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永
(赤峰學院 學生工作處,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與國際接軌成為大勢所趨之后,國家教育部2001年出臺的第4號文件提倡在高等院校開展高校雙語教學.我國著名高校率先投入到雙語教學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之后全國各地方高校紛紛效仿,通過多年的雙語教學,各高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地方高校雙語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與弊端,這些問題和弊端不加以改正和優(yōu)化,必然會對高校雙語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產(chǎn)生妨礙,甚至影響雙語教學的質(zhì)量.本文即是研究了多所高校開展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改進意見和建議,期望可以對雙語教學工作人員有所啟迪,進而能夠在雙語教學道路上快速前進,筆者的意見和建議可能略顯拙略,只是期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供各位讀者參考.
說起“雙語”,人們并不會覺得這樣一個語言定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就其“高校雙語教學”而言,其是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使用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可以熟練的運用外語,如同運用母語一般與國際進行交流,并通過掌握外語這門語言學科,進而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通過外語的學習進行文化與知識的交流[1].
這個目標有一個潛在的含義,就是外語的學習已經(jīng)等同于母語,這個目標已經(jīng)得到理論界的廣泛認同,當然,這是在過濾了不同辦學層次教學機構(gòu)的特殊性而抽象出來的一種普遍性認識,自然過濾了開展高校雙語教學的具體依托環(huán)境.這個目標定位應該說十分之高,我們當前高校學習外語缺少一個如同國外的環(huán)境,沒有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同時學校能夠?qū)嵤┻@一目標的措施和方法又少之又少,因此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目標的提出脫離了實際的學習,學習中將目標束之高閣,目標難以實現(xiàn).
但并不是說因為目標定得高就不再開展雙語教學,辦雙語教學的決心還是很大的,并且全國范圍在諸多條件遠不及一流學府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開展這種教學形式,想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但必須將目標與實際結(jié)合起來,制定切實合理的教學任務,明確短期教學目標,長期教學目標,利用外語知識提升外語水平,從本校的實際出發(fā).一些地處偏遠,教學能力較差的高等院校,可以適當將目標下調(diào),或者制定多步走的目標實現(xiàn)措施,不能想著一蹴而就,最后反倒欲速則不達,只有真正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起來,雙語教學實施才能夠取得成效.
目標的制定與教學范圍無法分開,任何高校都應當根據(jù)自己的切實情況進行雙語教學,而不應該把任何學科都納入到雙語教學中,有些學科并不適用于雙語教學.當然,根據(jù)國家的號召,各高等院校都希望盡可能多的學科開設雙語教學,在開設雙語教學學科方面各高等院校也是邊摸索邊前進.這涉及到兩個層面,一是在全校確定可以使用雙語教學形式的學科門類,二是如何因材施教.目前來看,第一個層面的問題解決得比較好,第二個層面的問題則還沒有引起必要的關(guān)注.
第一個層面與學科屬性有關(guān),一般情況下,自然科學最適宜應用雙語教學,因為自然科學屬于“硬科學”,這些科學都依靠數(shù)學作為基礎,通過精確的數(shù)學或科學手段精確定量和定性,無論數(shù)據(jù)還是語言都非常精準,在進行雙語教學過程中,語言的應用比較準確和嚴密,不會出現(xiàn)模棱兩可的語言.社會科學相比較自然科學來說,實施條件略差一點,但比起人文科學來說實施條件又較好,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比起自然科學應稱之為“軟科學”,這些學科沒有唯一的答案,所使用的語言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社會科學由于大量采用數(shù)學的研究手段,與人文學科日益分野,其所有的論點、著作都是在一定的研究和總結(jié)基礎上的,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程度,雖然達不到自然學科的程度,但是比起人文學科來說,語言使用范圍更小一點,用語也能夠更為準確一些.人文學科是使用雙語教學條件最不利的一門學科,其語言千姿百態(tài)、無限多樣、不斷變化.對于某一觀點、看法沒有一個形容詞可以準確形容之,并且所有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并且可以同時有很多鮮明、有理的觀點同時存在.這就使得雙語教學成為一個很難定量、定性、準確話的難題.
而目前個地方高等院校還沒有認識到學科分類中雙語教學的優(yōu)劣,或者即是認識到了,但是想要改變卻沒有好的辦法和措施,對于第一個層面的問題解決程度不好,自然更無法談及因材施教的深層次問題.筆者也深刻感受到文史哲高校雙語教學的難度非常大,無論從學校還是教師角度來說,準備都無法達到充分的程度,收到的效果自然不甚理想,并且大多數(shù)院校并不具備在軟科學領(lǐng)域進行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所以各地方高等院校應盡快加強自己的師資力量,多進行各行業(yè)之間的學術(shù)交流,增加語言描述的準確度,從而提高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高校雙語教學的關(guān)鍵點之一在于教師的水平高低,雙語教學對教師來說更是對其教學水平的要求更加嚴格.目前,我國高校的師資力量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來源:第一類為國內(nèi)高等院校培養(yǎng)出的教學教師.這類教師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熱愛程度遠遠高于其他教師,對自己的期望也是希望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行業(yè),教書育人的終身事業(yè)中.但是這類教師也有致命缺點,那就是他們?nèi)狈M饬魧W經(jīng)驗,對于國外的情況不甚了解,沒有英語國家的工作經(jīng)驗和培訓經(jīng)驗,直接后果就是往往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距離理想效果有一定差距.第二類教師來源為外籍教師,對于這類教師各高校都有所涉及,并且通過對外籍教師的聘請,可以很快填充很多高校教師不會外語的尷尬情況,但是對于這類教師,數(shù)量較少,并且對于國內(nèi)教學情況了解不全面,與實際教學結(jié)合過程也需要不斷的摸索前進,并且高校對于聘請的外籍教師的授課年限并不確定,外籍教師的授課水平也有待商榷.各高校其實并不缺少潛在的師資力量,但是如何將潛在的師資力量變?yōu)楝F(xiàn)實的師資情況,則需要各高校再進一步探索.
