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濤
句子仿寫,一般要求仿照題目所給的語句造句,兼具開放性和綜合性,既能考查語法知識、修辭知識,又能考查語言表達能力等。
解答仿寫題時,我們要記住“四個一致”——句式語氣一致、修辭手法一致、內(nèi)在邏輯一致、感情色彩一致,在理解例句語言環(huán)境的特點、弄清題目要求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組織好語言準確地表述出來。
仿寫題從初中就開始考了,在不少同學看來,是語用題中相對容易的題目。但是,它的得分率并不是很高。下面,我們以2014年嘉興市高三基礎知識測試中的仿寫題為例,來分析同學們?yōu)槭裁丛诜聦懮鲜Х帧?/p>
仿照下列示例仿寫,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要求合乎事理,句式結(jié)構(gòu)與示例相似,語言優(yōu)美。(6分)
示例:
陽光將欄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成琴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卻從不奏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驚人睡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題分析】
參考答案: 西風將雪水 ?冰凍成利劍 ? 卻從未試刃 ?怕惹人憎厭
評分標準: 首先從句式結(jié)構(gòu)上來看,參考答案與示例字數(shù)相同、句式相近,得1分。
再從修辭手法上來看,示例中將“欄桿在陽光下的投影”比作“琴鍵”,參考答案中將“西風刮過后冰凍的雪水”比作“利劍”,同屬比喻;示例中“琴鍵從不奏響”是因為“怕驚人睡眠”,參考答案中“利劍從未試刃”是因為“怕惹人憎厭”,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比喻和擬人各得1分。
從內(nèi)在邏輯上來看,句子前后順暢連貫,有合理的邏輯聯(lián)系,得1分。
最后從語言方面來看,語言優(yōu)美,風格統(tǒng)一,得2分。
【失分示例1】
月光將湖面 ?裝扮成玉鏡
卻從不照亮 ?怕引人長坐
【分析】
該答案不符合邏輯?!霸鹿狻睂ⅰ昂妗毖b扮成“玉鏡”倒還可以,但“玉鏡”如何“照亮”?因此,后兩句與前兩句的描述沒有關聯(lián),與示例不符,不能得分。
答題時只注意仿寫在形式、結(jié)構(gòu)方面的要求,卻忽略了前后句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這種失分情況是比較普遍的。
【失分示例2】
月光落窗臺 ?清輝成樂符
但從不刺眼 ?怕令人無眠
【分析】
該答案中事物之間的關系與示例中的不符。按照例句,前兩句應該是“甲將乙變成丙”,而該答案則變成“甲落乙,丙變丁”;且“樂符”不會“刺眼”,又怎么“令人無眠”?后兩句與前兩句之間沒有恰當?shù)氖吕黻P系,是不能得分的。
【失分示例3】
寒冬將湖面 ?凝結(jié)成玉盤
并邀請人們 ?協(xié)助旅人前行
【分析】
該答案第四句字數(shù)超出,結(jié)構(gòu)上不符合示例要求。前兩句仿寫得還可以,但是后兩句與前兩句之間毫無關聯(lián),不知所云,還是不能得分。
在考試時,為了句式結(jié)構(gòu)相似而牽強附會、過度壓縮、自創(chuàng)新詞,導致語意不明,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失分示例4】
陽光將冬雪 ?融化成溪流
卻從不張揚 ?怕驚擾春天
【分析】
“陽光將冬雪,融化成溪流”,沒有運用比喻,只作了客觀陳述,是要扣分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運用了比喻,但比喻不恰當,比如“春風將樹木,吹拂成琴聲”,這樣的答案也是要扣分的。
【失分示例5】
湖水把山水 ?倒映成畫卷
卻從不吹噓 ?怕令人誤解
【分析】
示例中“陽光“和“欄桿”是兩種不同事物,且構(gòu)成了作用與被作用的關系。而該答案中的“山水”和“湖水”兩種事物有重合之處,若改成“湖水把山石,倒映成畫卷”,就比較合適了。后兩句與前兩句之間的關聯(lián)不符合事理邏輯,“畫卷”如何能“吹噓”?這也是不能得分的。
需要提醒的是,例句中涉及的是具體事物,同學們答題時也應盡量選擇具體事物,少用“理想”“青春”“希望”等抽象事物。
【失分示例6】
月光將圍欄 ?折射成琴弦
卻從不彈奏 ?怕擾人清夢
【分析】
這是有“小聰明”的學生常犯的錯誤,以為把示例“變著法兒”搬抄一遍就萬事大吉。按照仿寫的要求,凡是在示例中出現(xiàn)過的事物是不可以再次出現(xiàn)的。在打分時,原創(chuàng)的句子肯定會比部分抄襲或轉(zhuǎn)化的句子得分要高。這種投機取巧的事情還是不要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