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建, 程瓏語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西南分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地區(qū)多層住宅建筑適老化改造
——內部交通空間
譚 建, 程瓏語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西南分院, 四川成都 610041)
隨著四川地區(qū)老齡化的加速,對住宅適老化功能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合理的內部公共交通空間是既有建筑適老化改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基于此種情況,該文章從建筑通用設計理論出發(fā),結合四川地區(qū)相關實例,以老年人的特點作為重要依據(jù),針對居住著大量老年人的20世紀70~90年代多層住宅,指出該類建筑內部交通空間中老年人使用的關鍵問題,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適老化改造建議。
住宅; 內部交通空間; 適老化; 改造
根據(jù)四川省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在四川省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 311萬多人,占人口總數(shù)的16.30 %,高出全國3.04 %;65歲及以上人口數(shù)量為880.7萬多人,占全省總人口比例為10.95 %,比全國高出2.08 %[1]。隨著四川地區(qū)老齡化問題的出現(xiàn),早期建成的住宅從設計手法與所能提供的功能都與老年居民的生活需求有了一定的矛盾,特別是20世紀70~90年代的多層住宅,居住著大量的老年人。然而,這類建筑住宅內公共空間普遍存在環(huán)境質量低、設計局限、設施不足等問題,給老年人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對該類建筑進行適老化功能提升與改造有著重要的意義。
(1)從電梯的情況來看,四川地區(qū)20世紀70~90年代的住宅多為6~8層,且無電梯設置,導致老年人上下不便,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2)從內部交通組織方式看,該類住宅多以內廊為主。一梯多戶公共走廊設計比較長,公攤面積較多,整體環(huán)境較差;居住者占用走廊擺放雜物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給老年人出行帶來不便(圖1)。樓梯間多為昏暗、雜亂,采光不足,缺乏有效照明,且采光條件差。此外,四川地區(qū)該年代住宅大多將垃圾道置于公共樓梯間或走廊,導致公共交通空間衛(wèi)生水平差。
圖1 采光不足的樓梯間
(3)從樓梯的情況看,樓梯平臺凈寬尺寸約為2 200 mm,梯段凈寬一般約為1 150 mm,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標準不少于1 100 mm[2];踏步偏高,使老年人抬腿上行與下樓梯更不方便;樓梯梯段鋪裝易使老年人滑到,由于梯段都由混凝土鋪裝而成,鋪裝標準低,使用時間長,表面已變得光滑;扶手破舊、生銹、臟、使用率低,且缺少靠墻面扶手,使老年人上下行時缺乏撐扶點(圖2)。
圖2 扶手與鋪裝老舊的樓梯
單元入口處由于受到面積標準的限制,四川地區(qū)的20世紀70~90年代建造的舊住宅單元入口空間只作為交通門廳使用,面積較小,構造比較簡單,即為樓梯間,且底層入口處不設門廳,所以入口空間一般與標準層面積一致,往往堆放一些雜物及設置垃圾間,安全性差、環(huán)境質量差;入口處提示性、標示性設計較差,可識別性低;且樓棟入口處大多都設置有臺階,給使用輪椅的老年人帶來了不便(圖3)。
圖3 設有垃圾間的單元入口處
3.1 樓梯間
(1)防滑處理:該年代四川住宅中,幾乎沒有對表面已光滑的住宅樓梯踏步進行處理。對鋪裝面防滑的處理,可采用比較普遍的在踏步面上作防滑凹槽的處理,或者在踏面前緣上設置防滑條。但安裝的防滑條需細節(jié)考慮,比如,盡量與踏步面齊平,若有凸出,凸出高度應不超過3 mm[3]。此外,對踏步還可以添加色彩,使踏步與平地形成對比,給老年人以視覺警示。
(2)樓梯扶手加裝與改造:目前住宅的樓梯只有一側設置扶手,但對于老年人來講,老年人會借助扶手上下樓梯,因此,樓梯間應兩側均設置扶手。在適老化改造中需要在靠墻的一側增加扶手,且扶手設計應符合老年人特點。在設計上,應給樓梯的起止端的扶手水平延伸不小于300 mm[4],設定一定的緩沖距離。此外,為了保證老年人行駛方便順暢,設置扶手應保持連貫。在材料選擇上,應采用導熱系數(shù)小的或者硬度較低的材料比如塑料、木材等最為合適[5],避免氣候的變化使扶手太冷導致難以抓扶。
(3)采光與照明設備改善:四川地區(qū)該年代建筑的樓梯間主要采用了半開敞或全開敞的形式,白天日照充足。但這類住宅的人工照明水平較低,照明設施破舊、照度嚴重不足。樓梯間的光照不足會造成看不清梯級的情況。應更換照明燈,形成充足照明。較理想的方式可以增設腳燈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視野與識別性。
(4)樓梯間環(huán)境提升:樓梯間垃圾通道的設計,對老年人來說,提供了方便。但這種垃圾投放方式也對樓梯間環(huán)境帶來很大的影響。應對現(xiàn)存的垃圾通道封堵,改善樓梯及底層住戶的居住環(huán)境。封堵之后可采用每層合理放置垃圾箱的方式,定期處理。
3.2 電梯的安裝
