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ara
常說香港人不看書,可是每年由香港貿(mào)易發(fā)展局主辦的書展,入場人次屢創(chuàng)新高——根據(jù)主辦單位的數(shù)字顯示,2014年度的香港書展,便有逾101萬人次進場,而在書展期間舉行的講座和分享會,也吸引了25萬人次參加。購書費方面,有市場研究公司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書展入場人士的平均購書額為港元987,比去年上升25%。
可是,一大堆數(shù)字,又能有多少反映實況?筆者今年也在書展長駐,不妨將觀察所得向各位分享。今年多了很多家長攜同子女入場,而且可見不少外國的圖書館買手,原因之一是貿(mào)發(fā)局今年謝絕任何嫩模入場宣傳。筆者對嫩模不作任何道德評價,然而作為一個城市的書展,似乎不太適合讓嫩模成為焦點,反令其他書籍成了陪襯。試想像在法蘭克福書展有寫真集女郎大擺pose的話,會是何等難看?此外,本年書展的最大風波,是有港人投訴旅客票價僅為十元,比本地人廉宜,是歧視本地人的做法。但筆者發(fā)現(xiàn)旅客入場(特別是內(nèi)地客)的比例不算太多,而且他們也不會大買特買,因為將所買書本貨運回內(nèi)地的費用不少,而且途中要經(jīng)海關(guān)檢查,非常麻煩。
很多香港人只在一年一度的書展買書,這種“突然文化”的風氣亦由成人漫延至兒童。大量家長拖著行李箱入場,不惜大灑金錢為子女購買教科書、應試書籍及課外讀物。說起來,家長這樣做始終是以學業(yè)為主導,書展是否能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筆者對此有很大疑問。另外,香港書展的另一特色是成為“散書場”,情況如散貨場一樣,大大小小的書商將倉底貨推出來,賤價發(fā)售。
有書商把幾本書放在福袋,幾十塊錢就能買走,也有的把書胡亂堆在一起,每本標價僅十元、五元,于是消費者就像買菜似的找書,也不知道他們這樣是否能找到心頭好,還是覺得劃算便買。筆者旁邊的攤檔,將幾年前出版的旅游書標價二十元賣出去,生意似乎還不錯,卻苦了其他賣新書的攤檔,要跟他們斗低價。香港書展淪為“散書場”,實在令有份出書的作者惴惴不安,要是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的作品標價只十塊錢,頓時覺得心血都白費了。
大型書商的攤位,每年都擠滿了人,因為他們都包攬了知名作家的新書出版及簽名會,小型書商相對門庭冷落。不過近年有異軍突起,由一伙年輕人組成的創(chuàng)作單位“黑紙”,以迎合港人流行文化為主,配上幽默的語調(diào),成功吸納不少讀者支持,他們出版的《100毛》及《黑紙》大受年輕人歡迎。書展那幾天,黑紙的攤檔前都大排長龍,實屬罕見?;蛘呦愀廴瞬皇遣粣坶喿x,只要抓中他們的喜好,想出好點子,就能殺出一條血路。
說起來,每年書展都會有數(shù)本新書備受注目,今年其中一本是過江龍九把刀的《等一個人咖啡》,他本人還親自來港為讀者簽名。小說同名電影有我們熟悉的周慧敏,加上九把刀作品的吸引力,《等一個人咖啡》不管是電影還是小說都成了搶手貨。為配合電影,小說特地設計兩個封面,其中一個是電影劇照,出版商特地預先印刷一批,并率先在書展出售,好讓香港粉絲先睹為快,即場賣完即止,向隅的讀者要等到下一批再印才可買到。
另一本是明星經(jīng)紀人Abigail Yeung的攝影作品《水銀燈后》亦廣受追捧,作者因工作需要,須管理多位當紅藝人的日常工作,于是有機會以相機拍下藝人于臺上臺下的點點滴滴,為觀眾揭露了明星真實的一面。封面照是《星夢傳奇》冠軍鄭俊弘的背影,內(nèi)頁則收藏了陳豪、鄭丹瑞、陳芷菁、鄧梓峰、李思捷、森美、萬綺雯等等的相片,他們?yōu)樽髡咦?,講述自己在水銀燈后的故事。
過了書展,又再回歸平靜,期望香港人不再只在書展買書,閑時亦能多逛書店,體驗閱讀的樂趣,這才是真正愛文化的城市?!鰁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