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萍王曉青齊建國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北京 100036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山東泰安 271018
基于震后高分SAR影像建筑物成像幾何特征的震害分析
崔麗萍1)王曉青1)齊建國2)
1)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北京 100036
2)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山東泰安 271018
合成孔徑雷達SAR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優(yōu)勢,在震后災情信息的快速獲取及評估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及應用。目前SAR影像的分辨率已經(jīng)達到米級甚至亞米級,建筑物在SAR影像上的空間幾何展布也越來越清晰,具有較明顯的疊掩、二次散射、陰影等成像幾何特征。傳統(tǒng)的應用于中低分辨率 SAR影像的震害檢測方法已經(jīng)不再簡單地適用于高分SAR影像,發(fā)展適用于高分SAR影像的建筑物震害檢測方法已經(jīng)成為利用遙感技術進行震害檢測亟待解決的問題。
利用震后高分SAR強度影像,結合震前高分光學影像,進行建筑物的疊掩、二次散射、陰影等成像幾何特征的提取并進行紋理分析,以達到提取震害的目的。
對規(guī)則建筑物在高分SAR影像上的成像特征進行分析,并采取線性灰度累加的方法確定其幾何形狀及其影像特征。在SAR影像上,建筑物的高度與其疊掩、二次散射、陰影的幾何展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能夠通過建筑物高度及SAR成像時的入射角推導出其成像幾何結構。通過震前高分光學影像,反演出建筑物的高度,然后根據(jù)SAR影像成像時的入射角,得出建筑物在SAR影像上的疊掩、二次散射、陰影的結構及分布區(qū)域并進行提取,繼而進行各幾何結構同質性、熵等紋理測度的計算。
利用上述方法,以2010年玉樹7.1級地震高分辨率機載X波段SAR強度影像及震前QuickBird影像作為實驗數(shù)據(jù),震后機載光學影像作為驗證數(shù)據(jù)進行實驗,實驗表明:同質性、異質性、熵等紋理測度是建筑物震害識別的良好指標;未倒塌建筑物存在高亮的二次散射亮線,而倒塌建筑物沒有高亮的二次散射亮線;倒塌建筑物的疊掩和陰影區(qū)域的同質性比未倒塌建筑物明顯偏小,熵值明顯偏大。這一結果為面向地震應急的高分SAR影像上建筑物的震害信息提取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