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丹
(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浙江 杭州 311300)
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工作調查研究
沈丹丹
(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浙江 杭州 311300)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后備力量的大學生,只有具備了足夠強烈的海洋意識,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fā)揮出巨大的力量。文中通過對杭州地區(qū)幾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海洋意識現狀的抽樣調查及相關數據分析,總結出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此提出相關的對策。
大學生;海洋意識;杭州地區(qū)
隨著中國夢的提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海洋強國的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力軍,高校大學生的海洋意識自然成為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海洋強國建設進展的尺標。通過對杭州地區(qū)幾所本科院校在校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抽樣調查,發(fā)現大學生海洋意識水平總體還有待提高。這也反映出整個杭州地區(qū)乃至全國高校對于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工作的不足。
此次調查活動以電子問卷形式展開,包括海洋專業(yè)、海洋相近專業(yè)與非海洋專業(yè)的共210名學生參加了答卷活動。其中海洋專業(yè)學生70名,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在所有的被調查者當中,能答對我國有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的不到50%,了解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劃界范圍的占74.1%。被調查學生中只有10.6%的人知道我國是于1996年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能準確答出我國四大島嶼(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和舟山群島)的僅有9.8%,其中更有12.0%的學生回答正確率為0。對海洋的認知水平普遍不高,約68.2%的被調查者承認自己對海洋的相關知識所知甚少,而認為自己透徹了解我國海洋相關現狀的僅占3.5%,認為自己了解基本的海洋知識的也只占19.3%。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海洋意識水平總體不高,這也反映了高校對于大學生在海洋國土、法律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存在著明顯不足,加強對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理應成為高校大學生教育的必行環(huán)節(jié)。
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的缺乏與我國海洋意識教育工作的缺失有著密切關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
(一)對于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內容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方面,為了跟上應試教育的大步伐,不少中學生們普遍對于作為副課的地理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近年來的高考制度改革,使得包含海洋意識教育的地理課程教育呈現出明顯弱化的傾向。不少城市已不再將地理課程的考核納入高考范圍,這樣使得地理在學生的知識儲備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對其的重視程度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從高中階段的文理分科,也使得學生對于各方面知識的接觸面變窄,這也使得其進入大學后缺乏相應的海洋知識基礎。其次,我國大學階段分科過早過細,使得學生的接觸面、知識面較窄,海洋知識只能夠被一部分“專業(yè)學生”所了解,而相對于大部分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則對海洋知識缺乏了解,這就使得高校大學生缺乏形成海洋意識的知識儲備。
(二)對于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活動宣傳力度不夠
當前高校中鮮少出現以海洋為主題的校園文化,而以宣傳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技為目的的高校社團機構更是寥寥無幾。除了與海洋相關專業(yè)的高校大學生外,其他大學生參加過的有關海洋的實踐調研活動更是屈指可數。在本次調查中有51.2%的大學生表示愿意參加學校開展的有關海洋知識方面的課題或是專題講座,而只有13%的人曾經參加過類似的實踐活動。這說明高校對于海洋意識的教育宣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對于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工作的觀念存在滯后性
由于幾千年來重陸輕海的社會觀念的影響,使得高校對于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工作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從而導致大學生對于海洋知識的理解難以系統(tǒng)化、對海洋權利的保護難以自覺化,對海洋意識的形成難以長久化。再加上當前我國的高校中綜合性大學的比例偏小,職業(yè)技能型院校、文科類院校以及工科類院校數量較多,使得高校對于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工作大范圍推廣也出現一定困難。這體現在:大部分的職業(yè)技術院校過于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其課程體系中基本沒有大學生海洋意識培養(yǎng)的相關內容,從而使得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被忽視;大部分文科類院校由于理論的研究注重,從而導致在校生的海洋意識培養(yǎng)過于空洞;工科類院校主要通過一些專題講座或者開設一些將海洋意識教育包含在內的思想政治課對大學生進行海洋意識教育,雖然這對于學生的海洋意識培養(yǎng)有一定的利處,但由于專題講座和思政課在大學生教育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使得學生難以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海洋意識。
要想消除社會因素對大學生海洋意識的影響,這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面臨的將會是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大變革,這不僅需要政府權力部門的干預,還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本文對此暫不作深入研究,僅從高校自身角度提出提高大學生海洋意識的相關對策。
(一)增強對大學生海洋理論知識的教育
增強大學生的海洋意識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牢固的海洋意識是現如今高校教學必須實現的目標?;谀壳拔覈拇髮W課程體系內沒有專門的海洋教育課程的現實,高校應該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了解我國海洋相關知識并樹立正確海洋意識觀念的引導作用。通過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國海洋的相關知識。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所占的比例本來就小,作為其一部分的海洋課程的比例就更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可以在不影響整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比例,從而有助于學生的海洋知識的獲取更全面。同時,也可以把海洋意識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到大學國防教育體系中去,通過改革國防教育的相關內容,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海洋意識,從而使大學生認識到海洋對于我國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增設專門的海洋教育課程,以期通過這一類系統(tǒng)專業(yè)的海洋教育課程的學習增強大學生的海洋意識,促使大學生從學習海洋知識為著眼點,認識并關注海洋從而自覺增強其自身海洋意識。
(二)加大對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宣傳
高校所開展的形式多樣的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活動,對于加強國內的海洋文化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學生對于海洋的關注度,進而增強了其原有的海洋意識。首先,高??梢詮V泛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等公共媒體資源展開對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相關活動的全面宣傳,調動大學生參與此類活動的積極性,在社會上也可以形成認識海洋的良好氛圍。其次,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海洋知識的熱情,高校還可以定期地舉辦一些有關海洋知識的活動,如辯論比賽、攝影展覽、征文大賽、繪畫展及演講比賽等。另外,還可以通過帶動社會各界對于大學生海洋意識培養(yǎng)的關注,調動學生學習海洋知識的積極性??梢耘e辦各類捐助活動,呼吁社會上各類基金組織參與,也可以通過贊助一些大型的海洋知識競賽以及設立獎學金,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到學習海洋知識、認識海洋的實踐中去,在高校中創(chuàng)造出學習海洋知識、認識海洋的良好氛圍,從而掀起學習海洋知識、認識海洋的新浪潮。
(三)深化對大學生海洋教育理論的研究
為了彌補當前對于大學生海洋教育理論的不足,必須深化對海洋意識教育理論的研究工作,從而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提供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首先可以通過組織專業(yè)人員研究和編寫一套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教科書,并對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干部進行系統(tǒng)的海洋知識培訓,并將之推廣到工作與生活實踐中去。其次可以開設一系列相關的培訓班,使高校老師和學生的海洋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全面化,并通過實際參觀考察等形式提高高校教師和學生對海洋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從而樹立他們在自己的實際生活工作中承擔起宣傳海洋知識的責任意識,從而真正做到讓海洋意識教育走進高校課堂、走入學生生活、走向全民社會,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海洋強國樹立堅實群眾基礎和理論基礎。
[1]邵永靈.海洋戰(zhàn)國策[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0.
[2]郭淵.加強大學生課堂中的海洋意識教育 [J].教育與考試,2009,(3).
[3]吳青林.大學生海洋意識及教育的思考[J].理論觀察,2010,(2):127.
[4]劉佳英.大學生海洋意識調查分析[J].湛江大學學報,2005,(5):146.
G642
A
1671-5136(2015)04-0135-02
2015-10-06
沈丹丹,女,江蘇人,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yè)2013級碩士研究生。