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
安徒生剪紙是即興的,講的故事也常常是興之所至,任意發(fā)揮。
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以作家為標志,就是安徒生的丹麥——丹麥的安徒生。
與童話緊緊連在一起的國家是無限美好和充滿魅力的。在丹麥,幾乎處處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話中的人物和他的自畫像,還有一種用紙剪成的類似太陽神的頭像——這是安徒生剪紙作品的標志,名叫太陽頭。
歐洲的剪紙與中國的不同,通常稱做剪影,主要是剪取人物側(cè)面背光的影像。然而,安徒生不全是這種傳統(tǒng)的歐洲剪影,有些像中國的剪紙。在他的故鄉(xiāng)歐登塞的故居博物館里,一些剪紙作品看上去很像我國北方赫哲族和滿族信仰類的剪紙,生動、隨性、純樸,形象還有些怪異。但這些形象并非神像,而是安徒生腦袋里蹦來蹦去的童話人物。
安徒生對剪紙之愛,可謂癡迷。他用來剪紙的剪子,剪刀較長,剪尖很尖,剪把是一對套指的鐵圈,很像醫(yī)生用的手術(shù)剪。他愛好旅游,出行時多半要把剪刀帶在身上,以致曾經(jīng)不小心被剪尖扎傷。
然而,剪紙并非只是他的一種藝術(shù)愛好,而是他童話的一部分。他常常在給孩子們講童話時,一邊講一邊剪紙。我國陜西、山西、河南和內(nèi)蒙古等地也是這樣——邊說邊剪,隨心所欲。
他剪紙是即興的,講的故事也常常是興之所至,任意發(fā)揮:有時他用剪子把口中故事里的人物剪出來,有時他受到剪紙形象的啟發(fā),把故事再延續(xù)下去。于是,這些剪紙形象有聲、有色、有個性、有命運,剪紙與童話創(chuàng)作渾然一體。
為了讓孩子們感興趣,安徒生所剪的形象大都是夸張的、變形的、有表情的,無論是廚娘、魔鬼、小丑、舞者、牧師、巫婆、海盜、皇后,還是天鵝、城堡、風車、磨坊、禽鳥、昆蟲、花草等,全都是可愛逗趣,神氣活現(xiàn)的。我想,當他最后把剪成的紙一打開,一準讓在場的孩子驚喜萬狀。
果然,最生動的童話都是想象出來而不是趴在桌上寫出來的。安徒生的想象力大概來自剪紙吧。你剪一雙大眼睛,沒想到打開后這雙眼睛在哭;你剪一顆心,打開之后竟然在一個人身上出現(xiàn)兩顆心。
有人說,安徒生一生留下的剪紙約一千幅。顯然不是他實際剪紙的數(shù)量,他生前剪紙都是隨意的,不會刻意去保存,且紙張易脆,難以珍藏。如今,我們從他留下的剪紙上已經(jīng)辨認不出哪個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哪個是“穿新衣的皇帝”了,也許不少剪紙故事并沒有寫出來,但安徒生的剪紙對他的童話顯然不可或缺。
安徒生真是一位獨一無二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