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護理對治療老年人結核病作用
李維歡
(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yī)院四川大竹635100)
摘要由于結核病具有特別高的發(fā)病率,其對人身體的健康危害程度很大,同時也會給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對老年人群來說,一旦老年人患有結核病,那么對患者來說無疑是生理上特別是心理上的雙重打擊,進而削弱治療效果。因而,在對患有結核病的老年人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重心理疏導,進而提高治療效果,縮短康復時間。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臨床治療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一下從心理護理角度如何開展對患有結核病老年人群的臨床治療。
關鍵詞老年人群;結核??;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隨著我們的社會不斷發(fā)展,經(jīng)濟的飛速增長,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也在不斷的提高。對現(xiàn)在的社會人群來說,養(yǎng)生保健成為了人們共同關注的焦點。特別對于老年人群來說,病痛對他們心理上的折磨遠遠要高于其在生理上的,當他們感覺自身身體不適時會他們的心理變得非常脆弱。因此,從心理學角度去關愛患病老人,以心理護理作為輔助治療手段,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縮短康復時間。筆者通過對我院56名年齡在65周歲以上的老年結核病患者進行跟蹤調(diào)查,并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
1.1 心理敏感
對于大多數(shù)老年人來說做起事來十分固執(zhí),這也使得他們情緒變化多端,對事物特別敏感。因此對老年患者的正常病情詢問工作十分困難,老年人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以為我們沒有尊重他們,認為我們應該對他們言聽計從,一旦不順心就特別容易動怒,對我們醫(yī)護人員正常的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開展造成很大的障礙。同時,老年人內(nèi)心也十分固執(zhí),只要自認為合情合理就會不顧一切的堅持下去,對我們所提出治療方案或者是日常護理方法排斥,而且假如家人不在身邊,則會果斷放棄治療。
1.2 孤獨自卑
目前空巢老人數(shù)量越來越多,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子女大多為了忙于生計和照度孩子都不與父母住在一起。因此,老年人極度缺乏安全感也沒有依靠,老年人的子女越不經(jīng)常去看望他們,他們的孤獨感也就越強。當其他人去與他們溝通時,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子女是否來看望他們,什么時候能來看望他們。漸漸地,他們就會將自己孤立起來、封閉起來。并且,作為具有較強傳染能力的結核病來說,一旦老年人患上該病,首先就會想到不要傳染給親人、子女,其內(nèi)心的自卑與孤獨感也會迅速提升。身體免疫力也會開始降低,患者遭受病痛折磨的程度會隨之增加,其它的并發(fā)癥也會接踵而來。形成了一種患病→孤獨自卑感提升→免疫力下降→并發(fā)癥出現(xiàn)→孤獨自卑感繼續(xù)提升→病情進一步惡化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
1.3 戒備心極強
老年人出于極高的自我防護意識,使得他們的戒備心特別強。因此,老年人的內(nèi)心活動也特別復雜,疑心也特別重。假如今天各項指標稍高于昨天,他們則可能會認為病情是否進一步惡化了?更有甚者是不是病情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憶苦思甜"的現(xiàn)象就逐漸頻繁起來。無法接受他們自身所面臨的"事實",總是以一個悲觀者的身份看問題,其戒備心也會變強抵觸情緒隨之產(chǎn)生
2.1 明確病情實質(zhì)
從心理學上講,人們懼怕黑暗的原因是由于看不見周圍的事物,不能了解周圍情況。同樣,對于結核病老年患者來說,他們大多數(shù)都不清楚結核病的病情實質(zhì),總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看待結核病,諸如結核病"無藥可救",一旦指標出現(xiàn)異常則代表病情惡化等"頑固思想、陳舊觀念"已在他們腦海中根深蒂固。同時,根據(jù)結核病具有極強傳染性的特點,他們會主動的會將自己隔離起來,不愿見自己的子女親人。對于,本來就需要兒女、親人照顧的老年人來說,一旦患上結核病則會使他們的孤獨感倍增。在對患者進行日常心理護理過程中,一定要讓老年人患者清楚結核病"可控、可治,不可怕"。只要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科學治療,則一定會達到治愈的目的,讓老年人患者有信心戰(zhàn)勝病魔。
2.2 降低患者的孤獨感與自卑感
要想降低患者的孤獨感與自卑感,進而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最重要的是要讓患者清楚目前的治療進度以及能否治愈。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與老人溝通的方式方法,要深入了解老人們的日常起居情況以及對病情的觀點。不斷通過溝通來讓他們樹立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并且要對醫(yī)護人員充分的信任,并多與老人的親屬、子女交流,讓他們多抽出時間來陪陪老人。并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可以多給老年患者講解一下結核病目前的治療技術與治療方法,還可以結合本院的成功治療案例來鼓勵他們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消除老年人患者的心中顧慮,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院方治療。
2.3 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
良好的互信關系是讓老年人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關鍵因素,而要想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首先要能夠做到互相尊重。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來講,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尊重與理解。首先,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要注意患者尊嚴的維護,要講究說話的態(tài)度和語氣,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有尊嚴;其次,假如病人十分固執(zhí),不配合院方的護理與治療,也不能夠用呵斥或者恐嚇的語氣來與他們交談,要多與他們溝通、交流、說說家常話,把他們當作自己的長輩來關愛他們、照顧他們;最后,由于老年人患病后,心理防線特別脆弱容易發(fā)火,那么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具有足夠的耐心去盡量幫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并時刻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
2.4 給患者"家"的感覺
患者所處的醫(yī)療護理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心情。給患者以"家"的感覺,有助于患者消除心中疑慮提升戰(zhàn)勝病魔的自信心。因此,醫(yī)院要更加注重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讓病人感受到家的溫暖。首先,要保證病房的干凈整潔,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其次,對于患有結核病的患者而言不能夠隨意走動,因此為了消除患者心中的孤獨寂寞可以在病房多放一些報紙和書籍,還可以為病人提供紙牌、象棋等以供娛樂的工具,或者是放置一臺電視機,來為病人解悶,豐富病人的生活。最后,加強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治療經(jīng)驗,多多的互相鼓勵、支持,堅信結核病是可以治愈的,從而對患者形成有效的心理護理。
老年人患者心理護理的開展對治療患有結核病的老年人具有特殊作用,老年人作為特殊群體之一,他們的心理防線較為脆弱,需要提升他們戰(zhàn)勝病魔的自信心。因此,要學會用眼觀察老年人心理變化,用心去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用實際行動,讓患者感受到家的感覺,形成積極的治療心理,進而達到預期的心理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春英,張元娜,陳民.結核病人的心理護理[J].哈爾濱醫(yī)藥,2006, 26(5):93-94.
[2]李慧珍.老年結核病人的心理護理[J].哈爾濱醫(yī)藥,2014,24(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