,適當摘除主枝上有向內伸長、長勢較弱的副枝,調節(jié)吊秧繩,提高弱枝的生長點,抑制強枝生長勢,促花芽分花。增強同一水平面上的光照強度,使每個植株充分受光,提高坐果率。及時整理植株,促使植株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達到平衡,有利于促進花芽分化。
3.5.4適時適量追施微肥,使植株營養(yǎng)結構合理化在辣椒生育期間,追施N、P、K復合肥的同時,葉面交替噴施0.12%~0.13%硼酸或硼砂溶液、0.13%硫酸錳鋅溶液等微肥,可激活某些成花激素,從而減少落花。試驗表明,在辣椒開花時葉面噴施0.12%硼鎂肥,可提高坐果率19.17%。
3.5.5合理利用植株生長劑,協(xié)調植株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辣椒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后,植株表現出旺盛長勢時,應嚴格控制澆水,盡量不追肥,并在開花前噴施20~25mg/kg矮壯素,抑制徒長。辣椒開花時可噴施5mg/kg防落素和20mg/kg荼乙酸混合液,防止落花,促使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
3.5.6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辣椒進入盛果期后,應根據植株長勢及時補充有機肥,以免生長后期脫肥。當地溫低于18℃時,停止明溝澆水,進行膜下暗灌或使用滴管澆水,以降低室內濕度,避免過度干旱后驟然澆水。在病害發(fā)生前進行生物預防,發(fā)病初期及時進行化學防治??蓢姙?~ 3次植株動力20031000倍液,增強植株抗逆能力。
3.6雜交制種采用的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雜交授粉期一般不追肥(弱小苗除外)。(2)雜交授粉期保持土壤不干不濕:若發(fā)現土壤缺水應立即供給水分,以隔行澆跑馬水為宜,以增加田間空氣濕度;雨季前疏通排水溝,及時排干雨水;暴晴天驟然降雨或久雨后暴晴,應及時澆清水,隨澆隨排,以降低土壤溫度,增加土壤通透性,防止根系衰弱。另外,采用高壟栽培方式也是防止田間積水、減輕澇漬的有效措施之一。(3)選擇發(fā)育良好的花蕾去雄授粉:不要選畸形或發(fā)育不良的短柱頭花蕾去雄授粉,應摘除畸形或發(fā)育不良的短柱頭花蕾。(4)避免花器受傷:去雄授粉時一定要小心操作,動作要輕,以防花器受傷。(5)選用生活力高的花粉進行授粉:采摘當天即將開花的大白花蕾制取花粉,制種時最好用當天所采的新鮮花粉。若需用貯存花粉,則花粉必須貯存在低溫干燥處(貯于4℃的冰箱內更好),且時間不宜擱置太長,一般前1d傍晚所采集的花粉第2d使用。選擇適宜時間授粉,一般露水干后或在下午露水未發(fā)生時進行,同時還應避開中午高溫。(6)防止漏授粉:雜交授粉時,可邊去雄邊授粉,即去雄、標記、授粉1次性完成。同一株第3次剝蕾時,應對第1次去雄的蕾進行重復授粉;如授粉后10h內遇雨,應重復授粉。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橫向課題——現代農業(yè)(蔬菜)科技綜合示范推廣。
聯系電話:0513-8105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