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霖, 顏志平, 張 雯, 劉清欣, 瞿旭東, 劉凌曉, 王小林, 羅劍鈞
晚期原發(fā)性肝癌(PHC)合并門脈系統(tǒng)癌栓的發(fā)生率可達30%~60.2%。多數(shù)患者已經(jīng)失去了手術機會,單純的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療效有限。PHC極易侵犯門靜脈形成癌栓,直接導致患者生存期大為縮短。自2008年來,上海中山醫(yī)院介入科開創(chuàng)了門脈內(nèi)植入支架及125I粒子條聯(lián)合TACE治療PHC合并門脈主干癌栓,取得了良好的療效[1-3]。但部分患者因門脈系統(tǒng)癌栓廣泛,二級分支不通暢而無法植入支架,我們采取單純植入125I粒子條的手段[4],為進一步明確門靜脈內(nèi)植入125I粒子條聯(lián)合TACE治療PHC合并門靜脈癌栓的療效,我們回顧性分析兩組療效。
1.1.1 病例資料 經(jīng)上海中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療的PHC合并門靜脈廣泛癌栓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72例患者,其中32例(A組)行TACE治療同時在門靜脈內(nèi)植入125I粒子條,40例(B組)僅行TACE治療。兩組患者術前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術中情況例
1.1.2 主要器材 6711型放射性125I粒子(上海欣科醫(yī)藥有限公司)放射性活度為25.9 MBq/枚,單枚粒子有效長度為3.0 mm,組織穿透能力為1.7 cm,半衰期為60.2 d,外包裹鈦金屬殼長度為4.5 mm,直徑為0.8 mm。
1.2.1 術前檢查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常規(guī)生化、凝血功能、腫瘤標志物檢查;根據(jù)上腹部增強CT或MRI圖像測量腫瘤大小、確定門靜脈系統(tǒng)受累程度,同時術前均行上腹部超聲檢查,以測量門脈栓塞程度及確定穿刺入路。
1.2.2 治療過程 A組32例患者在超聲導引下,確定穿刺點,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采用21 G超聲穿刺針穿刺肝內(nèi)門靜脈2級分支。成功后送入0.018英寸導絲,設法通過梗阻段進入門靜脈主干,并入腸系膜上靜脈或脾靜脈。沿0.018英寸導絲送入6 F NEFF外套管。并將0.035英寸導絲沿外套管送至腸系膜上靜脈,交換送入5 F鞘。然后將5 F標記豬尾巴導管送至脾靜脈行門靜脈造影及測壓,測量門靜脈梗阻段長度。植入125I粒子的數(shù)量按公式:梗阻段長度(mm)/(4.5+2)計算,以確保植入的125I粒子產(chǎn)生的輻射完全覆蓋門靜脈梗阻段。將所需的粒子連續(xù)封裝入4 F無菌醫(yī)用導管內(nèi),制成呈直線排列的125I粒子條。經(jīng)5 F長鞘,將125I粒子條推送至門靜脈梗阻段并釋放。釋放完畢后,使用3 mm×30 mm彈簧圈閉塞經(jīng)皮肝穿刺道。然后按常規(guī)方法給予肝動脈造影并對腫瘤動脈進行藥物治療和栓塞(圖1)。B組患者:僅對病灶行TACE治療。
①肝動脈造影;②5 F標記豬尾導管送至脾靜脈行門脈造影;③植入粒子條過程;④植入125I粒子條并栓塞胃底曲張靜脈,粒子條準確定位于門脈段
1.2.3 TACE 參照常規(guī)方法,根據(jù)DSA造影情況及術前肝功能情況,使用藥物及劑量為FUDR 500~1 000 mg,奧沙利鉑 100~150 mg,表阿霉素 30~50 mg+超液化碘油 5~15 ml,并用或不用不同直徑的Embosphere微球或PVA顆?;旌先閯┧ㄈ浑S
后再用1 mm×3 mm明膠海綿小顆粒加強栓塞。栓塞程度根據(jù)瘤體大小及術前肝功能情況而定。
1.2.4 術后處理 術后給予心電圖監(jiān)護,并行保肝、水化、止吐抑酸等對癥處理,術后1 d,A組患者行SPECT/CT檢查以觀察植入125I粒子條的輻射分布情況。術后3 d起,所有患者給予口服華法令(2.5 mg/d)抗凝,按凝血功能調整華法令劑量(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正?;戎礗NR在2.0左右)。
1.2.5 隨訪 所有患者隨訪至死亡或研究成文(2014年6月)。術后每 30~45 d復查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使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通用毒性標準對不良事件進行分級(CTC3.0);同時行上腹部增強CT檢查以了解患者肝內(nèi)病灶治療后改變及門靜脈癌栓情況;觀察粒子條覆蓋范圍內(nèi)門靜脈的通暢情況,根據(jù)對比劑充盈程度判定門靜脈主干的通暢程度。肝內(nèi)病灶治療后變化采用美國肝臟研究協(xié)會提出的改良實體腫瘤應答評估標準(mRECIST)[5]進行評價,對于完全緩解(CR)的患者每月隨訪1次連續(xù)3個月或至進展;對于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及進展(PD)的患者,在耐受情況下,可再次實施TACE,并同時行間接門靜脈造影評價門脈癌栓情況。
使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對治療前、后各測量值的改變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使用 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時間及累積生存率。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患者門靜脈內(nèi)植入粒子條的成功率為100%,無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在A組患者體內(nèi)平均植入(19.8±3.3)枚粒子(14~27 枚)。 術后 1 d 的 SPECT/CT檢查顯示,植人的125I粒子條均準確位于門靜脈梗阻段,無移位。125I粒子條輻射分布均勻,呈半徑約17 mm的圓柱形,完全覆蓋門脈癌栓區(qū)域(圖2)。術后隨訪中發(fā)現(xiàn)1例患者粒子條向腸系膜上靜脈方向移位2 cm。125I粒子條植入后3個月復查癌栓,部分可見癌栓逐漸縮小,門靜脈血流復通(圖3)。門靜脈復通7例,復通率為21.9%。
