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芳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人民醫(yī)院 山西臨汾 041500)
顱腦損傷昏迷病人鼻飼的護理
李云芳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人民醫(yī)院 山西臨汾 041500)
目的:觀察顱腦損傷昏迷病人鼻飼的護理效果。方法:采取鼻胃管分次灌注法。結果:采取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結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減輕顱腦損傷昏迷患者鼻飼的并發(fā)癥,是經濟、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顱腦損傷;昏迷;鼻飼;護理
顱腦損傷昏迷患者,常因昏迷時間長不能進食,能量消耗增加,蛋白分解代謝加快,為保證病人合理營養(yǎng),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穩(wěn)定,常需留置胃管,因此,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應用越來越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鼻飼是腸內營養(yǎng)的主要方式之一。為預防鼻飼飲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應加強鼻飼病人的護理,促進疾病的愈合。
1.1 一般資料,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顱腦損傷昏迷患者6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8例,年齡23--75歲,高血壓腦出血54例,重型顱腦損傷15例,其中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術38例,鉆孔引流術31例。所有患者均處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狀態(tài),均采用鼻飼飲食。
1.2 飲食形式均采用普通流質飲食,如米粥、稀飯、牛奶、排骨湯、雞湯、魚湯、果汁、瘦肉泥、菜泥、爛飯等,加入適量的植物油、食鹽,加工配制成流質食物,經濟方便,富含纖維素、維生素。
1.3 方法
1.3.1 留置胃管的時間及方法
為了維持機體內外環(huán)境平衡,保障足夠營養(yǎng),遵醫(yī)囑在發(fā)病后24h-72h內留置胃管。選擇型號適宜的硅膠胃管,常規(guī)插入胃管的長度為45cm-55cm,通常鼻飼管頂端有2-3個側孔,第2,3個側孔距頂端的距離分別為5cm和10cm,為保證鼻飼管3個側孔全部進入胃部。另增加插管的長度,插管時需插深4cm-8cm使胃管接近幽門,可減少反流[1]?;颊咂脚P或頸下墊一軟枕,從一側鼻孔輕輕插入16cm-18cm,感覺阻力增加時,由輔助者托起頭部,使下頜盡量貼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食道弧度,緩緩插入胃內,并檢查鼻飼管是否盤旋在口腔,插管順利,證實胃管在胃內,固定胃管并做好標記。證明胃管在胃內的方法:(1)能夠從胃管內抽出胃液;(2)將聽診器放置患者胃部,用注射器向胃內注入空氣,可以聽到氣過水聲,證明胃管在胃內;(3)把胃管放入水碗內,無氣泡溢出。
1.3.2 鼻飼方法
采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法。首次鼻飼從小劑量開始,并采用易消化流食,根據消化情況逐漸增加鼻飼量,2h-3h灌注200ml-350ml,每日總量1500ml-2200ml,或遵醫(yī)囑流質飲食,緩慢注入。鼻飼飲食接近體溫,約38 oc-40oc,每次管飼后用30ml溫開水沖洗鼻飼管,以防胃管中食物殘留腐敗,發(fā)酵或堵塞。在兩次鼻飼之間補充果汁或水分150ml-300ml。
2.1 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
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危重,昏迷時間長,因此家屬承擔了主要照顧患者的責任。應告訴家屬,對患者的治療與護理不單純是醫(yī)生和護士的責任,家屬的支持對患者的康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想取得家屬的參與必須要和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要向他們詳細介紹,顱腦損傷患者很少有在短期內也就是在住院期間能夠清醒的,家屬如果沒有掌握相關的護理知識,這些病人在出院之后很可能就會死于并發(fā)癥。留置鼻飼管的原因是由于患者昏迷不能自主進食、水和藥物,鼻飼飲食是為了保證患者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及治療中所需要服用的藥物,不會給病人帶來任何痛苦,家屬也易于接受。
2.2 鼻飼前后護理
鼻飼前給予翻身、叩背,抬高床頭,必要時吸痰;鼻飼前確保胃管在胃內,并抽吸胃內殘留液,觀察病人吸收情況及殘留液的量、顏色,提供疾病信息。鼻飼后維持原臥位30分鐘,防止食物反流。每次鼻飼后應以20ml -30ml溫開水沖洗胃管,避免食物積存在管腔內變質引起胃腸炎,保證喂養(yǎng)管道通暢,以防堵塞。注射器用完后應立即用溫開水沖洗干凈后放置在一次性保鮮袋里備用,使用前再次用溫開水沖洗,每天更換。灌注的食物必須保證新鮮。
2.3 停用鼻飼的時間
