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柯
(河南省鄧州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河南 鄧州 474150)
抗生素又稱為"消炎藥",在治療傳染病與感染性疾病方面效果顯著,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種藥物。大環(huán)內酯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內酰胺類均為常用的抗菌藥物,在臨床用量中所占比例達到80%。但是,作為最熟悉的藥物,抗生素也是最容易被人們?yōu)E用的藥物。據(jù)報道,中國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全民濫用抗生素催生大量的"超級細菌",細菌耐藥性的增強代表著感染率與死亡率的升高,直接威脅人們生存安全與身體健康。因此,加強抗生素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藥物的藥代動力學主要研究組織與血清中的藥物濃度變化,多種細菌均能致使細菌出現(xiàn)耐藥性,為保證抗菌治療效果,在設計治療方案時,抗生素藥效學參數(shù)在其中發(fā)揮重要價值。根據(jù)不同的藥效學特點,抗感染藥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氨基糖苷類與喹諾酮類均屬于濃度依賴性抗生素,此類藥物濃度越高,細菌病毒的清除速度越快。AUC/MIC 與峰濃度/MIC 是此類藥物的最佳預計參數(shù)。針對氨基苷類藥物而言,峰濃度>MIC10~12 倍得到的抗菌效果最為理想。程書權[1]通過動物模型試驗提出喹諾酮類藥物亦呈現(xiàn)出此類結果。有學者提出,肺炎患者應用環(huán)丙沙星口服治療,其AUIC 增高和臨床中的微生物學直接相關,當AUIC 比例與MIC 相比是其125 倍時能夠保證量良好療效。倘若高于此值,治愈率則會高于80%,而一旦低于此值,則治愈率將會不足30%。
此類藥物的峰濃度無關緊要,最為關鍵的是藥物濃度高于MIC 的維持時間,這與病原菌清除能力直接相關。非濃度依賴性抗生素主要類型為β-內酰胺類抗生素,和臨床療效直接相關的重要參數(shù)在于藥物水平持續(xù)高于MIC 的時間。一般來說,若高于MIC 的時間>40%時,臨床治愈率相對較高。針對不同的病原菌,β-內酰胺類抗生素活性需要的濃度>MIC 的時間隨之發(fā)生變化。通過動物試驗可見,抗菌藥物濃度>MIC時間與40%的給藥間隔相比明顯較高時,對于葡萄球菌,β-內酰胺類抗生素能夠發(fā)揮最佳的抗菌作用。而對于腸道細菌與肺炎球菌,當60%~70%的給藥間隔時間>MIC 時方可顯示最為理想的臨床療效。這對用藥而言,由于抗生素的藥性相對特殊,品種多、用途廣、用量大,最容易出現(xiàn)濫用現(xiàn)象。因此,臨床醫(yī)師應當注意根據(jù)患者病情針對性的設計合理的給藥方案,在取得最佳治療效果的同時避免發(fā)現(xiàn)細菌耐藥性,確保合理用藥。
抗菌藥物能夠有效殺滅各種細菌、真菌、病毒、病原體、支原體等病毒微生物,主要包括磺胺藥物、抗生素、喹諾酮類、大環(huán)內酯類、呋喃妥因、甲硝唑、異煙肼等抗菌藥物。由于能夠引起感染的因素除細菌外還包括多種微生物,例如屬于病毒感染的流感,需要應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因此抗細菌藥物與抗病毒藥物均屬于抗生素范疇,分析抗生素的藥理作用意義在于為抗生素在抗感染中的正確應用提供指導。
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此種疾病是由細菌感染導致的中耳粘膜發(fā)生急性化膿的一種炎癥,耳內流膿、耳痛、穿孔與鼓膜充血為主要特點。致病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可使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控制感染與通暢引流治療。②鼻竇炎:典型表現(xiàn)為膿涕多、鼻塞、頭痛,通常應用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治療。③細菌性感冒:主要由細菌所致,若體溫在39.5℃以上,1~2d 內持續(xù)增長不退,或者合并高熱驚厥。④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病原體多為溶血性鏈球菌,起病急驟,查體可見扁桃體充血腫大,有黃色分泌物覆蓋其上,伴有高熱表現(xiàn)。⑤細菌性肺炎:該病往往由于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所致,咳嗽咳痰,伴有或者不伴胸痛為主要癥狀。⑥驗血報告提示,中性粒細胞>80%,白細胞>12000 個/mm3??股貞攺男┝科痖_始使用,一般小劑量以持續(xù)5d 左右為宜,若一種藥物即可有效治療藥物,不必再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用藥。此外,嬰幼兒應當避免應用抗生素治療,而盡量選擇具有較窄抗菌譜的抗菌素[2]。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CFDA)的相關調查報告表明,20.7%的人群認為抗生素即為消炎藥,23.9%的居民習慣在腹瀉或者感冒后服用抗生素治療,而且多少人不去醫(yī)院就診而自行到藥店購買抗生素,公眾對于抗生素的定義意識模糊。專家指出,感冒主要分為細菌性與病毒性幾種,針對普通感冒,例如流涕、鼻塞、頭暈,服用康泰克、白加黑等緩解藥物即可,若同時伴有咳嗽癥狀,僅需加服止咳藥,無須應用抗生素治療。孫淑娟[3]的研究提出,感冒后出現(xiàn)的咳嗽癥狀應用抗生素治療基本無效,這是因為導致患者感冒后存在持久不愈的咳嗽原因在于患者體內存在病毒,而抗生素的抗病毒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若患者并未復合細菌感染,應當避免使用抗生素治療。此外,腹瀉不能應用千篇一律的抗生素治療,臨床觀察得出,70%的腹瀉患者是由輪狀病毒所致,應用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即可治愈,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會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風險。實質上,抗生素并非消炎藥,也非普通藥品。濫用抗生素能夠導致細菌出現(xiàn)耐藥性,進而不斷進化出現(xiàn)"超級細菌"。而且臨床證實,抗生素廣泛應用能夠引起諸多不良反應,例如紅霉素中的四環(huán)素成人使用能夠導致肝臟損害,兒童使用會對骨骼與牙齒發(fā)育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抗生素應當在醫(y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避免自行盲目濫用,保證安全用藥與合理用藥。
[1] 程書權,馬紅甫.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的非抗感染藥理及臨床研究進展[J].新醫(yī)學,2011,25(07):174-176.
[2] 程書權.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的抗腫瘤作用現(xiàn)代研究[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10,22(04):168-169.
[3] 孫淑娟.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2011,28(06):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