72例患者中,67例(93.1%)患者隨訪時間超過60 d,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與術前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B組各有4例和2例患者分別出現(xiàn)輕中度血清膽紅素升高、3例和4例患者分別出現(xiàn)輕度白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下降,兩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至術后第1次隨訪時,CR 0例(0%),PR 37例(51.4%),SD 22 例(30.1%),PD 13 例(18.1%)。兩組患者肝內(nèi)病灶評價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至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分別進行TACE的次數(shù),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表3)
粒子條位于門脈主干梗阻段,無移位。125I粒子條輻射分布均勻,呈半徑約10 mm的圓柱形圖2 SPECT/CT檢查
圖3 術后CT隨訪
表2 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表3 隨訪評價和TACE次數(shù)
觀察至患者死亡或至研究成文時間,隨訪率100%。A組患者20例生存,12例死亡,生存率為62.5%。死亡患者中,3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功能衰竭、3例梗阻性黃疸,1例發(fā)生肺轉移;B組患者16例生存,24例死亡,生存率為40.0%。死亡患者中,7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1例發(fā)生肝功能衰竭,2例發(fā)生梗阻性黃疸,4例肺轉移。2組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分別為 A 組:(245.0 ± 21.7) d(95%CI:202.5~287.5 d);B 組(156.3±13.3) d(95%CI:130.1~182.4 d),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 A 組:(210.0±29.7)d(95%CI:151.8~268.2 d);B 組:(141.0±19.0)d(95%CI:103.7~178.3 d),術后 90、150、210 d 累計生存率分別為 90.6%、71.8%、37.5%(A 組)和70.0%、15.0%、2.5%(B組)。對兩組資料使用 log-rank檢驗:χ2=6.375,P=0.012,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圖 4)。
圖4 兩組患者生存時間比較
晚期的PHC極易合并門脈主干癌栓,此時針對肝臟原發(fā)病灶的TACE治療,往往由于正常肝臟的血供減少,導致肝儲備功能降低,同時亦存在無法緩解的門脈高壓,治療風險增加而療效很差。針對門脈癌栓的治療,成為了肝癌治療領域一大難點及熱點。近年來,多位學者使用125I粒子的植入治療實體腫瘤及門脈癌栓[6-9]。粒子植入的優(yōu)點在于其輻射距離短,集中高劑量輻射于癌栓內(nèi),周圍正常肝組織的損傷?。徊⑶?,輻射半衰期較長,電離輻射可持續(xù)作用于腫瘤細胞的分裂各期,抑制細胞增殖;并改變腫瘤的免疫表型而減少腫瘤轉移的發(fā)生[10-12]。從2008年起,上海中山醫(yī)院介入科陸續(xù)開展的關于腔內(nèi)植入125I粒子條及支架聯(lián)合TACE治療PHC合并門靜脈主干癌栓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李說等[13]針對125I粒子條的安全性及適形性進行了相關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125I粒子條植入后2個半衰期內(nèi)未見兔門脈系統(tǒng)發(fā)生血管穿孔、血管狹窄等并發(fā)癥,粒子周圍5 mm處可見肝細胞混濁腫脹、壞死明顯。隨植入時間延長,匯管區(qū)發(fā)生上皮細胞增生和炎性細胞浸潤,但遠處肝組織及十二指腸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損傷,證明了125I粒子條具有良好的適形性和安全性,為臨床應用提供了保證。與單純植入支架相比,125I粒子條能夠對癌栓進行持續(xù)的抑制,抗內(nèi)膜增生的作用延長了支架的通暢時間,從而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療效。而由于部分患者合并了廣泛性的PVTT而無法放置支架以開通門靜脈,我們采用B超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門靜脈腔內(nèi)125I粒子條聯(lián)合TACE來治療PHC合并門脈癌栓。本研究中,按梗阻段長度(mm)/4.5+2計算植入125I粒子的數(shù)目;將需植入的125I粒子排列成直線,連續(xù)封裝于4 F醫(yī)用導管內(nèi),制成125I粒子條;相比在門脈內(nèi)植入散在單個粒子。