當病人病情開始恢復,吞咽反射開始恢復后,即可帶鼻飼管從口腔中練習進食,開始時先喂不宜嗆咳的食物,如香蕉、蛋糕、饅頭,不足部分從鼻飼管中注入,以后隨著吞咽功能和病人意識的逐漸好轉,喂食的量和種類逐漸增加,至完全能從口腔喂食且能保證每日所需營養(yǎng)后,方可拔除鼻飼管。
2.4 胃腸道反應的護理
2.4.1 惡心、嘔吐的護理
惡心、嘔吐常因胃腸內營養(yǎng)溶液輸注的速度過快與量過大引起,易于顱腦損傷后顱內壓增高混淆。護理措施:減慢鼻飼管輸注流食的速度,鼻飼量以遞增的方法輸入,一般每日1000ml,逐步過渡到常量2000ml左右,分4-6次平均輸注,每次持續(xù)30-60分鐘,溶液溫度保持在38oc-40oc可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同時對因顱內壓增高而引起的惡心、嘔吐,可及時給予脫水劑,以緩解癥狀。
2.4.2 腹瀉的護理
發(fā)生腹瀉的原因:(1)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并發(fā)腸道霉菌感染;(2)注入液體過多,引起消化不良;(3)溶液中含脂肪過多,引起脂性腹瀉;(4)溶液溫度過低,刺激腸蠕動加快;(5)灌注環(huán)節(jié)被污染。護理措施:(1)觀察并記錄糞便的性質、顏色、量及次數,留取標本送檢; (2)對因處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注入液體應適量,減少鼻飼量及脂肪攝入量,保持溶液溫度38oc-400c,加強飲食衛(wèi)生管理,鼻飼飲食的配置過程中嚴防污染,必要時暫停鼻飼;(3)對腹瀉原因進行評估,防止遺漏潛在的胃腸道疾病;(4)保持肛門周圍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肛周皮膚炎癥;(5)如出現脫水癥狀可按醫(yī)囑補液。
2.4.3 便秘的護理
昏迷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活動量小,腸蠕動減弱,加上鼻飼牛奶、少纖維素性食物,食物殘渣在結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多吸收,引起大便干結,造成便秘。護理措施:給患者勤翻身,活動肢體,鼻飼內加用性質溫和的導瀉藥或行開塞露防止便秘出現,必要時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腸。老年病人因肛門括約肌較松弛加上大便干結,往往灌腸效果不佳,需人工取便,即戴手套用手指由直腸取出嵌頓糞便。同時增加含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2.5 鼻飼反流的護理
顱腦損傷昏迷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神經肌肉受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腸平滑肌、食管螺紋肌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縮無力,活動不協調或肌癱瘓,再加上留置鼻飼管,致使食管、胃噴門在不進食時不能處于完全關閉狀態(tài),這是胃內容物反流的主要原因[2]。護理措施:(1)延長胃管置入深度。胃管置入深度為發(fā)際至劍突的距離再加上8cm-10cm。(2)避免腹壓驟然升高,鼻飼后1小時內不進行翻身、拍背、吸痰。(3)體位管理。鼻飼時至鼻飼后1小時采取半臥位或者床頭抬高30 o-45o。(4)嚴密監(jiān)測胃內潴留量,控制鼻飼的速度及量。每次鼻飼前均要回抽檢查胃內潴留量,胃內潴留量大于100ml,暫停鼻飼,遵醫(yī)囑使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結合腹部按摩,待胃排空后再進食。嚴格控制鼻飼的量及速度,應由少到多,循序漸進,鼻飼推注的速度要慢。
2.6 脫管、管腔堵塞
脫管多因患者煩躁時自行拔除或翻身時不慎脫落,護理中應用穩(wěn)定性好的鼻飼管以求舒適、安全,現胃管固定方法有:蝶形膠布固定胃管的方法可減少胃管的滑脫[3]。插胃管后在出口做一小標記,如脫管少于10cm,可將原管再送入,確定胃管在胃內后鼻飼;發(fā)生堵管時應在每次鼻飼后,用30ml-50ml溫開水沖洗鼻飼管;喂藥時,將藥片研碎溶解后注入,盡量避免將藥物與營養(yǎng)液混在一起。
顱腦損傷昏迷病人,自己不能進食,除靜脈補充營養(yǎng)外,還需經鼻飼供應必須的營養(yǎng),保證病人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熱量、水和藥物,提高機體免疫力。采取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減少或杜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1]白艷.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鼻飼反流原因及護理.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22(21):3352。
[2]李瑾,李海玲,柴雪艷.腦出血昏迷患者鼻飼飲食30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0):4693。
[3]王慧,陳雪英,金巧丹.蝶形膠布改進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觀察,天津護理,2006,14(04)。
R256.24
B
1009-6019(2015)03-0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