因此各高等院校應當提高自己的師資力量,可以適當提高具有高水準教師的待遇水平,吸引人才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合格的雙語教師在語言方面一般要具備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較強的原始文獻閱讀能力;二是比較流利的口語表達能力;三是比較準確的思想表達能力.目前很多院校的英語教師外語書面能力很強,但是落實到口語上卻居后很多,因此外語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首先具有流利的表達能力,才能夠在教學中將知識很好的傳達,而教師在流利表達的基礎上,再準確把握詞語的含義,將知識準確無誤的傳授給學生,才能使學生清楚明白的接受知識,運用知識.
即使教師的外語水平問題解決了,也只是解決了問題的一半.學生水平不夠,高校雙語教學將陷于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尷尬境地.近些年,隨著高等院校學生的擴招,學生進入高等院校的水平卻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學生的外語水平更是一個讓人堪憂的難題,高中學習目標為3000詞匯量,但是學生真正掌握的詞匯量卻少之又少,讓一個學生從不到3000詞匯量有一個迅速的增加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學生的外語聽力、口語以及寫作也都需要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專業(yè)知識的外語儲備也顯出不足,學生往往在考試時候才想起臨時抱佛腳,平時講英語束之高閣,實際的雙語教學并沒有改變學生外語基礎薄弱,后期難以提高的現(xiàn)狀,在學習過程中也是注重母語的學習,外語的教學內(nèi)容完全參照母語,使雙語教學流于形式.
因此,高校教師應當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難點所在,幫助學生度過難點,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練習,類似“英語角”的活動,讓學生多開展口語的鍛煉,讓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不怕丟臉、不許嘲笑.教學相長,在各種活動中學生可以收到益處,教師也可以有所長進.同時教師也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文獻能力,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查閱外國文獻,并將文獻的內(nèi)容完整復述,再將文獻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在不斷的鍛煉、查閱、復述、運用過程中,學生的詞匯量可以得以提升,知識儲備得以增加.
目前看來,外文教材的選擇成了眾多學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瓶頸.外文教材一般有四個方面的來源:引進原版外文教材;國內(nèi)高水平(包括語言和專業(yè))的教師自主編寫;改編國外優(yōu)秀教材;優(yōu)秀中文教材的外語翻譯版本.這四種途徑中,引進原版外文教材是主要的教材使用途徑.但這種途徑是進行雙語教學的最優(yōu)途徑嗎?依筆者看未必.引進原版外文教材無疑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外文文字,了解原作者最想表達的意思,理解原作者的觀點和學術(shù)論點,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原版外文教材在整個社會的使用量上來說不算多,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者,看原版外文教材顯然有一定難度,難以理解文字的真正含義,一些術(shù)語的含義還有待推敲.并且國外教材的作者個性更加鮮明,注重的是教材與其國家情況的結(jié)合,原著作者鮮明的個性也與所教授的課程難以達到完美結(jié)合.當然,國外原版教材的語言和文字通常比較規(guī)范和標準,但有的教材也并非如此,就像有的中文教材文筆并不流暢,甚至詞不達意一樣.原作售價也比較高,一般人員都是能借閱則通過借閱進行閱讀,很少買來進行參考的.
一般來說引進原版外文教材與國內(nèi)高水平(包括語言和專業(yè))的教師自主編寫的教材相結(jié)合,再結(jié)合優(yōu)秀中文教材的外語翻譯版本以及參考國外優(yōu)秀教材,這樣的結(jié)合方式相對而言更為科學合理一些.國內(nèi)高水平(包括語言和專業(yè))的教師自主編寫的教材能夠很好的結(jié)合當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情況進行分析與評價,因教師水平比較高也能夠了解到比較前言的學術(shù)論著,再將這些論著的內(nèi)容寫進自己編寫教材中,再提出自己觀點,這樣,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比較全面,也能夠了解到學術(shù)的前沿動態(tài).同時參考外國的優(yōu)秀教材,以及各種譯本,則可以很好的與國際接軌,不落于時代.在我國將外語翻譯成漢語的人才較多,但是將漢語翻譯成外語的人才寥寥無幾,各高等院校也應當注重培養(yǎng)此方面的教師人才.
筆者對各地方高校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點見解,希望通過筆者的分析,可以給雙語教學的工作一點借鑒,只有將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點點改善,雙語教學的任務才能夠完成,地方院校雙語教學的質(zhì)量才能提高.
〔1〕程亞煥,孫慧.地方高師院校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及實施策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04):82-84.
〔2〕陳紅霞.普通本科院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5(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