相關規(guī)范指出七層及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但對于老年人居住集中的住宅,該標準應該適當?shù)奶岣?。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不僅需考慮建筑技術,還需要根據(jù)住宅原結構、規(guī)劃條件等具體情況處理。
按酯化淀粉質量的4%(W/W)稱取Dellite 72 T,以丙酮為溶劑,攪拌2 h充分分散后加入1.00 g酯化淀粉,繼續(xù)攪拌2 h,按酯化淀粉質量的30%(W/W)加入三乙酸甘油酯,充分攪拌后,倒入5×10 cm2模具內,于45 ℃烘干成膜。
在原住宅結構體系中沒有預留電梯井的位置,要加裝電梯,就會對原住宅結構造成影響。對于起初設計沒有考慮安裝電梯的住宅,電梯的加裝會對該建筑平面設計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超出原住宅的平面加建,會導致以下情況:首先,加建的部分會影響該住宅本身部分住戶以及相鄰住宅的通風或采光;其次,加建會占用一定的公共空間,減小規(guī)劃間距,可能突破規(guī)劃條件。
3.2.1 改造要點
由于原有設計的局限性,該類住宅加裝電梯需要在建筑外加建一個電梯井,結構形式可采用鋼結構的玻璃體電梯井或者鋼筋混凝土的框架體系(圖4)。為了不影響南側的日照和采光,在北側加裝較合適。加裝電梯可通過兩種形式與原住宅連接:與住宅內樓梯平臺相接,或者與戶內走道或陽臺相接。
圖4 玻璃體電梯井家裝電梯案例
3.2.2 案例
(1)加裝電梯與樓梯平臺相接。這種情況是電梯直接與樓梯間對接,適用范圍廣,能適應大部分住宅的平面設置情況。但電梯不能直接??吭诟骶幼菍樱黾拥碾娞菸恢靡话阍谥虚g休息平臺處,??吭跇翘蓍g的休息平臺,需要再上下半層才達到居住層,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依然存在一定不便之處(圖5)。
圖5 加裝電梯與樓梯平臺相接
(2)加裝電梯與陽臺連接。這種連接方式電梯可以直接到達各居住樓層,但電梯侯梯廳需要與住所陽臺對接,因此,需要要求原住宅樓梯間相鄰的房間有陽臺或加建陽臺,改變進入住所的方式,在陽臺處重新開門。這種情況方便行動困難的老年人使用,但技術上與原結構的對接相對較復雜,也給住戶的生活方式與私密性帶來一定的影響(圖6)。
圖6 加裝電梯與陽臺相接
比較而言,對于這類板式多層建筑兩種加裝電梯的方式各有利弊。加裝電梯與樓梯間休息平臺相接的方式在實際應用中比較普遍,這種方式對原有套型空間的影響較少,改造的工程量也較少。但對有大量老年居住者的住宅來講,將加裝電梯與戶內空間適老化改造與整合相結合,則會更加有針對性地提高住宅適老化功能。
對于四川地區(qū)現(xiàn)存大量的20世紀70~90年代的一梯四戶點式多層住宅來說,由于需要與每一戶都使用的住宅公共空間聯(lián)系,因此,增加電梯的改造方式相對單一,只能采取電梯與樓梯間休息平臺相接的方式(圖7)。
圖7 一梯四戶點式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位置
3.3 單元入口處改造
3.3.1 入口空間無障礙設計
該類建筑入口處室內外都有高差,應進行無障礙設計改造,在單元入口添加輪椅坡道。
3.3.2 增加入口可識別性
可識別性是其首要外部特征因素,由于四川地區(qū)老舊多層建筑入口大多為各單元樓梯間,入口處造型設計應標志鮮明,宜于辨認。因此需增添標志性設計,從入口的形態(tài)、色彩、質感等于建筑其他地方形成對比給老年人增強視覺導向。
3.3.3 擴展入口空間面積
入口空間面積的擴大需要與加設電梯結合設計。對于1980年代的老舊住宅,可采用以下手段:
(1)將入口空間底層面積擴大可采用改造首層樓梯,將首層雙跑樓梯改為單跑樓梯。
以四川地區(qū)20世紀80年代一梯2戶板式多層住宅為例(圖8),該布置是一種在四川地區(qū)比較常見的交通組織方式。樓梯平臺及入戶門共用同一個交通空間,節(jié)約面積。這種是在底層的入口處通過將原有雙跑樓梯變成單跑樓梯的方式,通過樓梯向外延伸形成門廳。該處理方式的特點是沒有獨立的門廳,在同一空間;交通空間比較緊湊。這種門廳的設置入口空間面積與標準層交通空間面積相差小,不影響套型功能。
圖8 將首層雙跑樓梯改為單跑樓梯
(2)增加獨立門廳,形成入口空間。
圖9 為四川20世紀80年代樓梯豎向布置的一種典型方式,適用于一梯四戶戶型。這種交通空間在底層的處理上采用增加獨立門廳形成入口空間的方式。該處理方式的特點是門廳空間寬敞、采光、通風好,形成獨立的門廳;信報箱、公告欄、休息、集散空間等可設置在門廳內,提高門廳使用功能;該方式設置門廳不影響套型功能,并利于立面造型;功能分區(qū)明確,交通動線明確、簡潔,樓梯間、門廳相互獨立,避免了各股人流交叉。
在對20世紀70~90年代多層建筑適老化改造中,對缺乏垂直交通設施的住宅增加電梯,通過增設電梯改善老年人出行效率;對夜間缺乏照明的樓梯間加強照明設施,改善樓梯間、門廳的照明環(huán)境;對缺乏入口空間功能的住宅加建門廳,并增加公共設施、提高門廳功能;對缺乏無障礙設計的在單元入口添加輪椅坡道,并在樓道靠墻側安裝扶手、做防滑
圖9 增設獨立門廳
處理。通過這些改造策略,能夠有效提升該類住宅的適老化功能,也提高了住宅的適應性。
[1] 四川統(tǒng)計局.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第一號)[R].
[2] GB 50096-2011 住宅設計規(guī)范[S].
[3] JGJ 122-99 老年人建筑設計規(guī)范[S].
[4] GB/T 50340-2003 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S].
[5] 周燕珉. 老年住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TU241.01
B
[定稿日期]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