該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①僅需1次穿刺即可完成所有粒子的植入,減少了傳統(tǒng)的多點、多次的粒子植入方法對門脈、膽道、肝動脈可能造成的損傷,大大減少了術后出血、膽漏、穿刺道種植等并發(fā)癥;②封裝于4 F導管內(nèi)的125I粒子能夠更好的固定在門脈癌栓梗阻段,減少了粒子脫落、移位的機會;③植入的125I粒子條呈條形排列,與門脈走行相仿,所產(chǎn)生的輻射范圍,半徑為17 mm、長度超過梗阻段9 mm,可完全覆蓋門脈梗阻段;④植入的125I粒子條分布均勻,輻射劑量能夠得到保證,解決了散在粒子分布不均,療效不等的問題。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前資料無顯著差異,存在可比性。A組患者門脈內(nèi)植入125I粒子條的成功率為100%,術后180 d(125I粒子3個半衰期后),無3或4級毒性反應出現(xiàn),兩組患者隨訪期內(nèi)的實驗室檢查值之間無顯著差異。這些提示門脈內(nèi)植入125I粒子條不增加患者的風險,聯(lián)合TACE治療肝癌合并門脈廣泛癌栓安全、可行。
綜上所述,采用腔內(nèi)植入125I粒子條聯(lián)合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伴門脈廣泛癌栓安全性高、并發(fā)癥少、能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其遠期療效仍有待于進一步的多中心、大樣本量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來證實。
[1]Luo J,Yan Z,Liu Q,et al.Endovascular placement of iodine-125 seed Strand and stent combined with chemoembolization for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tumor thrombus in main portal vein[J].JVasc Interv Radiol,2011,22:479-489.
[2]吳林霖,羅劍鈞,顏志平,等.門靜脈支架及經(jīng)動脈藥物治療栓塞聯(lián)合或未聯(lián)合血管內(nèi)植入碘-125粒子條治療肝癌合并門靜脈主干癌栓的比較[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2,20:915-919.
[3]劉清欣,顏志平,李 說,等.125I粒子條聯(lián)合門靜脈支架及化療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18:593-595.
[4]方主亭,顏志平,羅劍鈞,等.腔內(nèi)植入125I粒子條聯(lián)合經(jīng)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肝癌合并廣泛性門靜脈癌栓的療效觀察[J].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3, 21: 146-149.
[5]Shimizu T,Saijo N.Common toxicity criteria:version 2.0,an improved reference for grading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cancer treatment[J].Nihon Rinsho,2003,61:937-942.
[6]蔣 奡,王忠敏,張麗云,等.125I粒子持續(xù)照射對Sw1990及Panc-1細胞生物學效應的影響[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 490-493.
[7]劉 健,張福君,吳沛宏,等.CT導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療肝門區(qū)肝癌[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5, 14: 606-609.
[8]張 輝,莫日根.TACE聯(lián)合CT導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肝癌[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9, 18: 702-704.
[9]Monajemi TT,Clements CM,Sloboda RS.Dose calculation for permanent prostate implants incorporating spatially anisotropic linearly time-resolvingedema[J].Med Phys,2011,38:2289-2298.
[10]Zhang FJ,Li CX,Jiao DC,et al.CT guided125I odine seed implantation for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hin Med J(Engl),2008,121:2410-2414.
[11]Nag S,DeHaan M,Scruggs G,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of intrahepatic malignancies treated with iodine-125 brachytherapy[J].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4:736-744.
[12]呂 進,曹秀峰.碘-125粒子植入治療肝細胞癌的劑量學[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3295-3298.
[13]李 說,顏志平,張 雯,等.兔門靜脈主干內(nèi)植入連續(xù)排列125I粒子條的實驗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18:60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