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山(林州市水務局)
林州市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部不均。林州市主要有4座中型水庫、79座小型水庫、1210座中小型庫塘;擁有紅旗渠、淇河、天橋渠三個大、中、小灌區(qū);全市配套機電井1565眼、旱井水窖26萬眼。正常年份,各項水利工程總供水能力3.85億m3。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的加速發(fā)展,資源性、工程性缺水壓力加劇。主要表現在一是受降雨和漳河上游水利設施建設影響,紅旗渠水源不足,引水量急劇下降。二是水利基礎設施薄弱,防洪減災能力差。全市48座?。?)型水庫和淇河、淅河、洹河、漳河、桃源河、露水河等6條行洪河道急需綜合治理。三是城鄉(xiāng)飲水安全保障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全市仍存在農村人口飲水安全隱患,弓上水庫不能滿足城市發(fā)展用水需求。四是分部渠段、庫塘滲漏損毀嚴重,灌區(qū)支渠、末級渠系改造任務較大。
一是健全領導帶頭機制。在農田水利基本建工作中,地方主要領導分包工程、分包鄉(xiāng)鎮(zhèn),一線辦公、一線指揮、一線推進、一線解決困難和問題。二是強化指揮協(xié)調機制。水務局定期召開例會,研究問題,安排任務。全市廣大水利干部職工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三是健全獎補激勵機制。堅持誰投資建設獎補誰,建設越快獎補幅度越大,工程越多獎補標準越高,充分調動全市社會各界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完善一線鍛煉選拔機制。加強對選派駐村干部水利工作的業(yè)績考核,在一線錘煉干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五是開展多種形式的現場推進會。選擇適當時機,由地方主要領導參加,水務局組織,互相學習,激發(f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熱情,借鑒施工技術,提高工程質量。
一是自籌資金。林州市堅持提取市財政收入5%和土地出讓金凈收益10%、各鄉(xiāng)鎮(zhèn)提取財政收入10%投入到水利建設中。二是爭取資金。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抓住民生重點,科學編制項目,爭取上級最大支持。三是募捐資金。動員社會各界成功人士大力展民營水利,社會各界賢達人士投資農田水利建設。四是援建行動。實行市直單位包鄉(xiāng)鎮(zhèn)、包項目、包渠段責任制,對口幫扶援建。五是信貸。建立水利建設投融資平臺,捆綁整合項目,積極爭取金融部門信貸支持和農村小額貸款,實行代建制、BT、BOT等模式。六是投工投勞。用足用好“一事一議”政策,結合“4+2”工作法,動員廣大群眾投工投勞。
在質量建設上,林州市水務局“堅持質量就是工程的生命”,提出“好看中用,50年不動”的明確要求,切實做到“百年大計,質量第一”。
一是嚴把勘測設計關。所有水利工程做到三個必須:必須經過認真的前期勘測和規(guī)劃,必須有專業(yè)人員的科學設計,必須嚴格照圖施工。二是嚴把原材料關。做到三嚴格:所有施工原材料必須經現場質量監(jiān)督人員嚴格認定,投資10萬元以上的水利工程,施工前必須經有關部門對原材料進行檢驗,嚴格按配比和標號施工,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操作。三是嚴把現場監(jiān)督關。所有鄉(xiāng)鎮(zhèn)村自建水利工程,必須做到四有:有施工專業(yè)隊伍,有施工單位現場質檢人員,有村民代表、老干部代表現場監(jiān)督人員,有鄉(xiāng)鎮(zhèn)干部現場監(jiān)管人員,并將所有負責質量的人員在施工現場公開公示。四是嚴把工程驗收關。所有水利工程完工,要在經過鄉(xiāng)鎮(zhèn)水利服務中心初驗合格的基礎上,第一時間向水務局上報工程驗收報告,由水務局組織相關人員驗收。
按照“機構健全、職責明晰、反應快捷、服務發(fā)展”的原則,明確服務職能、明確服務領域、明確服務標準和服務設備到位,全面提升水利專業(yè)技術隊伍的服務能力.
一是全市恢復了16個鄉(xiāng)鎮(zhèn)的水利服務中心。二是全市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水利隊伍。三是全面改善水利服務中心的辦公條件,相繼建設了一批新的水利服務中心辦公樓,配備了先進的施工器材、測量儀器、傳輸設備、文本和電子檔案等辦公用品用具。從隊伍的建立到軟件、硬件的提升,有效保障了基層水利服務水平。
完善了以渠系為單位、群眾廣泛參與的農民用水協(xié)會,規(guī)范制度、定崗定責,實現了協(xié)會的自我管理、自主經營、自我發(fā)展,明確了村級水管員責任,結束了村級水利設施無人管的現象。
一是強化宣傳,嚴格管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新時期治水思路。強化河道和水源安全管理,強化水政收費規(guī)范,強化計劃用水、節(jié)約用水行動。二是積極應對負責供水形式。隨著城區(qū)發(fā)展框架的日益擴大,弓上水庫水源充分滿足城區(qū)及周圍城鄉(xiāng)居民的安全飲水需求略顯緊張,水務局及時啟動城區(qū)第四水廠的開工建設,目前已經建設完成。三是克服困難,科學調度工農業(yè)用水。為保證有限的引水最大程度利用好,堅持綜合利用,堅持供水發(fā)電現結合,切實強化供水管理,強化服務意識。
一是灌溉面積有效提升。其中新增、恢復有效灌溉面積0.45萬hm2,改善灌溉面積1.28萬hm2。二是提高了渠道水利用系數,縮短了灌溉周期。渠道水利用系數由0.42提高到0.53,紅旗渠灌區(qū)春季輪灌周期較過去縮短半個月左右,灌溉一次可節(jié)約水量近450萬m3,節(jié)約水量可擴大灌溉面積0.20萬hm2。三是水源調蓄能力顯著提升。完工的30座小型水庫和351座塘壩共可增加有效調蓄能力1100萬m3。四是十二五總投資2.30億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共可解決42萬農村人口和7.50萬在校師生的不安全飲水。
據統(tǒng)計,2011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3.35萬hm2,單產242.50 kg,總產11.27萬t。2012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3.53萬hm2,單產317.50 kg,總產16.83萬t,較2011年增產5.56萬t,增幅達49%;2011年全市秋糧播種面積4.51萬hm2,單產317 kg,總產21.44萬t。2012年全市秋糧播種面積4.71萬hm2,預計單產414 kg,總產29.27萬t,較2011年增產7.83萬t,增幅達36.50%。
興修水利順應了民意,抓住了民心,激發(fā)了民智,凝聚了民力,得到群眾熱烈擁護,也引發(fā)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得到中央、省、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干水利,傳承精神,已成為林州每一個水利人的政治責任,成為每一個林州水利人的歷史擔當。農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大大提高,黨和政府的凝聚力、感召力大大提高,群眾主動投身農田水利建設的熱情大大提高,紅旗渠灌溉體系用水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