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樹
引子:愛提問的孩子
讓我們回到19世紀初的英國古城施魯斯伯里,也許這是一個溫暖的午后,小達爾文正躺在媽媽的懷里曬太陽。突然,他莫名其妙地問媽媽:“小貓和小狗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嗎?”
媽媽笑著告訴他:“不,孩子,小貓和小狗分別是貓媽媽和狗媽媽生的?!?/p>
“那我和妹妹是你生的,你是我姥姥生的,對嗎?”
“很對,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媽媽生的?!?/p>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呢?”
“聽《圣經(jīng)》里說,最早的媽媽叫夏娃,是上帝造的?!?/p>
“那上帝又是誰造的呢?”
“乖乖,世界上有許多事情,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將來等你長大了,也許能比我說得更清楚?!?/p>
在那個時候,達爾文的媽媽一定不會想到,等自己的兒子長大了,居然為了探索問題的答案而走遍世界,并用《物種起源》《人類的起源》等一本本厚重的專著,將自然的奧秘和規(guī)律解釋得條理分明、清清楚楚。
一只名叫“達爾文”的甲蟲
小達爾文不僅是一個愛提問的孩子,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動物迷”“植物迷”,尤其對昆蟲,他簡直是太喜歡了!在上學路上,他總喜歡逮昆蟲,還將它們制成標本,拴上標簽,他的臥室都快成了“馬路昆蟲博物館”。
在達爾文的爸爸眼里,這個總是在田間野外跑來跑去的小兒子真是“不務(wù)正業(yè)”。礙于爸爸的堅持,1828年,19歲的達爾文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爸爸已經(jīng)為兒子規(guī)劃好了未來的路—畢業(yè)后,達爾文將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牧師。但達爾文依舊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各種各樣的昆蟲,美其名曰“為科學服務(wù)”。
有一次,達爾文發(fā)現(xiàn)了兩只從來沒見過的甲蟲,他敏捷地用兩只手各捉住一只。沒想到,又出現(xiàn)了一只腹部有大十字花紋的甲蟲,這家伙太漂亮了!達爾文顧不上多想,就把右手捏著的那只甲蟲放進嘴里,用牙齒輕輕咬住,騰出右手去捉第三只甲蟲。
不過,達爾文只顧欣賞手中“戰(zhàn)利品”,居然忘記了嘴里的那只!隨后,他突然覺得舌頭又麻又痛—原來是嘴里的甲蟲放出了一股辛辣的毒汁。達爾文趕忙張口把甲蟲吐到手里,捧著這些“寶貝”,得意揚揚地走回了大學校園。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首先發(fā)現(xiàn)這種甲蟲,就把它命名為“達爾文”。
“痛苦”的航海開篇
達爾文在10歲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夢:他乘著一條小帆船,四處漂流,漂到了到處都是大犀牛的非洲,又漂到了遍地都是大象的印度……他在大海中碰到了一條能把他和小船一口吞掉的大鯨魚,還碰到一只翅膀展開能把太陽都遮沒了的巨鳥……這是多么神奇的夢境啊,也仿佛是達爾文未來探險生活的預(yù)言—是的,就在1831年12月27日,為了完成博物學研究任務(wù),22歲的達爾文登上了“貝格爾”號,開始了環(huán)球航海旅行。
想象中的航海旅行仿佛很愜意—你是不是覺得達爾文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甲板上看著藍天白云、曬曬太陽呢?不過,現(xiàn)實并非如此。第一次遠航的達爾文,暈船反應(yīng)非常厲害,最嚴重的時候,他抓著陪伴在一旁的羅伊船長的手,痛苦地號叫道:“如果我不是腸子斷裂,也是胃破裂了,也許我就要死了!”沒過幾天,他就掉了好幾斤肉。
不過,達爾文可不會因此當“逃兵”,他用了各種方法來幫助自己轉(zhuǎn)移注意力—思考啦,讀書啦,聊天啦,也算有了點兒成效。漸漸地,他適應(yīng)了大海的顛簸,終于要開始收集海洋生物的工作了。打撈海洋生物、分類、制作標本、記錄生物學筆記……達爾文從早上一直干到天黑,完全忘記了疲勞和不適。
探險“Q&A”(問與答)
從1831年到1836年,在長達五年的航海生活里,達爾文隨著“貝格爾”號到了很多地方。在達爾文之前,很少有生物學家能通過環(huán)游世界的方式進行科學研究的。你想知道達爾文都見到了哪些特別的動植物、經(jīng)歷了哪些特別的遭遇、產(chǎn)生了哪些特別的想法嗎?請翻看下頁,你將見到一份穿越而來的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