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多媒體課件越來越豐富。PPT課件在使用過程中因為其操作簡單,圖文、聲像并茂而受到廣大農村教師的青睞,而PPT課件的合理使用既能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改善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確保了課堂教學效率的優(yōu)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課件;合理使用;適時介入;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確實,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課件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使用教學課件早已不再是公開課的專利,它已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普通教師的課堂,特別是PPT演示文稿,因其簡單易學、實用易操作并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zhèn)洌o動結合等諸多優(yōu)點而被很多一線教師所青睞。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課堂教學使用課件,應注意以下幾點:選材要新穎,應側重于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構思要精巧,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及學生的認知矛盾而適時使用;演示要適度,既要演示出知識的形成過程,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使課件切實做到學生思維“方向標”的作用。我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巧用課件“引入”,誘思激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痹鯓釉谛屡f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誘發(fā)思維,使他們想學、愿學呢?
在教學中,我采用過直觀導入、實驗導入、故事導入、問題導入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自覺地積極地進入學習活動之中。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就采用故事導入,先演示課件聽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歡吃猴媽媽做的餅了。有一天,猴媽媽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分給猴哥哥一塊;猴妹妹見到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焙飲寢尵桶训诙K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妹妹兩塊;猴弟弟更貪心了,它搶著說:“我要三塊?!庇谑?,猴媽媽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給了猴弟弟三塊。并把幾個分數寫在黑板的一邊,接著問:“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嗎?”隨著上述情境的不斷展開,學生興趣盎然,懸念頓生,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tài),此時教師把握時機,導入新課。這樣的開頭一下就抓住了學生。
二、巧用課件“展開”,設疑探究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展開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下發(fā)”“令人深思”。
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揭示課題后,出示圓、熊貓、繩子圖。提問:你能用手中的物體表示出■或其他分數嗎?如果能,把你表示的過程說給你同桌聽一下,如果有困難,可以同你旁邊的同學研究一下。(課前分別發(fā)給學生表示一塊餅的圓、表示一根繩子的線段圖紙、表示六個熊貓的圖紙)
學生對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這時老師并沒有把現(xiàn)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折一折:拿出自己手中的紙動手折一下;算一算:還可以表示出幾分之幾?畫一畫:讓學生用尺畫一畫、動手圈一圈;說一說:同桌可以討論、交流。接著老師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表示過程和表示的幾種結果,再讓與課件中演示的結果都不一樣的學生站起來匯報一下自己的成果,并說一說表示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驗證一下自己的探究結果,同時也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因為答案不唯一,所以學生探究的熱情都很高。這種方法,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是把學生引入疑問—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一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了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悅。
三、巧用課件“演示”,化難為易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感性認識,要理解掌握教材內容就比較困難。一個從未見過大海,甚至沒有見過海的圖片、畫面的人,要理解“汪洋大?!币辉~是何等困難!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經驗少,直觀思維處于主導地位。對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理論或概念理解時比較困難。如果我們能恰當運用課件,就能為學生輕易掃除這一學習障礙。
總之,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zhèn)?,靜動結合等諸多優(yōu)點,的確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學生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選取課件的最佳作用點,絕不可認為課件越多越好,形成課件演示“滿堂灌”。我們只有從實際需要出發(fā),合理適當地利用課件,并把課件的作用理性地定位于“服務課堂”,數學教學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讓每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一美好的愿望才能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淑云.利用多媒體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科學,2013(08).
[2]方國才.新課程怎樣教的精彩[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3.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