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巍
外公看著自己二十年前一點一滴辛辛苦苦建起來的房子被一一拆除了,內(nèi)心很不是滋味。那一塊塊石條,是他當(dāng)年點點滴滴積攢的錢買的,現(xiàn)在卻分文不值,鋼筋水泥早已取代了它們的地位,所以被人免費拉走時還要付給人家運費。
這座外公曾經(jīng)打算作為子子孫孫基業(yè)的房子,卻不料在他手上就要親自拆除。這是他始料未及的。雖然,新的房子很快就會在原來的地方拔地而起,但是他對于老房子的眷戀卻依然未能割舍。
老房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石條砌成的。按照當(dāng)時的說法,算是比較先進(jìn)的材料了。因為那時大部分的房子還是用泥土夯成的,經(jīng)不起風(fēng)吹日曬,歲月侵蝕,而石料卻幾乎本色不改。在當(dāng)時石料并不便宜,然而外公高瞻遠(yuǎn)矚,覺得石頭的房子總是堅固持久,所以咬咬牙,堅持選用石料。可是,沒有那么多錢。
于是,他就和姥姥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能省的東西,最大程度地省,能賺錢的機(jī)會,也好不錯過。外公是個木匠,白天干農(nóng)活,晚上還不敢歇著,要趕著做木活,姥姥也忙里忙外,一刻不得閑,得閑了,就要休息,好恢復(fù)體力,接著干。
就這樣,一點一滴湊了些錢,就去買點石條,等到石條夠多了,就請人來蓋房子。
當(dāng)時,有技能的人才并不多,蓋房子的師傅更是稀缺人才。出場費,在當(dāng)時可不低,而且還不好請。
蓋房子,好歹是個體力活,還是重體力活。所以,一般情況下,主人家還要管吃。之前說的出場費,其實并沒有多少錢,重要的還是這個“吃”字?!懊褚允碁樘臁?。對于普通的小工,也就是師傅的幫手,管個飯,也就成了。而師傅不一樣,主人家不敢怠慢。畢竟,一座房子凝聚著幾乎自己畢生的心血,還有全家的幸福和期望,絕對不能有絲毫的含糊,懈怠。房子的好壞幾乎都取決于師傅一人之手。
據(jù)說,師傅一般是三道菜。而這三道菜還有講究。首先是咸菜。這在當(dāng)時是絕對的大眾菜,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兒。吃飯就咸菜,本不過分。小工也能夠享受這個福利。第二道菜是肉類,當(dāng)時,肉類比較貴,而且瘦的很少,基本都是肥肉。即便這樣,有這個也足以讓人大飽口福,大快朵頤了。在那個油水缺乏的年代,吃塊肥肉也是莫大的享受,根本談不上什么挑食不挑食的問題。而且,對于干體力活的人來說,沒有幾塊肥肉下肚,干活都少了幾分激情和氣力,毫不夸張地說,關(guān)鍵時刻,石頭能不能上去,就看這塊肥肉夠不夠厚實了。主人家的做法,體現(xiàn)了自己的誠意和對師傅的重視程度,也是一家實力的象征。不過,在那個年代,就算沒實力,在這方面也不敢缺了禮數(shù)。當(dāng)然,小工們是沒有肥肉這樣的待遇的,他們只能夾一些咸菜遠(yuǎn)遠(yuǎn)地聞著香,干瞪眼看,心里暗暗地羨慕嫉妒恨。然而,兩道菜畢竟還是讓人感覺餐桌空空如也。有肉,自然少不了魚??墒?,這魚就頗有講究。大部分,這魚只能看,卻難以下肚。原因是,很咸。既然很咸,那怎么吃?問題就在這,這道菜本來就不打算讓你吃的,而完全是看的。之所以做成很咸很咸的咸魚,原因有二:第一,剛才說了,這個菜本不是讓人吃的,而是讓人看的,而且只要師傅在,每天這道菜怎么拿回去的,就怎么再原封不動地拿出來,這道菜小工們也是絲毫不能動的。其實,這是考慮到主人家的承受能力,每天魚肉,實在是吃不消,但是又不能顯出怠慢的樣子,所以總得擺擺樣子;第二,做成咸魚,不容易壞。每天都是這道菜,放久了會壞的,于是,就有人急中生智,做成咸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設(shè)計這三道菜可謂煞費苦心。久而久之,就約定成俗,成了請師傅必備。它們既考慮到了主人家的承受力,又充分照顧了師傅的重要性。然而,也凝結(jié)著人們多少心酸。
如今,這三道菜早已退出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種類繁多、品種齊全、營養(yǎng)豐富的員工餐,那種捉襟見肘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fù)返了。而企業(yè)通過招聘和培養(yǎng)也能夠得到自己滿意的員工
外公把新房子的工程承包給人家,訂好條款,到時候驗收,也省去了勞心勞力的事了,按照外公的說法,是走了市場經(jīng)濟(jì)的便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